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信備完茶水后邀周允面對面盤腿坐下,然后說道:“老衲聽說施主乃是京城人士,不知是否為真?”周允道:“晚輩家在汴梁城西郊,勉強算是京城人吧。”慧信道:“那真是正好,請問施主對那相國禪寺是否了解一些?”
過去十幾年間周允可沒少去那相國寺中趕集,不過也僅僅是過去趕集,卻對里面的情況并不了解。他便如實說道:“晚輩只有逢集會之時才進去轉轉,并不認識那寺中僧人。”
慧信道:“老衲就是想向施主請教這集會之事。”周允問道:“晚輩怎敢擔請教二字,大師想要了解哪些方面,晚輩定知無不言。”慧信道:“前些日子老衲去那汴梁城講經之時在相國寺中住了幾日,期間正好趕上了次集會,不想還真是熱鬧。那日老衲感覺半個汴梁城的百姓都擠進了這相國寺中,真是另人驚嘆。”
周允想起昔日集會的場景,道:“確實如大師所言,寺中集會甚是熱鬧,通常都是一人挨著一人,若是去的晚了,連落腳的地方都不好找。”慧信問道:“于是老衲心中生了個疑問,這寺廟本屬于清凈之地,怎么就變成了個集市。”
周允道:“恰好晚輩對此倒還知道一些。汴梁城住民多是商販,但城中的店面實在有限,好多小商小販無處進行交易。于是開封府便命那相國寺每隔五日開放一次,好給那些商販提供個售賣的地點。而且由于沒有店面的租金,那集會上的東西也較外面便宜了些,百姓都喜歡過去淘貨。所以正如大師所言,半個汴梁城的百姓會在集會當日擠進那相國寺中。”
慧信開眉一笑,道:“原來如此,老衲算是長了見識。當日老衲見狀還想向那相國寺方丈提些意見,此刻才覺當時幸好沒提,不然還被其取笑一番。”周允道:“京城寸土寸金,相國寺方丈也是無奈之舉。不過相國寺給眾多百姓行了方便,也算是另一種善舉吧。”
慧信道:“周施主年紀不大,卻有著非凡的見識,讓人佩服。”周允道:“大師真是過獎了,晚輩只是恰好生長在那京城邊上,所以才較他人多了解了一些。”
慧信笑道:“世間之事,多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次老衲去了趟京城,也算長了不少見識。其實老衲最想問的還是……那相國寺有沒有對那些商販進行抽成。”周允道:“晚輩家附近有位鄰居就常去相國寺售賣,據他說任何攤販入門時收錢五十,每賣滿百另抽三四。據晚輩估計,每次集會相國寺都要抽成百貫以上,除去上繳給官府的七成,每次集會相國寺至少落個三四十貫錢。”
慧信長嘆一聲道:“阿彌陀佛,怪不得相國寺香火如此旺盛,原來是有源源不斷的銀兩收入。”周允想起相國寺僧人各個錦衣著身,道:“其實不僅如此,京城中達官貴人甚多,每年捐獻的香火錢的數目也是無比可觀的。所以相國寺的僧人較別處也富裕些。”
慧信笑道:“怪不得那相國寺中的佛像都是金光閃閃,善哉善哉。可惜我少林處在這山野之中,并無那近水樓臺,要不然也可效仿一下。”周允定睛又打量慧信一番,只見他生的慈眉善目,不似貪圖富貴之人,不知怎么會說出這種話。周允道:“不過那相國寺太過嘈雜,遠不如少林般清凈。”
慧信道:“確實少林寺中更適合修身養性。不怕施主笑話,老衲也知這出家人不應總提這錢財,不過人都是要吃飯的,可如今少林寺中已沒多少余糧了。前幾日老衲去京城便是想尋些貴人相助,可是當今圣上信道而不信佛,所以自無人愿幫。這幾日老衲正還準備派些弟子下山化緣,不想今日周施主竟贈了黃金一錠,真是解了少林的燃眉之急。”
周允所贈黃金不過十兩,相當于百來貫錢,少林寺有幾百人,就算省吃儉用也就夠撐上一月。周允忙從懷中取出另一錠黃金,雙手俸給慧信道:“大師,寺中既有困難,就請把這錠金子也收下吧。”慧信搖頭道:“若是施主家財萬貫,老衲定毫不客氣地收下,只是施主來錢定是不易,所以還是自行留著為好。眼看夏收將近,寺中還有些香客捐贈的散錢,再加上施主所贈黃金定能撐到那時。”
周允點頭道:“聽說少林寺有良田千頃,到時候寺中就不愁吃喝了。”慧信嘆道:“其實沒有施主想的那么簡單,雖寺中有些田產,但如今民生疾苦,寺里負擔也較前幾年大了很多。若遇災年,定會入不敷出。”
慧生舉杯飲了一口茶水,又道:“這幾年田里糧食還未長成,就會被百姓偷去許多。所以再過一月,寺里就得往每個田里派專人晝夜看守,以防百姓偷盜,要不然寺里又會白忙活一年。”
周允不想堂堂少林寺竟會有這等煩惱,嘆道:“如今朝綱不振,窮苦百姓也較往年多了一些。”慧信道:“事實并不如施主所想,來田里偷東西的人都是附近的村民,可都是不愁吃穿之人。他們已經摸透寺中規矩,知道就算被抓也只是被責罵幾句,并不會被受到責罰,便無所忌憚。所以啊……這幾年那幫人可沒少揩寺里油水。”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先前周允還覺得衣食無憂之人都會要些臉面,今日看來事實并非如此。周允道:“若是寺里不好責罰,那可把偷盜之人交給官府處理。”慧信道:“不瞞施主,寺里也曾把偷盜之人扭送去官府。不過那官大人卻說‘寺里不是常年對外施舍么,如今只是被人取了些糧食就何必大驚小怪。’所以最后便不了了之。那幫村民見官府都是袖手旁觀,便更加放肆。”
周允道:“這外面的世道不太平,不想竟也影響到了佛寺之中。”慧信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少林寺同屬大宋的一份子,焉能不受影響。前幾年天下太平之時,寺中可謂香火不斷,不想到了今日竟變得經營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