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同為女性的緣故,在合作過的導演中,嚴歌苓最欣賞的是自己的閨蜜——陳沖:“陳沖最懂我,她把我的作品幾乎全讀過了,我們經常一起買菜、聊天,一起打發時間。”
如今,嚴歌苓一年中絕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柏林,她稱自己是一位相夫教子的普通妻子:“對于我來說,樓上是職場,樓下是家庭。我很喜歡做家庭主婦,也享受做媽媽的感覺,每天晚上,我都會給家里精心準備一頓晚餐。”在她看來,女人外表美是一方面,而內心的精神氣質同樣重要,“一個內心不空虛并且充滿溫暖善意的女人就是美麗的,在我的腦海里,一個賢良的女人做家務帶孩子,那個瞬間就非常美,也非常性感。”
定居藝術氛圍濃厚的歐洲,嚴歌苓保持著逛博物館、美術館的習慣,看展覽之于她是不可或缺的精神補給,“歐洲的周日,很多商店不開門,人們幾乎只能去逛博物館、美術館。人在一周內,有六天可以為肉體而活,需要拿出一天來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她鼓勵大家多去美術館觀展,“當我們的眼睛經常看到一些美的藝術作品,我們的審美能力會自然而然地獲得提升,同時也陶冶了情操。”
在嚴歌苓的生活中,寫作更像是規律日常的工作,晚上九點就寢,凌晨四點起床,心無旁騖地寫上四五個小時,直到榨出她能想出的最后一個字。嚴歌苓享受這樣的寫作狀態,在她看來,寫作是需要不斷訓練的,“我們生活的方式和十年前不同,表達情感的方式也不同,一個作家必須要不斷地訓練自己,才能寫出屬于自己風格和符合當下審美的文字。”嚴歌苓一直將自己定位成一個“講故事”的人,并嘗試著用不同的語言形式進行創作,“我不希望讀者剛讀幾段就說:‘我知道是誰寫的!’我想在創作中呈現不同感覺的文字,也希望大家能讀出我在其中突破自我枷鎖的掙扎。”11月12日,由魯迅文學院主辦的“敘述:虛構與真實——中外作家交流研討會”在京舉行,這是魯迅文學院第五屆國際寫作計劃開始以來的第一次作家對話活動。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魯迅文學院院長吉狄馬加出席研討并致辭,參加第五屆國際寫作計劃的7位外國作家與4位中國作家、詩人和文學工作者代表圍繞想象與虛構、虛構與真實、非虛構寫作等話題展開交流。研討會由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徐可主持。
作家的寫作是站在鏡子對面
吉狄馬加致辭
吉狄馬加在致辭談了自己對于研討主題的理解。他認為,不管對于小說還是其他文體而言,敘述都是很重要的,都會面對虛構、真實、想象的問題。無論是從人的主體性還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來說,寫作者所呈現的生活都反映了個人的經歷或集體的經歷。從更大的方面來說,沒有具體的人類生活,就沒有人類整體的文學和想象,偉大的生活的真實永遠要超越膚淺的想象和膚淺的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