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惑點了點頭,這里是受災最嚴重的地方,現在到這里賑災倒是也符合事宜。不過袁惑不傻,他不會自己遠離百姓讓他們這群人來單獨干。
他要監督他們。所以袁惑自己拿了把椅子安排起來他們的賑災事宜了。
附近的官員一臉驚訝。這主事大人難不成,還真在這里看著了?
其實賑災這個問題不大,只有東西足夠,光憑那些渾水摸魚的官員都能把事情辦好,只是這個辦好是在他們不貪污的前提下的。
但是不貪污?呵呵……貪污乃是賑災出去的基本原則,不貪污不去賑災,就當是自己的勞務費嘛。
可是袁惑袁大人就不這樣認為了!東西是國家的東西,百姓是國家的百姓,連你都是國家的官員,吃國家的用國家的,還要什么勞務費!
自己那點俸祿就夠了,不用搞別的。袁惑自然是這樣想的,可不就苦了一旁搭官棚的人了嘛。
“大人,清遠縣縣令來了。”不知是誰喊了袁惑一聲。袁惑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往那邊走了過去。
只見一個佝僂的官員身上穿著七品知縣的官服,不得不說如果不是這官服,袁惑估計都認不出來他就是清遠縣的縣太爺!
身邊自然有人給袁惑開道,不過一會兒袁惑就已經到了那個老人的身邊。
“大人,救救清遠縣的百姓吧!”縣令一見到袁惑就猛然跪下,口中還不住的喊道。
這句大人給袁惑嚇著了,這是頭一次見到縣令給自己下跪的。不過隨即他才反應過來。
自己現在的身份是戶部主事,正六品,確實夠格讓一位七品縣令叫自己大人。
不過,這下跪……
大夏不興跪禮,一個九品官員看到皇帝如果不是什么特別正式的場合也是可以不用下跪的。
自己只比他大一級,這要是跪了,可就顯得自己有點過分了。
“一方父母官員,在下有禮了。”袁惑拉住了他,并且雙手用力將其給拉了起來。
“就算你不說,身為朝廷官員,賑災乃是本分,一定會的。”袁惑面色堅定的說道。
那縣令看到袁惑的樣子,臉上那不像是裝出來的表情,他非常沉重的咸了點頭。
“清遠縣的幾萬戶百姓,就交給大人了!”縣令深沉的說道。
袁惑也是點了點頭,表示自己會承擔的。
“來人!”袁惑說道!
不久就有幾個官員走了過來,除了他那里的幾個管事官員以外,還有縣中的幾個官員以及衙役。
現在都是統一屬于主事袁大人的管轄了。
他這一呼喊,自然就有很多人過來了。
“依《大夏律法》為朝廷官員賑災者,發放給災民的食物應當以一鍋粥三斗米為限,凡是沒有的,一律斬!”袁惑對著管事的幾位官員大聲呵斥道。
管事的幾個官員聽到了,應了一聲,便開始組織下賑災的食物了。
難民排隊不知幾里長啊。
一旁的袁惑則就拉著縣令大人在一邊問著話。
“什么時候開始出現災禍的?”袁惑問著縣太爺。
縣令認真的說道:“回大人,三月中旬就已經開始出現了。”
哦~這樣啊!怪不得那個時候戶部已經開始著手進行賑災了,只是那個時候北庭之戰尚且還在打,所以沒有多大的功夫來管這些事情。
還是前些日子戶部尚書柳元合在朝堂上提了出來,才開始往下面辦的。自己也就是那個時候被皇上往這里塞的。
這壓根就沒有問過自己的意見啊!不過自己還是過來了,也沒有什么好抱怨的,既是機遇也是一個挑戰。
袁惑又問了幾句話,隨后就讓知縣離開了。
袁惑現在有點疑惑,他不知道這場賑災之后隱藏著的到底是怎么樣的機遇與風暴。
皇宮之中。
養心殿里理慶皇帝將手中的奏折給放下來了,扭過頭來關心著袁惑。
“魏安,袁惑現在已經到了京直隸地區賑災去了吧。”理慶皇帝看似漫不經心,但是魏安卻知道這絕對不像是理慶皇帝表現的那么簡單。
“回皇上,袁主事現在已經到了京直隸,并開賑災了,如果不出意外明天早上就會有奏折上來了。”魏安恭敬的回答,然后便退下了。
站在一旁看著理慶皇帝的變化。只見理慶皇帝眼神一瞇,手中的筆也放了下來。
“這樣啊,只要袁惑能夠把這件事情給做好,戶部必定有他的一個位置。”理慶皇帝喃喃的說道。
理慶皇帝是有私心的。袁惑是一個好苗子,他和沈蘇微一起相中了袁惑這根好苗。
所以他絕對不能讓別人搶了過去。如果直接參加科舉的話,估計在朝的幾位必定會進行拉攏。
那個時候他這個皇帝還能真正的控制誰?誰會是真正的帝黨?所以沒有人幫他,他就自己幫自己建立班子。
沈蘇微是一個,袁惑將會是下一個。朝政大權一定不能全部都在大臣們手中。身為一個皇帝,他也要掌握住。
并且是大部分才行!
魏安在一旁什么話都沒有說甚至連眼神都從理慶皇帝身上移開了。他想他已經明白了什么,眼前的這位天子,終究不是一個碌碌無為的人。
不過幾天,尚書房中理慶皇帝就看到了青州巡撫沈蘇微遞上來的折子了。
水災。
理慶皇帝將眉頭皺了起來,青州遇到了大水災,怎么辦?理慶皇帝把折子扔給了魏安。
“讓內閣擬一個章程出來,交給朕,然后給戶部。”理慶皇帝說道。
魏安匆忙將折子給接住,應了一聲。他自然明白理慶皇帝的意思。現在的理慶皇帝不想管這件事,不是不想干,關鍵是忙不過來。
內閣的人是時候也該好好辦事了,這次的水災讓他們忙活一會去吧。
自己北庭之戰的事務都還沒有處理完,沒有什么時間處理水災。
說起北庭之戰,遠在燕南的楊群自然也是忘不了的。
理慶元年四月十二日。
北庭軍已經收拾好東西準備離開燕南地區了。至于燕南峽關口,他們早就接到了命令,放棄!
楊群對于這個決定什么話也沒有說,他雖然是兵部的尚書,但是這點事情還是難不倒他的。
自然知道朝廷里面想的是什么。
就是怎么好的一個機會,如果放到大夏王朝全盛的時候,一定會揮師北上,是斷然不可能放過這個機會的!
可是,現在是新皇初立,隆慶一朝對北燕又是屢戰屢敗。這個時候全力攻打北燕,實在是不行的。
作罷。
十五日,收拾好東西的楊群,帶領這二十萬大軍撤出了燕南峽關口,北庭之戰,正式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