明媚的陽光籠罩著整個邢縣,隨著一聲聲雞鳴聲,整個邢縣像是突然活過來一般,充滿了輕松活力的氣息。
將軍府內,李清已經早早的起床,在院內打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無論刮風下雨都不曾斷過的太極拳。
所謂身體是革命的第一本錢,李清兩世的經驗總結出,無論什么時候都不能拿健康去換取別的東西。
無論是為了理想還是金錢都不能荒廢了身體的鍛煉,他可不信什么九九六是誰給他的福報。
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臟的東西。
資本剛興起的時候,新生的資本家通過暴力剝奪直接生產者,促使他們與生產資料相分離,并迫使他們屈服于資本統治,成為雇傭工人。
最典型的是英國的圈地運動。
資本關系是以勞動者和勞動條件的所有權之間的分離為前提,即少數人擁有大量的貨幣財富和生產資料,多數人成為一無所有的自由勞動者。
這兩個條件的產生是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結果,而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過程就是征服、奴役、掠奪、殺戮過程。
有些人認為,那些頂尖的資本家靠的是自己的膽量,知識,才能,及運氣獲得大量的財富是理所應當的。
這種認知是十分錯誤的,財富并不是憑空誕生的。所謂的將蛋糕做大,只是優秀的企業搶奪弱小企業的市場,是強國搶占弱國的市場。
資本家剝削工人的本質沒有變化,只是由單純的暴力變成稅收,國債,關稅。從輿論教育當當面面的隱性壓迫。所謂的福報,只是為了更好的剝削普通雇工。
這就是所謂的,你今年多加加班,老板我明年又可以換新車啦!
而李清和這些資本家的區別在于,李清征收的農稅和商稅及各種關稅。并不是為了李清能住上更好的房子,吃著更好的食物。
而是將這些錢,用來興修水利,鋪橋修路。建設屬于百姓的軍隊,讓百姓活的有尊嚴更幸福。
李清打完拳,走到一口水井變,拿著一個樹枝粘著青鹽刷著牙。(此時李清仍然沒有制出牙刷?°(°ˉ??ˉ?°)°)
刷完牙以后,李清走到屋內準備吃飯。做飯的是李清的母親王氏,本來李清是準備自己做飯的,可是王氏說什么都不愿意,李清也沒有再堅持,比起自己三腳貓的廚子,李清更喜歡王氏做的飯菜。
不多會,王氏就做好了飯。李清連忙站起身,幫忙盛飯。
飯菜很簡單,就是單純的小米粥加三四個雞蛋。早上沒必要吃太多,吃點雞蛋補充營養,再吃點米粥墊墊肚子就很好了。
畢竟此時條件仍很艱苦,一旦李清可是貪圖享樂,那么整個大漢政權腐化的速度絕對超乎人的想象。
王氏一邊吃飯一邊看著李清,想說什么卻欲言又止。
李清見狀疑惑道:“母親,今天怎么了?是有什么想和我說的嗎”
王氏緩緩開口道:“卻有一事,雖然覺得有些不合時宜,但是還是想和你談談”
李清笑道:“母親和自己的兒子客氣什么,盡管說”
王氏瞇著眼睛笑道:“清兒已經成年了,早些年家里貧窮,而村里也沒有什么能與清兒相稱的姑娘。
我也沒有催你,現在清兒也算有了事業,縣城里也有不少賢良淑德的姑娘,清兒是不是要為我李家傳承香火了”
李清萬萬沒想到王氏說的居然是這事,前世早早就結婚了,沒有經歷過催婚的尷尬。
想到以前還吐槽過那些沙雕網友奇葩的相親經歷,沒有到自己居然也遭受到過年三連的毒打。這就是報應嗎?
李清連忙搖了搖頭道:“匈奴未滅何以,呸,如今尚未推翻大明朝,我哪里有心思談兒女私情呢”李清裝作一副悲天憫人的樣子。
“呵呵”王氏冷笑了一聲,“要是推翻大明要幾十年,清兒是不是要幾十年以后再成家”
李清干笑道:“怎么會,所謂歷史大勢浩浩湯湯。我大漢如初生之朝陽,偽明就像落日之余輝。不出十年我必橫掃天下,一統華夏”
王氏根本不信李清的話,而且就算是不到十年那也太久了,王氏可等不了太久。
王氏的眼眶瞬間紅了哽咽的說道:“我李家九代單傳,沒想到到了你這輩,你還不愿成家。萬一有個意外,李家墳頭豈不都是墳頭都沒有人填土”
李清心疼母親,不過還是尷尬的說:“母親,我爺爺不是有好幾個兒子嗎?不算單傳吧”
王氏聽完哭的更大聲了:“那你想讓你爹無后嗎”
李清雖然看到王氏的眼淚根本就沒有出來,不過對于這個辛苦養育他的婦人還是沒有辦法,連忙說:“三年,現在剛剛起義,勢力不穩固,三年內我一定成家”
“不行,最多兩年”王氏雖然也知道現在內外事務繁多,不過覺得三年還是太長了。
“兩年就兩年”李清沒有再討價還價。
似李清這般讀過馬列主義書籍的人,本質上是不相信愛情的。
所謂的一見鐘情就是見色起意,天長地久不過是權衡利弊。
這兩年要是遇不到喜歡的人,李清就隨便找個人成家就行了。
李清的要求也不高,對方面容姣好,身材窈窕,下的廚房上的廳堂,孝順老人,浪漫懂情調。最好在邢縣私塾附近有套房,家中沒有兄弟姐妹獨生子女最好。
清晨,早飯以后,軍隊已經分為四股,對邢縣四周進行橫掃,相信沒有什么大的問題,剩余軍隊在軍營集結也只是以防萬一。
而李清則在將軍府二堂內處理政務。
稅收的制定李清只是給了大概的方向,具體細節都交給了李志等人處理,不過他還是要過目的。
農業稅,糧食稅(買賣糧食征稅)和鹽稅等因為有了鎮上的經驗,沒有什么問題。而縣城內,對于布匹,蔬菜,肉以及各種類的店鋪進行了不同種類的劃分。
不再像明朝哪種一刀切,原則上越是大的店面收稅越高。
像普通蔬菜和百姓穿的衣服只有極少用于管理所需的稅收。而像胭脂水粉和一些綾羅綢緞之類的店鋪則征收比較高的稅收。
而像鹽鐵和糧食之類戰略性的東西,流入為百分之十,流出則調為百分之五百,必要時還可以再進行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