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周末三天,《洛奇》取得了306萬美元的票房,第二周《洛奇》的銀幕數增加到了790余塊,比環球之前跟李瑞杰承諾的還多了近200塊,雖然的放映規模擴大了一倍半還多,但是上座率僅是略有下降,這一周《洛奇》豪奪1550余萬美元的票房。第三周《洛奇》的上映規模進一步擴大到960余塊銀幕,上座率才出現了大幅下降,但是仍然有更多的院線表示要求放映《洛奇》,這要拜淡季上映的電影普遍質量不高所賜。
不說那些不知所謂的藝術片,那些獨立電影商們推出的電影也多是粗制濫造,有些制片商甚至根本就是跑來撞運氣的,原本以為大家都爛,影迷沒的選,只要自己稍微不那么爛,就能把觀眾吸引到自己這里來,可是《洛奇》的出現打碎了這種幻想。
在這一眾文藝片、爛片中,《洛奇》的出現,就像沙丁魚群里突然出現了一條鯊魚,肆無忌憚的吞噬著票房,那些質量不佳的電影,沒幾天就紛紛下畫,空出的影院,正好為《洛奇》擴大放映規模,創造了空間。
隨著電影的成功,《洛奇》劇組也踏上了北美各大城市的宣傳之旅。
宣傳計劃是請的一家專業公關公司做的,宣傳路線以此為紐約、芝加哥、洛杉磯、舊金山、休斯頓、渥太華、多倫多、蒙特利爾……這些是北美的“一線”大城市,它們經濟發達,人口眾多,票房潛力巨大,是電影優先宣傳的城市。費城,這是美國東部數一數二的大城市,電影的拍攝地,也是史泰龍的家鄉之一,也必須優先。
作為不需要露臉的編劇,李瑞杰其實原本是不需要參加這種宣傳的,但是為了摸清電影發行的每個環節,李瑞杰還是決定跟著劇組跑一跑。這一跑,李瑞杰還真就發現了問題,除了在費城的宣傳效果確實不錯外,在紐約、芝加哥、洛杉磯、舊金山這種大城市宣傳后,對票房的提振效果其實甚微,反倒是無意中在一個小城市宣傳后,收意了想不到的效果。
事情還要從李瑞杰帶劇組去內布拉斯加州宣傳說起。內布拉斯加是美國中部的一個州,全州面積二十多萬平方公里,與SX省相當,可是總人口才不到一百萬,而且他們半數以上是農民,均勻的分布在州內各個角落,其最大城市奧馬哈,還是出名的小氣,只賺不花,不舍得消費。這樣一個州,歷來是各個劇組宣傳的時候都會舍棄的對象,但是李瑞杰卻特意要求公關公司在宣傳名單上安排了奧馬哈。
因為但凡讀過關于巴菲特的書籍的人都知道,巴菲特和他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就在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其25人的總部公司就在奧馬哈基威特廣場大廈內,在14層租了半層樓。訂酒店的時候,李瑞杰還特意要求公關公司給劇組定了基威特廣場大廈內的一家酒店,李瑞杰決定跟這個未來的大富豪來一次偶遇。
可是劇組抵達奧馬哈,入住酒店后,一打聽才知道,伯克夏爾.哈撒韋已經從基威特廣場大廈退租了,李瑞杰住的那個套間,就是由原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辦公室改建來的,他還是這個套間的第一個住客,至于伯克希爾·哈撒韋搬去了哪,不知道。
李瑞杰還想自己去找找,記得有報道說,巴菲特的家距離他在基威特廣場大廈內的辦公室不遠。奧馬哈此時人口大約20萬,這點人口擱在華國,連個縣城都不算,充其量只能算個大點的鎮,這么屁大點的地方,在奧馬哈的大街上說不住就能碰到巴菲特,可是往窗外一看,他就放棄了。
李瑞杰本來以為洛杉磯人住的就夠分散了,大家一個個住的都是別墅,一個人口不到兩百萬的城市,占地面積比后世華國的千萬級城市都大,但是到了奧馬哈他才發現,此時的奧馬哈人民不但住的是別墅,市區內還有大片大片的森林,或者可以說奧馬哈就在人家森林中,一個不到二十萬人口的城市鋪開來,面積比華國一個幾百萬人口的城市都大。
雖然李瑞杰沒能“偶遇”巴菲特,但是劇組還是照例進行了一番宣傳,沒想到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當地影迷的表現實在太出乎他們意料之外了——從下飛機開始,他們就受到了當地影迷的熱烈歡迎,上千影迷到機場接機,然后又尾隨他們來到酒店,當天晚上,他們在當地最大的影院舉行了影迷見面會,奧馬哈當地的媒體也似乎全體出動了,從頭到尾閃光燈閃個不停,在隨后的互動會上,史泰龍也好好體驗了一把大明星的滋味,媒體甚至追問起他的私生活,有個大膽的小姑娘還當場對他示愛,也不知道是不是院線安排的。
根據院線統計,當天晚上,《洛奇》在奧馬哈的上座率一下子飆升到了95%以上,而且此后數天仍然居高不下。
直到兩周后,《洛奇》在奧馬哈的上座率仍然有5成,到《洛奇》下畫時,這個全美最摳門的城市為《洛奇》貢獻了超過50萬美元的票房,連帶周圍的林肯、密蘇里瓦利都受奧馬哈影響,《洛奇》的票房比院線最初預計的高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