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正餐,按照規矩,是長者先離席。可大家就看見女使們撤離桌面上的碗碟,又給大人們上了茶飲,孩子們桌面上又多了甜羹。孩童們高興得歡呼,揉揉小肚皮,相視哈哈笑。大人們面面相覷,真是完全按照前面宴會的流程,尾宴寓意的甜甜蜜蜜的甜品也上來了。
范老太太拿茶漱了漱口,便笑瞇瞇的看了一圈吃飯的人,朗聲說道,“老身這里的飯菜算是快結束了。前院的大人們還在喝著酒,你們就不要過去吵鬧了。”
下面眾人連連稱是。
范老太太喝了口水,又說,“院子里有事要忙的,緊著自己忙去。沒甚事的,聽聽老身給你們說說別人家宴會上座的規矩。”
本來還想著帶孩子回去午休的各家媳婦一聽這話,便屁股不挪窩了。
連包拯媳婦董氏,也微微正了正身子,打算好好聽聽別人家的宴會規矩。各家各戶的后宅規矩,都各不一樣。包拯家人口不多,而且父母年邁,董氏自從嫁進去大半時間都是守孝,后宅的規矩也只知道娘家的。
而董家也不是所謂世家,這種用餐禮儀,董氏都是平常跟著自家姐妹或者相熟的人家學的。
董氏想著,日后包拯要是升職,她也不可避免的需要參加各家的宴請,還要開各式各樣的宴會,不如現在聽聽范家的經驗,以后也可以小心從事。
吃飽了就想去睡覺的范安卻納悶了。范老太太能懂什么古代用餐禮儀,該不會教現代的西餐禮儀吧?他們用刀叉,還講究女士優先呢,在這男尊女卑的古代可算奇聞了。范安頓時打起精神,心道,自己可得盯緊點,不要出了錯漏。
待到場面議論聲停下來,范老太太微笑著開始了她的范式禮儀宣講。
首先要說的是入席的排位規則。
主位肯定是長者的,如果是官宦人家,主位是品階最高的。別訝異,北宋的婦女同胞跟大唐朝類似,也是有品階的,從孺人到夫人。像范老太太在外面被稱作張安人,也是她的品階是“安人”。
接下去的餐桌排位,也是按照這個規則,年齡、輩分,還有品階。大家族的宴會還會考慮到各家友愛關系給你們排座位。入席之前,一般會有專門的女使去領位。
找好了位置,準備坐下來。范老太太比劃著手指,分析著,一般來說呢,是兩個。一個是跪坐,那顧名思義就是雙膝跪著,然后你把屁股坐在你的腳后跟,還有一個是用胡凳的。
無論哪一種,你們都要小心。安排跪坐的人家,意味著這家主母比較崇尚古禮。而用胡凳的,說明這家人比較偏向新奇的事物。
說道這里,范老太太就站了起來。說道,“你們在入席之后,是不好再去挪動胡凳和跪坐的姿勢的。所以在入座的時候,就考慮到你和案幾之間的距離,事先調整好。”
隨后,范老太太先是示范了一個離得遠的座位,又伸手拿起桌面上做教學擺設的干凈碗碟。下面的人這下都看明白了,離得遠,吃飯得往前傾斜著身體,一餐飯下來,估計腰背可以斷了。
見大家明白之后,范老太太又挪動胡凳,貼著案幾坐著。分析給他們看,雖然貼近了吃飯是方便了,可餐桌上有些湯水之類的比較容易沾到衣服上。畢竟,大戶人家的外出禮服都是寬袖的。
下面的媳婦們聽完,都暗自比劃著自己跟桌子之間的距離。一時間,大家的身體都在一起搖擺。范老太太心里偷笑,默默給她們配樂,嘣嚓~嘣嚓~嘣嘣嚓~
“跪坐和胡凳,距離并不一致。你們可以回到屋子滿滿練習,可以用拳頭比劃著。“范老太太又用拳頭在自己和桌子邊緣橫著做了個示范。
自己琢磨,往往都是需要靈性的。依葫蘆畫瓢,卻只要有腦子就行。
范老太太一示范,連范寅都點頭表示自己聽懂了。
坐下來之后,就要上菜了。
主位開席,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不用特別強調。
范老太太主要的示范就是第一杯的酒,和第一碗湯。
酒杯都是八分滿,喝的時候要抬袖子。這個比較簡潔。麻煩的是湯。
端湯碗之前,先用手指去感觸一下碗的熱度。太燙的話,千萬別貿然的端起來。最好是跟別人說說話,消磨時間;差一點的辦法是用手絹多墊幾層;忌諱的是用湯匙去攪合和用嘴去吹。
這話一落,之前吹湯的不由臉熱,連忙斂聲屏氣的仔細聽著。
范老太太端起湯碗,拿著湯匙,雙手向前居高,讓大家更加清晰的看到接下去的手勢,嘴里講解道,“這喝湯,是湯匙由身邊向外舀出,由內向外方向舀著喝。”
下面的眾人,在位置上,都虛空的演練著。范老太太左右看了一遍,很好,沒有看了現場演示還做錯的。
放下碗勺,范老太太又叮囑道,“喝湯呢,第一次舀湯宜少,先測試溫度,淺嘗。喝湯不要出聲。湯舀起來,不能一次分幾口喝。”
見下面的人都聽進去了,再接再厲,“這個跟外面宴請喝酒和茶一樣,第一口都是淺嘗。因為會碰到酒太烈,茶太濃,湯不合口味。你要一大口進去,咽不進去吐出來,是很失規矩的。”
沒什么經驗的劉氏好奇的插話,問道,“太難喝,還不給吐嗎?”
周氏笑著搶答道,“嫂子少出門。你要吐出來了,可就得罪開宴的人家了。”
劉氏眼睛瞪得溜圓,咋的?你飯食做得難吃,我還不能不吃呀。城里人也太可怕了。
老七媳婦小王氏笑嘻嘻的補充道,“當面吐出來,人家會覺得你看不起她家。所以我們都準備幾塊帕子,偷偷吐在帕子上。”有些人家做的湯飯真是難吃,又腥,又無咸味。
范安仔細回想了一下,貌似沒什么人請他吃飯,但是他也想發表下意見,連聲問道,“七嬸子,那我喝不進去可以要白水嗎?”
小王氏打趣道,“小髭去做客,別人家可不會給你白水,能給你上甜湯呢。”
周氏扭頭笑罵了弟媳一句,含笑的教導著自己小兒子,“可以換白水,要等到下次女使或者小廝布菜的時候,小聲吩咐。可不能直接大聲招呼。”
豎著耳朵的劉氏和一臉無知的范安,霎時間滿臉的嫌棄。外面的世界好復雜,對待我們這種農婦/直男相當不友好。
吃頓飯,真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