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二次元

愛若花開總是寂靜

第008章 準備返校

愛若花開總是寂靜 可麥 7968 2019-09-09 09:48:36

  九月的山村,天氣就像有心思的文青,總有那么一段時間消沉,陰冷,狂風暴雨。前天還是晴空萬里的模樣,第二天早上起來就變了季節,開啟了綿綿細雨的雨季。雨雖下的不是很大,沒有狂風暴雨那樣的暴躁,可畢竟一場秋雨一場寒,下起來沒完沒了真的足夠讓人討厭。陽光明媚多好,晴空萬里多好,不用路過一處風景來不及觀望就得離開避雨,不用路過一處人家來不及串門,只是一聲招呼就匆匆趕路。

  雨中的故事只有有心的人,才會去創造,而這些所謂的平常人,都只是奔波于生計,忙碌于趕場子一樣的在雨中穿梭。沒有幾個人愿意在那陣陣凄涼的秋雨里欣賞、體味老天給的一種承受或是享受。只有有心事、有故事的人愿意在這樣的一場雨落的山水畫里寄托自己的情絲、情緒,發泄著自己的情感。

  更難以讓人接受的是山村下了雨水,道路就變得泥濘滂沱,總是一不小心淋濕了發梢,侵濕了衣衫,變得潮巴巴的,十分難受,更可惡的是特別容易弄臟新換的鞋子,多了雨露、多了泥土,別有一番難堪的心情。

  同樣伴隨的還有安全的隱患,雨天路滑,行動多有不便,一不小心就會摔倒一個,一不小心就是一個人仰馬翻。更有甚者就是山區的某些地段因為人類活動的經濟、生活的必要而衍生的環境問題,諸如山體滑坡、洪水、泥石流等危險因素。這樣強大的自然災害都制約著人們雨天的行動。哪像是在城鎮、城市里,雨天反而空氣更好。有人會愿意守著窗臺,看遠處霧蒙蒙城市森林,看一潺潺落下的晶瑩剔透。雨當然是美好的,氣候需要雨水來調節,農民需要雨水來滋潤莊稼,對于靠天吃飯的山區農家人更是如此。只是多了、頻繁了任何人都覺得厭倦了,限制了人們的出行,不管是山村還是城鎮都是一樣。

  雨天總有那樣的不便利。可雨水并沒有思維,不知如何調節,只有人才可以去適應、改變自己的方式。

  雨水柔綿綿的下著,不注意聽根本聽不出它時時刻刻都在傾灑它的平常。于心木當然也知道今天還有雨露的侵襲,跟奶奶看天氣預報的時候已經大概知道了。因為想了很多過去的事,所以睡得晚了點,醒來都早上十點多,也是自然醒了,揉了揉漲起來的眼睛,伸個懶腰就開始洗漱,畢竟還是山里的孩子,也沒有那么講究,直接在門前的水龍頭上草草了事。

  這時候奶奶早已經做好了飯菜,放在灶臺上,而自己則是忙著自己手邊的日常瑣碎農活。于心木看著陰沉沉的天色,不由得一陣愁眉苦臉。

  今天可是禮拜天,得去學校了,怎么去啊,這天氣騎自行車是太危險了,雨衣也沒有,到地方衣服就全濕了,那一個星期的日子還怎么過,不能一個周從落湯雞開始吧!山里的孩子去學校都只是一身衣服,穿一個周,回到家后才換洗,鞋襪都是一樣,所以可想而知平時他們有多么衣衫襤褸。昨天洗的衣服還沒干,只能再換一身。

  于心木不由得嘆了一口氣,也沒轍啊,到時候也只能坐班車去了,還得走到村口去,從家到村口8里路,從村口到學校25里。這樣打算著就回身向廚房走去。

  “奶奶,啥飯。”于心木見奶奶在灶臺跟前忙來忙去,就眉開眼笑的坐在灶臺前的小凳子上。

  “跟你熬的稀飯,烙的餅,炒了一個臘肉!”奶奶一臉慈祥的笑著。

  “哇,太好了,太好了,我來盛飯。”于心木從小就很會干這樣的家里瑣碎的活,一是出于分擔,二是被媽媽跟奶奶定義為歷練,學會自己做事,不能太懶惰,要勤快。

  “把火退了,把火炭夾到罐子里,我來。”因為還不到冬季,就把柴禾燒透后的木炭放罐子里,熄滅了到時候冬天取暖用。農村一般都有這樣的現象,可攢夠三個季節的也不夠一個冬天使用。

  “哦”于心木應了一聲停止了站起來的身體,又下來。退了火,夾了火炭,這才起身幫忙把飯菜往桌子上端。

  于心木很喜歡吃奶奶做的飯,在他的記憶里只有奶奶做的飯菜才是人間美味,包括媽媽做的那些飯菜都差奶奶十幾塊錢。奶奶做飯很普通,都是土生土長的農家材料,糧食是自己種的,油是用自己種的油菜籽榨的,花椒是自己在山上摘的,蔬菜是自己地里的,除了食鹽,所有的東西都在那片土地上,那片山上能找到的都不用花錢,她是為了省錢,可也是這樣,所有的東西味道都那么純正,美妙。農家人特有的一些佐料當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為環境氣候的原因,一個地區一個特點,在這里奶奶讓這樣的東西都發揮到盡善盡美。

  端來了飯菜,坐在桌子前,祖孫倆就開始享受這一頓美味佳肴,雖然稀松平常,雖然簡簡單單,但是真的讓人覺得著就是生活該有的樣子和狀態,沒必要山珍海味,沒必要滿桌子滿碗的,這樣平平淡淡的菜肴跟飯食真的讓人吃得再久也不會厭煩。這就是家的味道,總有你牽掛的一種平凡。

  于心木狼吞虎咽的樣子,總覺得餓了很久一樣,一方面是因為這些確實是自己喜歡的飯菜,一方面是餓。奶奶不清楚的是在學校根本吃不到這么可口的飯菜,更吃不飽。所以于心木在家吃飯都會變成另一種模樣。奶奶看著這樣的于心木一陣歡喜一陣憂,歡喜的是于心木吃的很開心,飯量挺好,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能吃是好事:憂的是在學校咋辦啊,吃不好就不說了,主要是吃不飽啊。因為回家后看到顯瘦的于心木更瘦了,奶奶就更擔憂。

  “學校的飯咋樣?”奶奶不由得詢問一句,可是有不想問,怕得到的答案自己也心酸。

  “還行,就是沒油水!”于心木略想了一下。

  “都有什么飯?”奶奶繼續追問。

  “有米飯,面,蒸面…”反正也就那幾樣,可他只知道這些,因為他只吃過這些。

  “種類還挺多的,味道咋樣?”奶奶一聽種類還挺多,也替于心木小開心了一下。

  “味道還行,就是醬油重,看起來挺油,實際上沒有油,調料太多……”于心木想了一會邊吃飯一邊匯報著。

  “唉,這些人包食堂的都只顧掙錢,能給你用多少油,都是精明的人啊,唉……”奶奶不由得擔憂了起來,抱怨了起來。

  “不要緊,都一樣,學校里的學生娃都一樣整天吃這個,還行。”于心木不想讓奶奶擔心。其實昨天已經聊過這個話題了,可奶奶還是擔心,又問了一遍。

  “那干糧多帶點,餓了的時候先打個尖,唉…”奶奶還是不放心,就提議多帶點干糧。

  那個這個年代的學生黨帶一個周的干糧是很正常的事情,大概也就管到周三就沒了,也不能留太久,怕壞掉了,就前三天左右緊著干糧吃,然后時間吃飯多一點。每個人帶的干糧基本都是家里烙的餅,各種各樣的口味和做法,每個人的都不一樣的味道跟口感,真是五花八門,樣色繁多。基本上都是用人工酵母發酵的,這樣便于在常溫的環境下放置更久一點。雖然賣相不怎么好看,但是味道都是兢兢業業的,當然也有做的很華麗的作品,可是也就一兩天就得解決干凈,不然發霉了,就不好了,雖然有那么幾個膽大的冒著生命危險舍不得浪費,可正常人都還是等壞掉之前就消滅。

  “嗯…”于心木心甘情愿的點了點頭,繼續吃著自己的飯。

  吃完了“早飯”于心木幫著奶奶把碗筷收拾到廚房,就不管了,因為奶奶自己收拾不要于心木幫忙,不像媽媽那樣,什么事都想讓幫忙,平日里洗碗,燒水,偶爾做飯,家里雞毛蒜皮的零活,都得讓于心木和弟弟幫忙,話是說讓弟兄倆學會自己動手,自己生活,其實說到底還是自己懶。

  可于心木平時也都是一點一點的照做,雖然偶爾有不情愿,可架不住媽媽的權威啊。奶奶倒是知道于心木什么事都會做,畢竟是農村孩子,這些技能不會還是有人嘲笑的。奶奶倒是不愿他人插手自己的事,自己一個人慢慢悠悠的也不急于做什么,生活就這樣不急不躁的一日三餐,晨暮日常。

  “奶奶,我下去看陽哥,看他啥時候走,再回來收拾東西。”于心木打了一個招呼就出了自己家門,冒著綿綿的細雨去于陽的家。于陽是于心木大伯家的孩子,于陽還有兩個姐姐,已經初中念完了,外出打工了。大媽在家務農并顧全于陽上學。

  “大媽,陽哥起來么?”走到于陽家門口,抖了抖身上那一點點雨水,又跺了幾下腳,讓泥水彈去。

  “于陽,于陽,小木來找你了,快起來,叫你幾遍了,再不起來小心我抽你。”于陽還沒起來,大媽也是像平常一樣的大嗓門喊著。

  ”我的天啊,還沒起來,我去看看。”于心木看著大媽正在摘菜,笑了一下,打個招呼就進房間里找于陽了。

  “陽哥,你咋還在睡啊,外面還在下雨,下午去學校咋辦?”于心木來到窗前,而于陽已經把腦袋從被子里伸了出來,探著腦袋眼睛盯著進來的于心木。

  “還在下?那壞了,那只能坐班車了,自行車是騎不了了。”于陽憂心的皺了一下眉。

  “那咱們坐哪一趟車?”于心木不知道坐幾點的車合適。

  “晚上七點多才上自習,坐下午五點多的就行,不過那時候人肯定很多。”于陽不由得又皺了一下眉頭。

  “好吧,那咱們四點從家出發,到村口差不多吧!”于心木也是了然,提議早點走,畢竟下雨天不好出行。

  “行,到時候你下來叫我。”于陽同意了于心木的建議。

  于心木和于陽他們父親是親弟兄,家里的三兄弟都把房子并排蓋在了一起。看起來在村里形成了一種勢力。所以于陽家離于心木家也就幾十米的遠近。因為大人們長年外出打工,所以家里就剩下奶奶照顧于心木,于陽則是有老媽相陪。

  “那你也快點起來,我回去收拾東西,還有作業沒做完。”于心木回來都沒有寫作業,雖然沒寫但還是把書本之類的都帶回來了,不寫作業,帶回來干嘛?實在對不起舟車勞頓的辛苦。

  “嗯!”說著于陽又打了一個哈欠,看樣子是要繼續睡夢生活。

  于心木回到家,看奶奶已經收拾好了廚房的爛攤子,正開著電視看《新白娘子傳奇》這部電視劇,反正奶奶很愛看。

  因為這兩天下雨,難得有這樣的清閑,不用下地去做農活,只是偶爾在家里忙點這,忙點那的。于心木也想看看這部電視劇,可是還要做作業,不趕緊的話,到了學校,交不上去就很丟臉了。雖然有些電視劇斷斷續續的看過了很多,有的甚至重復看了好幾遍,可是要完整的看完一部電視劇在這個年代,在這個時期的于心木來說不可能。因為忙于玩,忙于上課,忙于各種這樣的農活,也就挑不出跟電視劇播出時間統一的休閑時間,有時候跟奶奶又看不到一塊兒。

  索性于心木就把大一點的書桌凳搬到外面的屋檐下,坐在小凳子上,趴在書桌凳上寫自己的作業。于心木開始從數學下手,因為不用寫那么多字,可以憑腦子思考直接寫出答案,反觀那些語文、英語作業需要大量的書寫流程,就是為了書寫而書寫,有時候讓于心木覺得這樣的書寫根本一點作用也沒有,只是為了混時間,所有的精力都浪費在手寫上,思考的成分不高,畢竟剛開始的初中課程沒有那么多用腦的地方。因為數學基礎上的優勢,不一會兒就完成了幾道大題,很快的寫了解答過程,然后就是小題,用腦子思考,寫出答案,一氣呵成,不用動手。完事了就剩純手工的書寫了,雖然偶爾考驗邏輯,但是讓于心木覺得書寫更考驗人。

  寫很久很久才思考一會兒,書寫很久很久才動一下腦子。讓于心木覺得完全是在浪費智商,可是這些東西于心木并不知道是為了加深記憶,只是因為這樣的方式,讓他產生的厭惡和反感。所以從小于心木就喜歡學數學,不喜歡學語文,所以數學學的很好,語文學的很一般。

  一看時間也快下午一點多了,于心木這才不情愿的寫完最后一個標點符號,合起書本,收拾好東西放進書包。書包是新的,為了上初中,特意重新買的帆布書包,雖然平時用的不多,就回家來回用,一周也有兩次。藍色的帆布書包是于心木夢想了好久才如愿的,因為從小學升初中的時候家里要求他考到好的班級里去,俗稱火箭班,尖子班,村里人都有這樣的認識,從初一一開始就在好的班級里,以后肯定差不了。只是那樣的分化,讓很多后天可以努力的同學都沒有了信心,總是覺得自己的能力、智商低人一等。所以導致火箭班和普通班的學習成績和氛圍都差很多。普通班的學生基本就是打算初中就是最高學歷了,而火箭班才有人去考慮上高中,上好一點的高中。

  有些學生的學業生涯從初一開始就已經被注定要結束,這是一個地區,一個偏遠山區,落后的教育資源跟落后的思維方式的衍生物。人們習慣了安于現狀的生活人生,即使碌碌無為,一無是處,也覺得那就是自己的路,自己的命。所以那時候老師總是提醒我們走出大山的唯一途徑是讀書,其實有兩個途徑,還有一個途徑是招兵的時候說的。其實想來,并不是山里人不重視自己,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可以落后、固執、簡單、貧瘠,但是為人父母的心一點都不比城市里的人缺失。誰要敢威脅到孩子的性命,他們會跟你拼命,而不是城里人走法律程序,索要說法,賠償。像這樣的山里人,城里人得罪不起,說法不要,就是為了弄你,所以慢慢的那些老板不敢再拖欠農民工工資了,就像農民的思維,你不給我錢我弄死你,你命值錢還是我命值錢。所以在某些方面山里人雖然粗獷野蠻的做事做法很不符合時代的要求,可是讓人心里覺得暖暖的,不像有些地方和體制下的人都冷冰冰的。

  于心木收拾東西時把書包騰出一塊空間,為的是有空間把奶奶一會兒做的干糧塞進去。一看于心木起身了,奶奶也差不多看完自己要看的電視,倒沒有問于心木看不看,直接就關了電視,去準備做中午飯和干糧去了。

  老年人都有這樣的優良傳統——節儉,畢竟能省一點電就省下來,日積月累也是一個可見的數字。有的人家一個月用一度電,有的老婆婆一個月就吃一斤油。這樣的生活雖然接觸不到,但是于心木能體會到那一輩人有多苦,有多節省。因為小小的時候就跟著爺爺奶奶山里穿梭,忙前忙后,只是在他的意識里那是一種娛樂,跟尿尿和泥,放屁嘣坑一樣的。只是隨著年齡增大,感覺那些娛樂方式的確累人,也沒有開始的樂趣了,也就一直幫著照做,成了一種勞動。每一代都體會不到上一代的艱苦,總是覺得他們在倚老賣老,而自己到了那種境地跟年紀才會慢慢的知曉、體會生活的不易,人情的不易。

  于心木打開電視看看有什么好看的節目或者電視劇,可是翻看了一通也就那么幾個地方臺加中央臺,也沒有什么可以看的,隨便定格在一個臺上看著跟自己興趣無關,跟自己生活無關的節目。談不上津津有味,可也能消遣閑暇的時光。過了一會兒,也就沒什么意思了,全是亂七八糟的綜藝節目,雖然收視率很好,可不喜歡就是不喜歡。就關了電視去了廚房,幫奶奶打下手。雖然奶奶不用于心木在眼前晃來晃去,可還是沒有趕他走開,也就吩咐他燒火,家里的廚房是燒柴禾的,都是平日里,奶奶從山上一點一點撿拾回來的,有時候于心木也會幫忙去撿拾柴禾,只是力氣小多跑幾趟。雖然不怎么夠用,可分擔一點是一點。

  祖孫倆就這樣忙前忙后,過了好久才把于心木帶去學校的干糧做好了,烙的餅一個個都是傾注了奶奶的關懷,看相一般般,卻很美味,因為奶奶加了獨家秘方,也就是一種山里的佐料。把烙好的餅,放在案板上,等它自然的降下溫度再裝起來,不至于溫度的問題捂壞了。

  忙完干糧的事,就著手午飯的事宜了,奶奶打算做米飯,炒個茄子,還有土豆絲,臘肉是必不可少的,只要于心木回家來,基本頓頓都有肉,雖然于心木吃不了幾塊,可還是吃點,日積月累的也跟得上基本的身體需求。這一碗碗可口的飯菜,比不上大酒店的模樣,可依然百吃不厭,這就是家給予的一種味道,很平常很平凡,但是很久遠,很濃烈,這樣的關愛,就是平凡的生活,也是生活的本質,也是生活該有的樣子。

  吃得飽飽的,于心木才停下手中的筷子,奶奶倒是慢悠悠的不著急,慢慢的品味生活中的每一頓菜肴。于心木要收拾東西去學校了,也快四點了,他給自己留的時間都要足夠充裕,害怕因為時間的問題耽誤事。把一件件要帶的書本、生活用品、吃的小零食、干糧都塞進了那個藍色的帆布書包,鼓鼓的很沉重,可還是得背著,那是未來幾天的干糧啊,不然就餓肚子了,所以不情愿帶那么多東西也得硬著頭皮背著。

  “我去看看陽哥收拾好了沒有!”打了個招呼于心木就快步跑到了于陽家門口。

  “陽哥呢,吃過飯了嗎?”于心木見大媽在門口若無其事的看著外面,倒不是沒事,而是像是剛忙完一樣,這時雨已經停了,她正準備起身走到院子里看看天氣。

  “剛吃完,收拾書包呢!”大媽看見于心木下來,也回了一個微笑。

  于陽比于心木大五個月,可于陽已經上初二了,而于心木才剛入學初中,聽媽媽說,小時候的于心木很不好好學習,只是到了小學才有起色。所以于陽不光是于心木他哥,還是于心木的學長。因為這樣的一點點差距,始終讓長輩拿來說道,說于陽比于心木優秀太多。這讓于心木從小就很佩服自己的這位哥哥,有什么事都會找他。

  “陽哥,收拾好了么?”人還沒有走進房間,聲音已經傳進去了。

  “快了,馬上,你吃飯了嗎?”于陽聽見聲音,沒回頭。

  “剛吃完,東西也收拾好咯”于心木答復。

  “那就準備走么,你上去拿東西,順便把傘帶上,這天氣說不好一會兒又下雨了!”于陽這也收拾好了東西,提了一個手提袋,里面放了幾本書。畢竟初二了,有些東西就是不愿多帶,倒不是怕累,而是累贅。

  “好…”說完,于心木轉身走出了房間。

  “奶奶,我準備走啊,陽哥都收拾好了。”于心木跑回家,奶奶正坐在門口看著天氣。

  “給,這是這個周的生活費。”奶奶見于心木走上來,從兜里掏出二十塊錢。爸爸把于心木留在家,生活費也留在奶奶哪里,每個周定量給于心木,每周是十三塊的伙食費,因為是剛開學怕需要什么學習用品,還有這次要坐車。所以多給了幾塊。因為奶奶身體還算健康,所以爸爸也就這樣安排了,弟弟當然是跟著爸爸媽媽一起在外邊生活,學習。

  “嗯,”

  對于這一件事情上,于心木沒有表現的多沮喪也沒有多少歡喜,畢竟還有人一個周就花五塊錢,有人還是大幾十的花,這一點于心木也知道每個家庭狀況不一樣,不能太較真。可是誰都愿意自己有花不完的錢,可以買吃的,買玩的。所以表情上也沒有那么豐富,只是接過奶奶遞過來的生活費揣到口袋里。

  “裝好,別丟了,晚上睡覺衣服都放腦袋下壓著,別讓人偷了。”奶奶叮囑道。

  這樣的顧慮并不是沒有道理,有的同學丟了錢,挨一個周的餓,有的更可惡是被手腳不干凈的人偷走了,這樣的事很常有。

  “嗯,知道了。”說完把錢又好好的塞了一下,這才去拿東西準備動身。

  “奶奶我走了!”于心木拿起書包提在手中,準備往上背走出房間。

  “嗯,把傘帶上,小心一會兒又下雨。”奶奶看了看天,發現那把雨傘還在那躺著,沒有人去打擾。

  “哦,”于心木這才轉身去拿那把放在柜子上的雨傘。

  “路上小心,有洪水的地方不要去。”看著于心木離去的身影,奶奶還是不忘再囑咐一句。

  “哦,我知道了。”于心木也是回頭大聲回復奶奶。

  “大媽,我們準備走啊。”于心木見到大媽笑著打了個招呼。

  “走,”這時于陽也收拾好了,坐在門口的凳子上,見于心木下來才起身,拿著手提袋準備走。

  “走路看著點,別光看天。”大媽看于陽走路不看路,就是一頓嘮叨。

  “曉得了。”于陽也是沒好氣的回了一句。

  “你咋沒拿傘?”于心木見于陽光提了一個手提袋。

  “你有就行了,到了學校就用不上了。”倒也是,到了學校基本都是在教室里,用不著,而下次回家就不一定還下雨,就算下雨,還是跟于心木一塊兒。

  “哦”于心木也沒有什么多余的想法就跟著于陽在村里的泥濘的路上往村口走去。

  一路上總是聊一些關于家長里短的閑話,從不聊學習。走了很久才到了于心木外公家門前,可是門鎖著,看樣子外公有事沒在。于心木還打算跟外公說點事,打個招呼,沒在也就算了,繼續趕路。

  一路上沒再下雨。

  因為走的快的緣故,離五點差不多還有半個小時,兄弟倆已經到了村口等車的地方。于心木找了一塊兒干凈一點的地方撣了撣上面的臟東西,就把書包放在上面,背了一路也不舒服。就伸展伸展身體,站在路邊等車來……

  平靜的山間沒有多余的吵鬧,偶爾會有幾聲鳥叫,在山間林間回蕩,很悠長也很悅耳,只是聽多了,也不覺得那么賞心悅目、清脆悅耳。

  咣…咣…咣…

  平靜的山間偶爾還是會傳來不和諧的咋鬧聲響。是于心木跟于陽在那里用石頭砸著一塊遠處的廣告牌。因為等車的關系,閑來無事,打發無聊時間的消遣,純粹的消遣,而不是為了把那塊廣告牌砸下來。

  一塊藍顏色的鐵廣告牌,不大的一塊兒,也就半平米上下,卻足夠來往行人看到上面的內容,在不遠處三十米左右的地方。于心木和于陽就打賭看誰能先砸到,開始嘗試了好多次都無功而返,后來果然還是哥哥于陽先砸到,后來好像就有了手感、心得一樣,也就時不時的能砸著了,于心木也是慢慢的也才開始能瞄準砸中。如果這時候過來一位附近的住戶,肯定會說道這兩個壞孩子,好好的廣告牌砸它干嘛,砸壞了咋辦?可這哥倆也只是單純的想玩而已,沒有那么多壞心眼。

  時間在這樣無聊的時光里顯得格外的漫長,尤其在是不知道自己該干嘛,能干嘛的時候。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栾城县| 治多县| 壶关县| 康马县| 宜宾市| 内丘县| 沅江市| 江城| 都昌县| 象州县| 察雅县| 斗六市| 新河县| 乌鲁木齐市| 茌平县| 盐边县| 丁青县| 浦江县| 沁阳市| 广丰县| 平邑县| 安吉县| 锡林郭勒盟| 桑植县| 安徽省| 四平市| 道真| 玉门市| 绵阳市| 铜梁县| 绍兴县| 双流县| 东莞市| 兴国县| 兴隆县| 巫山县| 长阳| 罗田县| 杭锦旗| 吴川市| 同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