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9年5月3日凌晨五點,銀河系的兩顆小行星發生了猛烈碰撞,撞擊產生的大量碎片被扔向大氣層,包括高達幾千億噸的硫酸鹽顆粒,導致陽光無法射入云層,整個天地一片黑暗。
國際空間站的監測結果不斷的反饋到各個國家,世界各國紛紛采取了應急措施,并進行了聯合會議,商討如何利用現在的科技手段快速有效的清理塵埃云,重見光明。
政府暫時性的封鎖了消息,以免引起民眾的恐慌,造成社會的動蕩和混亂。
可清理塵埃云的工作剛剛開始,就發現有不知名的物質正在入侵太陽系,并在逐步向太陽靠近,這種不明物質還會對近距離的航天設備造成毀滅性的破壞。
短短十天,太陽就被這種不明物質所包裹,太陽光輻射被徹底阻斷,太陽本體也在迅速降溫。
世界各國不得不面對殘酷的事實:就算塵埃云清理完畢,地球上也不會再見到陽光!
一旦沒有陽光,地球上植物的大量死亡會導致食物鏈的斷裂,而站在食物鏈頂端的人類將會無法生存下去!
人類已經陷入了絕境,人造太陽成為了人類生存下去的唯一希望,但巨大的能源需求是個難題,國家想盡了一切辦法,動用了所有的設備資源,也無法找到長期穩定的能源供給,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科研部龐博士的提議被采納了。
此時龐博士的研究已經上了一個很大的臺階,他把那個巖洞命名為時空隧道,而那種含未知元素的石頭被稱作穿越石。
在經歷了處分事件后,國家為了支持此項研究,同意了他招攬志愿者的提議,但為了保密,志愿者只能從部隊中選取,并且規定了數量,每年不得超過二十人。
在這幾年的研究中,龐博士發現了有人可以抵御穿越石的輻射,隨后以少量穿越石為主材料,發明了可以檢測出這類特殊體質人群的檢測儀。
有了檢測儀,穿越成功的幾率有了飛躍性的提升,再加上其他領域研究所頂尖科學家的配合與支持,龐博士的研究在不斷的取得新成果:
一,時空隧道鏈接著三個空間,本空間(目前人類生活的正常空間),異空間(白骨森林),古空間(一個年號為“儀”的古封建朝代,經查歷史資料未有記載,不確定是否為本空間的歷史朝代)。
二,進入時空隧道后,如果不入測洞,則會轉換為異空間;進入測洞,轉換為古空間。
三,利用穿越石制作的盒子,本空間可以向古空間傳遞實物,但存在丟失率,而古空間實物無法向本空間傳送。
四,通過鏈接盒傳送到古空間的太陽能能源收集器,經試驗已經把古空間的太陽能能源成功的輸送到了本空間的能源基地,但此輸送只持續了二十四小時即中斷,原因不明,已聯合太陽能能源研究所繼續此項目的實驗。
…………
當國家把這次收集能源的重任交到他手上時,他心里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壓力和使命感:這關系著整個國家的興衰存亡!
目前的視頻采集只能進行到測洞的熒光熄滅前,測洞的熒光一旦消失,視頻采集設備就會失效中斷,由于測洞里的發光源呈點狀,猛地看上去就像漫天的螢火蟲在飛舞,所以龐博士就把這個計劃命名為“螢火”。
第一批“螢火”計劃的志愿者數量為三百人,這是從部隊中篩選出來的體質合格者,這種特殊體質的人所占比例并不高,如果還需要下一批就只能從普通人中挑選,龐博士從未進行過人數如此眾多的穿越實驗,并不知道結果會如何。
但時間緊迫,而一年只能穿越一次,為了收集更多的數據,提高計劃的成功率,不得不增加人數。
慶幸的是之前太陽能能源收集器中斷的原因已經找到,放置在古空間的太陽能能源收集器每工作滿二十四小時就會自動關閉,必須有人手動開啟重新校正參數才能繼續工作,目前還沒有找到解決方法,暫時只能由志愿者定時開啟。
2099年六月二十五日早晨,三百名戰士整齊的站在了森林的鐵絲網圍墻外,等待著上級的命令。
龐博士從監視畫面里看到這些戰士,心里感到無比的沉重,卻不得不吐出這幾個字:“行動開始!”
開關啟動,鐵絲網圍墻開始快速的下降到地下,最后地面上只留下了一條裂縫,戰士們跨過裂縫,向巖洞的方向走去。
讓龐博士沒有料到的是,這次竟然有一百個戰士沒有消失!
難道是時空隧道對穿越的人數有限制?龐博士不由得猜測到,但這個猜測恐怕要等下次穿越才能驗證了。
六月二十六日通過聯絡確定,這批穿越者最后成功到達古空間的有一百三十人,其他七十人下落不明。
聯絡結束后,一百三十個太陽能能源收集器開始進行傳送。
六月二十七日,能源基地監測到六十多個太陽能能源收集器在開始啟動運行,并接收到了收集器輸送回的太陽能能源,計劃取得初步的成功!
但接下來幾個月的情況就不容樂觀了,失聯人員的數量在不斷的上升,太陽能能源收集器每天啟動的數量越來越少。
看著不斷下降的數字龐博士心急如焚,通宵達旦的留在研究所工作。
“龐博士,這是今天剛收集到的螢火志愿者的信息,還有能源基地那邊傳送過來的數據……”助手輕聲喚醒了累得趴在桌子上睡著的龐博士說道。
不是助手心腸硬,而是龐博士交待過,只要有新消息必須馬上通知他。
龐博士滿臉倦容的抬起了頭,他仔細看著助手拿過來的資料,眉頭越皺越緊,最后嘆了口氣,對助手吩咐道:
“讓科研部的工廠抓緊時間制作體質檢測儀,然后在全國范圍內尋找體質合格的人員,我們需要一批新的螢火計劃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