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廣告而帶來的狂歡終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緩緩淡下去。
臨近午夜,上學族、上班狗都得面對明天是工作日的嚴峻問題。
睡覺,很多人選擇發一波心靈雞湯。
如果沒看過廣告的,睡前刷刷朋友圈的,被狠狠安利一波的,不在少數。
新一波議論熱潮不如九點到十點,但依舊將廣告的話題穩穩推在前列。
臨睡前,錢良收到老劉的通知。
兩天后,關于種花家第一屆公益視頻廣告大賽宣講會,他將代表燕影參加。
同時,錢良要作為參賽選手發言。
錢良果斷應下。
他一小萌新,被安排發言,資格肯定是不夠的。
到時候,奚落聲肯定不少,不至于表現得過于明顯,但總不會有什么好臉色。
但現在做廣告最火的,除了錢良還有誰?
年紀輕輕,卻要承擔與年齡不相符的壓力。
我太難了。
安穩睡下,又是完美的一覺。
次日早上,獵頭公司匯報新進展。
他的助理有眉目了,總共物色了十多位符合要求的,答應見一面詳細了解的有三位。
他開的條件不低,在助理這塊絕對算高的,只是工作內容隨著后續展開,會不斷地改變。
“都在燕京?問下下午有沒有時間,如果可以,就來燕影找我。”
掛掉電話,公益廣告的拍攝在今天展開。
這條廣告叫‘給媽媽洗腳’,四十秒時間內。
故事內容從母親給兒子洗腳開始,洗完腳后,母親讓兒子等會,她又給老人洗腳,這一幕給兒子看見,兒子便打了盆水,踉踉蹌蹌灑了一地給母親洗腳。
以寓教于樂的方式宣傳孝敬父母長輩的傳統文化美德,側面又告訴所有人,教育孩子最行之有效的方式不過是感同身受。
這條廣告在拍攝難度上,比錢良之前拍攝的廣告都要簡單。
對拍攝有著長足進步的錢良來說,已經沒什么難度了。
麻麻角色這次沒選苗溪流。
主要是太年輕,妝化的再好,藏不住青春的鋒芒。
所以,在演員工會找。
根據檔期,精挑細選地定了三位角色。
麻麻是為年近四十的中年女性,看起來二十七八歲,現實中也是兩個孩的媽,很符合角色定位。
電話一接通報上本人姓名,對方直接表示沒問題。
連片酬都不問。
甚至,錢良覺得,自己不給錢,白嫖都成。
本著良好的職業素養,錢良還是把片酬和要求發給對方,雙方接住演員工會平臺,直接簽了份制式合同。
老人角色在演員工會選了幾位特型演員,這些人理智多了,沒有麻麻角色無腦熱情。
在電話聯系溝通后,一位年近七十,名叫朱梅芳的老奶奶答應拍攝。
這位演員經驗豐富,常年客串影視劇中的奶奶角色,對老年人的心態把握得非常老道。
兒子角色同樣在演員工會找的,這次錢良挑的比較仔細,根據以往演出經驗,結合這條廣告需要,打了兩個電話。
第一個因為時間問題,很無奈,幾乎帶著哭腔拒絕的。
這位監護人媽媽也是好演員啊。
第二位一聽是錢良的廣告,原本還在猶豫要不要接一部電視劇的拍攝,當即給推了。
據對方監護人說,那部影視劇中,小角色戲份不少,光片酬就有二十多萬。
真真假假不好說,但現在以錢良的人氣和口碑,他選中的角色,倒貼都趨之若鶩。
上午便是拍攝時間。
昨天回來已經將拍攝清單交給系里。
考慮到這條公益廣告是燕影的‘名聲工程’,一切費用全從院系走,最終獲獎院系不拿一分一毫。
所以清單上,錢良也沒給省,照著最好的標準來。
何青青負責兩邊溝通,以及片場準備。
她一個人當然忙不過,整個表演專業幾十號在校的,閑著沒事全來搭把手。
可關鍵不需要這么多人啊!
拍攝地點選在了育青路紅磚老樓的八號樓,這是老劉推薦的。
跟老劉對門?
錢良也沒多想,反正幾十號人在,安靜不得,總歸還是有秩序可依。
“臥槽……燈光是老黑,教授親自上陣?幾個意思?”
“快看,攝影是張教授、李教授……幾個機位全是大佬啊!”
“這算啥?你看那邊,成群結隊都過來了。”
雪姨等人一臉呆呆的,原本活蹦亂跳的一群人,在大佬面前,畢恭畢敬。
要搞清楚,這是在燕影的教師公寓,住的全是老教授。
在家門口拍部廣告不算什么,關鍵錢良這幾天太給燕影長臉,以一個在校生身份做到這個程度,大家都想過來瞅瞅到底什么水平。
錢良也看到圍觀的大佬們,連忙上去打個招呼。
甭管對方什么態度,刷臉得刷。
指不定以后還得找上這些大佬幫忙呢。
“同學們,你們先出去待會。”
主人趙建國招著手,把近二十生瓜蛋子全都轟走。
在大佬面前,雪姨等不敢造次,聽話得跟小綿羊似得,溫順出門,還不忘帶上門,格外有禮貌。
望了眼同輩的,或者輩分小一些的,趙建國這次沒趕人,招呼著說道:“凳子不多,我們這些老家伙就站外圈看看吧。”
都是專業人士,湊個熱鬧還是懂規矩的。
好在樓雖老,但也是復式雙層,大佬們全都集中在二樓。
錢良為了他們方便觀看,特意接了個顯示機位在樓上。
“梅姐,感覺這小子怎么樣?”
一群大佬在屋里坐定,前期該看的也看得差不多,大家心里有數,要論專業分析,還得楊秀梅來開個頭。
在大佬中,楊秀梅也是極有地位的,這不僅僅是燕影,就算在種花家,她真要發聲,后輩們還得虛心聽著。
當然,十幾年前就逐漸從影視圈淡出,楊秀梅連續十年拒絕種花家的電影大獎評選評委。
她的資格,毋庸置疑。
“你們呀,跟以前一樣,壞著呢。”
楊秀梅白了眼比她小十多歲的‘大佬’,盯著顯示屏,悠悠道:“這一看就是野路子出生的導演。”
“哈哈……”
大佬們哼哈笑個不停。
可不是呢。
專業出生的導演絕不會放這么多人進來。
這就涉及到片場管理問題,很多導演有著自己的原則,在拍攝過程,探班的通告一聲,準了再來。
否則隨便來一阿貓阿狗,算啥?
光一個片場管理的學問就夠深的了。
攝影的位置、布景先后次序、道具準備……
一系列的學問,三天三夜也講不完。
楊秀梅當然不會說這些東西,等大家笑完,她特意在群人里找到劉佩雯,笑著說,“我說完了,剩下的讓錢良老師劉佩雯來說吧。”
“也對,這徒孫是小劉的學生,小劉來講最好。”
“可不是嘛,我感覺這徒孫有點東西呀。”
一句‘徒孫’,已經說明了大佬們的態度。
初步是認可的。
但也要近距離看看到底什么情況。
劉佩雯哪能不清楚?
甚至說這些都早有預料,她笑著站起來,恭敬地各位前輩鞠個躬。
老教授們欣然受之。
這是也她應該做的。
當年那檔子是,這些老教授中,沒少出力的。
“我先介紹一下劇本……”
劉佩雯走到人前,開始介紹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