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擊含恨而出,魚叉幾乎沒留半點余力。
他心知黎利將那名無辜的年青人當作了自己,當然明白因父親的原因讓他和黎利之間有著難以言喻的關系。若是沒有利益沖突,幾乎可以肯定黎利會盡力幫助自己。
可這一切都沒有了轉圜的余地,因為牛白村,兩個人只能成為死敵,再無別的可能。
黎利心神失守,雖然魚叉距他足有數十步遠,可其動作輕盈靈巧,幾個縱躍挑選的落足點都極為精妙,一時間黎利竟毫無所覺。
多年拼殺而形成的敏銳感覺在關鍵時刻救了他。
一股深入骨髓的危機感從心底冒出時,魚叉的叉尖已經離他不足三尺遠。幾乎完全是出于本能,黎利上身朝另一邊一偏,右腳已向上踹出。
魚叉招式已老,若是換了旁人,定然無法避開黎利這一巧妙之極的反擊。幸好他這幾天先得鄭和啟悟運功之法,又得宋俊無意間傳授真氣運用之妙,已非吳下阿蒙。
間不容發的那一瞬間,魚叉右手向黎利避開的方向撩去,左手運氣成掌印上了黎利的腳掌,甫一接觸,滿含至陽極陰的先天真氣便狂涌而出。
“嘭!”兩人實打實地硬拼了一招,堪堪避過叉尖的黎利如同陀螺般向后飛旋。
黎利心中狂震。
對手的招式渾若天成,若是他反應稍慢一線,定會含恨于此。
更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從足底涌泉穴傳來的那股真氣。其間竟包含兩種截然不同的力量,一股冷若寒冰,一股卻如火炙熱,以他三十年的苦修,竟不能擋。
黎利出身安南世家,家學淵源深厚。年少便敢只身闖南洋自有其自傲之處,隨后又得陳祖義傾力培養,不論兵法還是武道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再加上起事后收納四方豪雄,一身所學已非常人所比。
以他的閱歷,從未見過能將真氣練到這種地步的人。
陰和陽向來都是對立的,據他所知,武林之中能將兩者相互調和同為己用的,恐怕只有武當派的太極神功了。
不過那也只傳聞,自張三豐退隱無蹤之后,武當派雖然能人倍出,卻再沒有一人能夠達到那種境界。
思慮間,黎利借旋轉之勢苦苦化解魚叉特異的真氣,落地稍一借力的魚叉已炮彈般再度奔來。
兩人的那記硬拼,魚叉也并沒有占多大便宜。黎利畢竟有著三十多年的功力,倉促之間未盡全力,卻也不是他所能比擬的。
不過先天之境畢竟與后天有著本質的差別,魚叉體內真氣運轉不休,并沒有刻意抵抗,自然而然地裹挾著黎利的真氣,將之導致足下,反成其蹬地的助力。
“鏘!”到底有著豐富的戰斗經驗,眼見魚叉再度襲來,黎利一邊拼命化解正沿著足少陽經侵來的真氣,一邊拔出藍靈古劍,借著旋轉之勢斜向撩出。
魚叉并沒有親身體驗過藍靈古劍那恐怖的劍氣,揮著海神叉夷然不懼,竟針鋒相對迎了上去。
黎利眼中閃過一絲喜色。
藍靈古劍之利根本不能用常理判斷,不知有多少人因此葬身于此劍之下。
當年支棱大戰,他便是仗著這一優勢迅速斬殺武功不在其之下的柳升,再趁著明軍主帥驟亡的慌亂迅速取得勝利。
登上安南國王之位后,黎利將此劍命名為順天劍,宣稱自己上承天意,命之所歸。若非深信此劍是天意欽賜,給他一百個膽,也不敢有窺視中原的雄心。
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
藍靈古劍那無堅不摧的劍氣一遇上海神叉,竟如泥牛入海,連半點浪花都沒有翻起。
“叮叮!”魚叉如天神降臨,海神叉橫劈在藍靈古劍的劍身上,竟濺起點點火光。
黎利嘴角滲出一絲血跡,神情大恐。
若單論武功,他自然還在遠魚叉之上,戰斗經驗更非后者可以比擬的。
可此刻他的內心卻無比惶然,一直以來深信不疑的“真理”此刻竟然沒有發揮絲毫作用,對他來說簡直是不可接受的。
藍靈古劍,自己的幸運劍,自己天命所歸的順天劍,怎么可能與一桿普普通通用來打漁的魚叉連續相擊,對方還能安然無恙?
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黎利心中大亂,魚叉卻得勢不饒人,攻勢如大海中的滔天巨浪般猛烈無比又連綿不絕。
“鼠輩敢爾!”眼看黎利因心神大亂而落入下風只剩下招架之力,一聲暴喝傳來,凌厲的殺氣從背后襲來。
魚叉心中暗嘆。
以目前的形勢,不出十招他就能擊敗黎利,以其鮮血來祭奠枉死的村民。可背后傳來的勁氣卻讓他有一種危險的感覺,若不小心應付,只怕不僅殺不了黎利,他自己反而性命不保。
搶攻一劍逼退黎利后,魚叉根本不用回頭看,憑著真氣感應向右疾走。
矛影重重,附骨而至。
來者正是安南水師總兵官范文靈。他雖一直坐鎮旗艦呼應,卻一直關注著岸上的動靜,見安南眾人大多已上船,卻獨獨少了黎利,哪里還坐得住。
得知黎利想要一個人靜靜,范文靈心中忐忑不安,不顧阻攔近前窺探。
這一番損兵折將卻一無所獲,原因自是很多,可黎思齊成為泄憤對象幾成肯定之局。不管是為了太子還是自己的家族,范文靈都不能坐視不理。
本想憑著自己多年與黎利相處的經驗察言觀色,卻沒想到這一舉動竟救了黎利一命。即使是尚留在岸上的幾名藍山親衛,此刻也在數百步之外,等他們聞聲趕來,黎利只怕已命喪叉下。
魚叉此刻有些手忙腳亂。
對手實在太過高明,且已完全展開攻勢,以他之能竟絲毫找不到還擊的機會,擊敗此人再殺黎利的算盤頓時成為泡影。
魚叉此刻的真氣已經足以和一流高手相比,最大的劣勢便是缺乏與真正的高手對戰的經驗。
自十六歲斬殺海盜之后,他再沒有與人有過生死相搏。雖然偶爾與馮令正、唐承估等人切磋切磋,可那都是點到為止,談不上積累多少經驗。
在此之前,他遇到的武功最高的對手,算來算去也就是山谷中與黎思齊及八名藍山親衛了。黎思齊勉強只能算個二流好手,藍山親衛就更不用說了。
可范文靈也是出自安南傳承千年的著名世家,投奔黎利時更是安南有名的高手,再經過多年戰爭的錘煉,僅是個人實力來講,他的武功甚至還要在黎利之上。
高手過招,一著失利則步步失利,誰能搶到先機便擁有巨大的優勢。
魚叉先機一失,范文靈又急欲救主立功緩解太子之危,更是招招殺著,絲毫不留余力。
一時間,戰局竟完全反轉過來,魚叉步步驚心,反而陷入危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