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郭盛同昨天一樣,正在招募士兵處考核受試者的武藝。
今天前來參軍的百姓明顯多了不少,已經到了中午,這一大片空地上依舊是人頭攢動,熙熙攘攘,人數似乎還在呈現出逐漸增多的趨勢。
每次郭盛抬頭,看到眼前密密麻麻的百姓,就會在心中暗暗開心。
這時,一名小吏快快速跑了過來,來到郭盛身邊,稟報道,
“郭大人,有一名叫做于禁的大漢,帶著數百人前來投軍。”
這種能夠拉著數百人跟隨自己的,一般都是英雄豪杰,這名小吏不敢自己處理,生怕辦得不好,急忙過來稟報郭盛。
“誰?你說是誰帶了數百人?”郭盛聽罷,連忙追問道。
“回大人,他自稱于禁!”小吏拱手說道。
“沒有聽錯,果然是他!”郭盛心中大喜,二話不說,帶著典韋直接走了過去。
只見前方熙熙攘攘聚著數百人,為首一人身材精悍,眼神堅毅,看起來威嚴而穩重。
郭盛如今閱人無數,掃了一眼,就大概知道這就是大名鼎鼎的于禁了。
“這位是郡守郭大人!還不趕緊拜見?”小吏帶著郭盛等人來到于禁面前,趕忙大聲說道。
周圍的人都聽到了小吏的話,此刻看到郭盛親自前來,都是恭敬行禮。
“在下于禁,拜見郭大人!”精悍的男子行禮說道。
“不必多禮!”郭盛拉起于禁,笑著說道,
“早就聽聞于禁的大名,今日一見,果然是不凡!”
于禁心中一動,眼前這郭將軍也聽說過自己嗎?
“郭將軍勇略過人,禁聽聞將軍招募兵馬,特地帶著同鄉前來投奔!”于禁壓抑住心中的激動,沉穩地說道。
“哈哈!好!”郭盛聽到于禁主動前來投靠,心花怒放,臉上笑容越加燦爛。
“于禁,我任命你為軍中點軍司馬,參議軍機!”郭盛隨即大聲說道。
點軍司馬,軍中的重要職務,大概相當于今天的參謀長之類,在古代屬于軍中的高級職位。
而周圍有知道情況的人,都是倒吸一口涼氣!
這于禁是什么人,竟然讓郭大人如此看重,直接就被任命為點軍司馬?
“我才剛來,竟然把我安排到如此重要的職位?”
于禁也是有些不敢相信。不過他天生沉穩過人,當即深吸一口氣,平復心情,沉聲說道,
“多謝郭大人厚愛!于禁一定不辜負大人之恩,拼死為大人效力!”
“來,于禁,跟我到屋中一敘!”郭盛上前,親切地拉著于禁的手,來到了屋中。
把評定武藝的事情交給了臧霸,郭盛與于禁先是隨便聊了幾個話題,而是郭盛把話題引向了如今的天下局勢。
這也是郭盛有意對于禁的考教,看看這位日后爭議頗大的曹魏名將到底如何!
于禁一開始有些放不開,后來隨著交談,也就慢慢不再拘束。
“如今天下,漢室衰頹,將軍最好得有一塊自己的地盤……”于禁沉穩地把自己的思想表達了出來。
“說得好!”郭盛聽罷,對于禁大聲贊嘆。
不愧是五子良將之首,于禁的戰略眼光很是不凡。
兩個人相談甚歡,不知不覺聊到了傍晚。
……
要說郭盛為什么如此重視于禁,因為于禁實在是三國歷史上一個響當當的人物。
在后世,于禁也是大名鼎鼎,只不過,是罵名!
因為于禁在樊城,被水淹七軍以后,投降了關羽,被認為是不忠。
但是在歷史上,于禁在被水淹七軍之前,一直是曹操手底下的大將,是曹魏陣營五子良將之首!
于禁整個的人生經歷可以說是大起大落,大概來看,分為兩個階段。
前半生身經百戰,戎馬倥傯,聲名遠鎮八方。而前半生有多精彩,后半生就有多窩囊,最后于禁郁郁而終。
據《三國志-于禁傳》記載,于禁,字文則,泰山巨平人也。及太祖領兗州,禁與其黨俱詣為都伯,屬將軍王朗。朗異之,薦禁才任大將。
意思是說,于禁當初在王朗麾下,而王朗認為這個人才能很不一般,于是上表推薦于禁為大將。
之后曹操眼光毒辣,把于禁招到身邊,任命其為點軍司馬。曹操派于禁帶兵到了徐州,進攻廣威,成功打下,戰后于禁被升為陷陣都尉。
而后于禁一路跟隨曹操,戰功赫赫!
先是在濮陽擊破呂布,在須昌打敗高雅,而后于禁攻下壽張、定陶、離狐等地,之后又拿下雍丘,擊敗張超。
接著,于禁跟隨曹操攻擊黃巾軍劉辟,黃邵等人,面對敵軍的夜襲,于禁約束軍隊,不僅沒有大亂,反而英勇地發動反擊,拼死沖殺,浴血奮戰,最后擊殺了劉辟,黃邵,招降了他們的士兵。
面對敵軍的夜襲,于禁的表現堪稱完美。
于禁之后跟隨曹操擊敗了張繡,本來曹操與張繡的故事到這里就可以了,奈何曹操憑一己私欲,私自納了張繡的嬸娘,讓張繡十分惱怒,于是再次反叛,準備充分后在夜間突襲曹軍。
這場戰斗十分殘酷,歷史上典韋就是在這一次戰斗中為了保護曹操而戰死。
曹操的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都死于這一役。
而這也是于禁的成名一戰。
當時曹軍大亂,死傷無數,這時候只有于禁控制住了麾下士兵,保持部隊的建制,之后一邊與叛軍戰斗,一邊徐徐撤退。
一路上士兵們時有死傷,但是于禁沒有丟下傷員,而是帶著大家一起撤離。
在路上,于禁發現夏侯惇麾下的青州兵竟然還在趁亂劫掠沿途百姓,不由得大怒。
于禁率兵直接拿下了這些鬧事的青州兵,而后將他們嚴厲懲處。
剩下的青州兵瘋狂逃竄,先跑回到了曹操那里,反而誣陷于禁謀反。
于禁稍后率軍趕到曹操那里,沒有先去拜見曹操,反而是命令士兵安營扎寨,防備追兵。
手下的一名將領對他說:“青州兵已經先去曹公那里誣陷將軍你了,將軍還不趕緊去為自己辯解嗎?”
于禁則是回答道:“如今叛軍追兵就在身后,我們如果不趕緊準備,如何迎敵?而且以曹公聰明,一定能明白其中的原委。”
等到安營扎寨完畢,于禁才去面見曹操,把事情的本末原原本本地說了一遍。
曹操聽完后,十分高興,對于禁說:“淯水之難,吾甚急也,將軍在亂能整,討暴堅壘,有不可動之節,雖古名將,何以加之!”
意思是說,于禁你能在混亂中整頓軍隊,懲治暴亂,堅守營壘,渾然不動,即使是古時候那些名將,也都是不如你啊!
這段話的評價,真的是太高了。
之后于禁又跟隨曹操再次擊敗張繡,而后在下邳城擒住了呂布,又在射犬擊破了眭固,將其斬殺。
當曹操與袁紹展開官渡之戰的時候,袁紹兵力強盛,眾將都有所恐懼。
只有于禁,主動請命愿意作為“先登“,即先鋒軍,與袁紹作戰。
曹操大為欣慰與贊賞,于是撥給于禁兩千人馬,命令他固守延津。
曹操率領其他軍隊返回官渡,正好這個時候劉備占據了徐州,反叛曹操,曹操大怒,率軍東征,討伐劉備。
這樣,延津一帶只剩了于禁的孤軍。袁紹兵馬數十萬,軍容強盛,趁機猛烈進攻延津,但是面對于禁的堅守,竟然一直沒有拿下。
這簡直如同奇跡!
由此可見于禁年輕時候的悍不畏死與忠誠。
之后樂進率領援軍趕到,于禁與他率著五千人馬,竟然主動出擊,從延津西南緣河至汲、獲嘉二縣,焚燒保聚三十馀屯,斬首與俘虜各數千人,招降袁紹部將何茂、王摩等二十余人。
這一次的戰斗,戰果豐盛超出了大家的想象,于禁自身強大的實力再次得到了證明。
而后于禁又在杜氏津擊破袁紹部將,威名大振。
之后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對峙,袁紹軍修筑土山,用強弓硬弩向曹操軍隊中密集射擊,士兵傷亡慘重,軍心動搖。
這時候于禁站了出來,身先士卒,不畏弓弩,命令士兵筑起土山與袁紹對射。
于禁帶頭,與袁軍拼死作戰,曹軍士氣這才逐漸振奮。
可以說,如果沒有于禁的話,早在官渡對峙雙方互相射擊的時候,曹操軍就已經崩潰了。
根本等不到許攸告密,曹操率軍突襲烏巢的時候。
在擊破袁紹,平定冀州后,曹操部將昌豨再次背叛,于禁前去攻打。
于禁猛烈進攻昌豨,昌豨抵擋不住,因為他與于禁有舊,所以來到于禁營中請降。
大家都以為昌豨已經投降,應當押送到曹操那里。
于禁說:“諸君不知公常令乎!圍而后降者不赦。夫奉法行令,事上之節也。豨雖舊友,禁可失節乎!”
意思是說,曹公已經有了這方面的命令,敵軍被圍困后才投降的,不可赦免,格殺勿論。我不能因為與昌豨是好朋友,就違背法令。
于禁親自與昌豨決別,流著淚,命人斬殺了他。
當時曹操聞而嘆曰:“豨降不詣吾而歸禁,豈非命耶!”
于禁持軍嚴整,得到繳獲的財物,從來不私有,因此曹操更加重用他。
曹操不喜歡朱靈,想要把他的軍權收回來,但是朱靈平日里比較受士兵擁戴,又怕引起朱靈麾下士兵們的反彈。
面對這個難題,曹操想來想去,麾下只有于禁合適,也只有他有這個能力。
因為于禁平日里威嚴穩重,自己以身作則,碰到違背軍法的人一律嚴懲,毫不徇情,在軍隊中很有威信。
于禁拿著曹操的令書,只帶了數十個親兵,徑直來到朱靈的大營,當場奪去了朱靈的軍權,而朱靈及其麾下士兵們都是一句話不敢說,動也不敢動。
上面這些是于禁輝煌的過去。
于禁最被人所詬病的,就是投降了關羽。
只不過,對于水淹七軍,其實最應該負責的是曹仁。
曹仁身為曹操同一家族的兄弟,是曹操最信任的大將,此時的權力要大于于禁。
曹操手下,永遠是外姓人比不過本家,這也是人之常情,沒什么可多說的。
只不過這場戰役,曹仁給于禁指定了軍隊安營的地點。
三國時候,如果長官給你指定了駐扎的地點,而你擅自移動的話,就是違背軍法!
關于安營扎寨,有一個著名的案例。司馬懿當年指揮部將安營,一名部將見連日大雨,擔憂營地被淹,私自挪動了營寨,結果被司馬懿直接砍頭。
于禁本身從不違抗軍令,自然不敢隨便挪動大營,于是乎成就了關二爺威震華夏的美名。
于禁先是投降了關羽,之后呂蒙擊殺關羽后,又把于禁帶回了江東。
但是,于禁并沒有為關羽或者是孫權出謀劃策,沒有為他們出過一份力。
而三國時期,被俘虜后或者面對絕境而投降的事情太多了。張郃,徐晃,張遼,黃忠等等數不勝數。遠的不說,被關羽殺掉的龐德,就是先在馬超帳下效力,而后投降了曹操。
龐德已經無路可退,如果再次投降關羽,只怕就要永生永世背上三姓家奴的罵名了。
但是于禁不一樣,尤其是面對關羽。
因為關羽曾經的經歷和于禁差不多。
關羽當年戰敗,被曹操俘虜,也是先投降了曹操,后來抓住時機,就遠走高飛,回到了劉備身邊。
于禁估計也是有這方面的考慮,先暫且委身在這,以后有機會就逃走。
只不過他沒有找到機會逃脫。
于禁實在是沒有必要背負這么多的罵名。
……
其實說了這么多,郭盛表示根本不怕于禁晚年的背叛。
一方面,于禁青年時期非常忠誠,悍不畏死,這個時候不必擔心。
而郭盛最看重于禁的,就是他的練兵統軍的能力。從上面史書的記載來看,連曹操都稱贊于禁的能力要超過古代名將,他的能力真的就可見一斑。
到了晚年,只要把于禁放在二線,不上戰場,專門負責練兵不就行了嗎?
也不用擔心于禁戰敗投降的問題。
這么一想,郭盛感覺自己真是一個邏輯學鬼才,這樣的安排真是太適合于禁了。

長胖
于禁來投,需要大家推薦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