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這樣可以獲得更大的利益,那么那些貴族也漸漸地肯定會選擇這樣的模式吧?只要不像嚴由那樣直接觸及根本的土地問題,不徹底地謀反,那他王家也就可以就此保存了吧?
“自王大司馬在群眾的呼喊聲里晉升安漢公,住進漢初相國蕭何的官邸后,王家的大動作好像不算太少啊?”一貴族子弟抱著酒壺,目光有些深沉。
“是啊!確實不算少。聽說最近折騰出了個什么工廠還有個什么合作社之類的東西。”其他人紛紛點了點頭。
“有人知道那些都是個什么東西嗎?”
剛剛把標投進某個壺里的人,醉醺醺地被美人扶著往自己的位置上一搖三晃地走去。
“聽說是和那以工代賑類似的東西~”
打了一個酒嗝,醉醺醺地,有人不甚在意地說道。
“是嗎?又是以工代賑~”
“要我說,想要人就直接買下來!折騰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干什么?這在形式上不都是一樣的?一樣地為王家干活。”倒在桌上,某些貴族子弟很是不以為意。
“切!那是我們的想法,人家王大司馬可沒這想法。他說人人可都是平等的~”
“呵呵!虛偽!”靠在柱子邊,有人不甚在意地嘲諷了一句。
“就是!虛偽!大奸似忠,可這天下還就真的被他給欺騙了。”
“畢竟我們購買人口是明著來的。他購買人口是暗地里的。”
“我就看他什么時候對那些什么勞動力下手的。看到時候他還有何面目禁我們的買賣!”
這些貴族子弟的宴席一直都是醉生夢死,胡話不斷,反正沒人注意他們的言行,他們就是在這囔囔著大漢將完都不會產生半點影響。因為所有人都認為他們不過是一群只能嘴上說說的,爛泥一樣的,靠著祖輩余蔭活下來的渣滓。
真正的社會精英應該同王大司馬一塊,共同地為建立大同之治,圣王之治而不懈奮斗。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滿園盛開的桃花林里,剛剛放學歸來的孩子們在打鬧嬉戲。光明繞在他們周圍,飄飛的桃花似在為他們而起舞。紛紛揚揚地,這景色端是美麗。
“你知道這是什么意思嗎?”一個孩子問道。
“不知道。應該是形容這桃花很好看的意思吧?”一孩子回答。剛剛回答完,他就尋思著解釋起來:“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桃之夭夭,有蕡其實。桃之夭夭,其葉蓁蓁。這幾句肯定是寫桃花的,都說有桃字了。不是桃花還能是什么?”
“是啊!是啊!肯定是桃花!”其他的孩子附和著認可了那背書的人的想法。
“桃之夭夭的桃怎么就一定是桃花的桃呢?”那提問的孩子有些不死心,他加問了一句。
“桃之夭夭的桃不是桃花的桃還能是哪里的桃?”背書的孩子有些不耐煩地反問道。
“桃之夭夭的桃還可以是桃樹的桃,桃葉的桃,桃子的桃!”
“這不還是一樣的嗎?這有什么區別?”背書的孩子沒好氣地問道。
“不不不!這是不一樣的桃。”那提問的孩子搖了搖頭否決了背書的孩子的話。
“這桃字還哪有變化的?這寫法都不帶變的。為什么計較是桃樹的桃,桃葉的桃,桃子的桃,還是桃花的桃?”背書的孩子抿了一下嘴,對這提問的孩子表示了不滿。
“不不不!還是要分清楚的!這桃之夭夭的桃還真的不能單單地從字形上去理解,不同的桃的解釋還真的是不一樣的。”
“不一樣的?哪里有不一樣的?你倒是跟我說說啊!我看你是連老師的書都沒有去背!”那背書的孩子的表情很是不屑。這家伙專是會說一些亂七八糟的,什么好的都沒有。他要是能解釋好,他就當場把這書給吃了!
“好啊!解釋就解釋,誰怕誰啊!”雖然沒有背,但他又不是不識字,又不是不能理解書上的意思。一把搶過那背書的孩子手上的書,那提問的孩子就開始信口開河了。
“啊!桃花啊!你是多么美麗!幺幺一樣的美麗,灼灼其華的,端是耀眼!把你帶回家啊!我的家室肯定可以越來越繁榮昌盛!”
“什么鬼?這不還是桃花嗎?還有你確認后面那話是這樣解釋的?不是宜其家室嗎?”那背書的孩子撇了撇嘴,伸手就是想把自己的書搶回來。
但那提問的孩子不讓,他一個轉身就帶著書跳到了一邊。
“這不是還沒解釋完嗎?等我解釋完了你說的桃花,我就去解釋我提的桃樹的桃,桃葉的桃,桃子的桃~”
“桃,桃,桃你個大頭鬼啊!你先把書還我!”背書的孩子有些生氣了,他不依不饒地追了上去。他的書是他自己的,他想給誰就給誰,別人不能來搶!
“桃,桃,逃了我個大頭鬼啊!你看!我的大頭鬼都被你給嚇得逃跑了,你要賠我!”
提問的孩子卻沒有在意那么多。他依然在嘻嘻哈哈地笑著,在桃林里蹦來跳去。身體靈活的他,靈活地躲過了那背書的孩子一次又一次的捕捉,就是不把書還他。嘻嘻哈哈地多好玩!為什么要把書還他?
“逃,逃個鬼啊!賠個鬼啊!你快把書還我!你自己又不是沒有書!”停下了腳步,有些氣喘吁吁地,那背書的孩子,有些惱火。這人怎么又是這樣呢?好玩么?這書要是被他給弄壞了,他回家可不得被打死。他家又沒有他這么有錢。
“才不呢?你先把我的鬼賠我了,我在把書還你!嘿嘿!”拿著書,那提問的孩子很是調皮地在那氣喘吁吁的孩子面前晃來晃去。
“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你這身體不行啊!能玩的好這么高端的東西嗎?”
“你管我?!”挑了一下眉,氣喘吁吁的孩子怒視這個總是拿他尋開心的孩子,提起精神就又一次撲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