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了朱棣的一番抱怨后,李先仁深感朱棣現如今確實是個合格的燕王,但是卻并不算是個合格的皇帝。
他習慣于何事都親力親為,這也是因為近兩年朱元璋重病身亡,沒有了足夠的威懾力后貪官橫行的緣故,自己辦事自己也能放心。
明朝的貪官屬于殺不盡,死不玩的類型,讀書人考取功名,十之八九恐怕都是為了當上官后能貪不少錢,但是比起朱由檢那個時期也算是好多了,這個時代至少還沒有明目張膽的買官,至少貪的時候也知道收斂,知道是做的是虧心事。
“對了,這是三眼銃的圖紙。”李先仁將一張百度來的圖紙遞給朱棣。
網上的圖紙若是沒有去精心尋找的話,那么大多都是一張結構圖罷了,但是不論是現在給朱棣的三眼銃還是后來交給朱由檢的線膛銃,在這個時代基本都已經達到了相應的技術層面,缺乏的就只是一個靈感,或者早有人提出,卻沒有人投資罷了。
李先仁給他們的可不僅僅是靈感,雖說只有結構圖沒有相應的零件圖,但那些老工匠們估摸也能懂個三層,而剩下的七層就是按照結構圖進行反復試驗驗證了。
朱棣也明白這點,看到那張簡陋的結構圖后,點點頭,將其折起放進懷中:“多謝仙人。”
“這三眼銃精度低,射程近,裝填慢,但是威力巨大,一次能擊出三發,你需要的是讓士兵克服缺點,盡可能的發揮出三眼銃的優勢。”
他一聽這么說,立刻笑道:“看樣子很適合騎兵沖鋒時使用。”
確實,三眼銃后來在邊軍的騎兵中有小規模使用過,為的是抵抗后金的無敵騎兵。畢竟華夏并不怎么產馬,在騎兵上相對于北方游牧簡直就是兒童與成年人的差距,但三眼銃卻能盡可能的進行彌補。
或許雙方騎兵沖鋒,邊軍不是后金的對手,但是在沖鋒到足夠近距離,掏出槍,也不用瞄準,先來一槍,不說擊中敵人,那槍聲也足以嚇得后金的馬匹心驚膽顫,而后將三眼銃直接丟下,掏出近身兵器,在敵方先行減員并且馬匹受驚的情況下,還能勉強與之對抗。
若是正常對戰,邊軍騎兵怕是要被打的媽都認不出。
“我的邊軍皆為精銳,若是讓老兵手持三眼銃,前方新兵手持盾牌抵御飛矢,在與偽帝軍隊近身纏斗前進行齊射……”朱棣又考慮了一個新方案。
如果直接讓士兵用三眼銃進行線式戰術的話,一是槍械跟不上戰術,二是士兵也沒有那個素養。因此若是像騎兵那般在即將接戰前進行射擊,不論殺傷如何,第一次遇到三眼銃的敵方士兵大概率會被嚇得膽寒,如此再接戰的話自然會占據優勢。
明初對鳥銃的使用比較少,甚至于到了明末的時候,鳥銃也依舊不太受人待見。因此三眼銃若是突然出現在戰場上,至少也能產生先聲奪人的效果。
朱棣目前還不知道三眼銃到底有什么威力,心中考慮著先做出來,不論到底好不好用,那好歹也算是多了個秘密武器。
“而且因為能一次三發,所以在埋伏戰中能占盡優勢。”朱棣尋思著說道,“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工匠還在聚集,如今我手中兵馬不足,糧草不足,兵器也不足。”
他苦笑道:“也是我早些時候不做準備,結果把自己逼到如今的境地。”
“兵馬不足我能理解。”李先仁撓頭道,“你們不是打北元的主力嗎?為何會有糧草兵器不足的情況?”
“建文帝已經半年有余不發糧餉了,目前維持現有兵力都捉襟見肘,若是想要謀反起義,那么需要更多的錢糧。”
朱棣目前最缺的也有時間和錢。
像是人才,士兵,資源他都有,若是提早準備的話,朱棣絕對會如同歷史那般,登上皇位,走上人生巔峰,開創永樂盛世。
“既然缺錢缺糧,那就找本地的狗大戶借唄。”
歷史上,華夏的很多成功的起義謀反都有豪門貴族的支持,否則所謂的農民起義就只能局限于農民,就好似明末的李自成,而朱元璋這種成功的農民起義,其實在前期也并不順利,是在得到貴族支持,成功轉化為軍閥后才步步走向勝利。
畢竟農民多數面朝黃土背朝天,沒學識,沒見識,若是想要大批管理人才,參謀,那么只能是從氏族貴族入手。李自成雖說也在明末掀起了一番風浪,但畢竟見識短淺,唯一合格的軍師李巖也被冤殺,若是他背后有足夠的幕僚,參謀,或許還真能打下一片屬于他的李氏王朝。
“本地氏族那邊已經有人前去溝通,但謀反關乎甚大……”朱棣皺著眉頭說道。
他的諸多疑惑實際上都有幕僚為他參謀,跟李先仁說起大多只是為了埋怨,發泄心中的壓力,而李先仁為了不讓這通發泄有所回應,自然也要說點什么。
除了給出意見以外,他總不能說“好!”“漂亮!”這種敷衍的話語。
除開一些歷史難題,或是受限于時代的難題李先仁可以通過網絡給出些網友的“見解”,以外,他真不能做出太多。
又不是專門研究歷史的,當初給朱由檢提出的說法他可是在網上花了大半天,到處對比到處找資料才說得出口的好嗎?
“江南那邊也有支持我的氏族,但他們要求在江南地區獨有鹽引。”
朱棣搖著頭,頭疼不已的繼續道:“其他家族也提出了各種要求,什么在我即位后,必須將戶部尚書職位交給他們家族,總之期望用此事逼我賣官賣爵,為家族牟利。其實這都無可厚非,但這些要求實在是太過分,過分到足以動搖國之根本。
“這些家族啊,他們的祖輩多數都跟著太祖打過天下,不否認他們的祖輩是能人,可他們卻大多眼高手低。”
“萬萬不能開這個口。”李先仁也皺眉說道。
“對!我也是這么想的。”朱棣卻又緊接著抱怨,“可哪有這么容易?你也知道,貴族氏族才是根本,若是沒有他們的支持,我就算真的坐上那位置,也終究會被趕下臺。”
若是得罪了農民還好,反正就是小規模的農民起義,在沒有鬧大之前以現在的明朝完全有實力鎮壓。但是得罪了這些貴族氏族,那等待他十有八九是下臺。
朱棣又不肯像是朱元璋時期那樣打天下,否則還能把明朝這些根基尚淺的新貴族們統統犁一遍。只是即便如此也難免會產生另一批由朱棣為主導的新貴族,等到下一個皇帝登基,那么貴族勢力依舊會成為枷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