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打算
待蘇紡一出了伊人堂,不見了身影,梁老夫人就沉下了臉來,看向梁有慧,慍怒道:“慧兒!要不是我這外祖母在,她能上梁家來?她不來,哪有你說的機會?你先才做何阻了我的話頭拉著她東拉西扯的說不停?這么半天也沒說到正事上來?”
被吼一通,梁有慧面不改色,拂了拂袖子,淡淡道:“母親急什么,我自有我的打算。”
梁老夫人一聽,更怒。
“打算?!你有什么打算?咱們可是說好了,這人必須要我們梁家出面帶過去,縱然你嫁進(jìn)了柳家,也別忘了是誰生養(yǎng)的你,可不能偏偏替婆家打算!”
梁有慧看了梁老夫人一眼,正色道:“我自然是母親生養(yǎng)的,怎么著也會顧著娘家的,這人若是由我?guī)Щ厝ィ綍r候我在婆家定然是會被公爹高看一眼的,只要女兒在婆家地位不倒,母親就不用擔(dān)心梁家沒人拉拔,再說,就十年前二姐和二姐夫去世那事,母親和哥哥們的做法,母親能不能說動紡兒去還是二話,怎么著也比不上我同她小時候的情誼,母親就安靜些看著吧,可別惱了她,壞了我的正事。”
說罷,她起了身,拉著柳茵就翩翩然離去了。
這個嫁出去的女兒在娘家如此自得,也沒人敢多說什么,畢竟,她婆家的地位榮耀擺在那,可不是如今的梁家也比的上的,誰敢惹?
梁老夫人被女兒下了面子,臉色沉沉,好不惱怒。
“這死妮子!出了門子倒知道嘴硬,敢跟我頂嘴了!”
梁有方見狀,出聲道:“母親,兒子覺得小妹說的也不錯,就蘇紡對咱們這態(tài)度,咱們不一定請得動人,要小妹出面,說不定還有八成可能,且如今咱們這邊龍椅上那位,膝下就沒有個健康的龍嗣,儲君未立,可南邊那位兒女繞膝,幾位皇子都是人中龍鳳,個頂個的優(yōu)秀,這天下,將來不定落在誰手里呢!柳家在南邊可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權(quán)臣,深得帝心,咱們將來就靠著柳家翻身了,得罪了小妹,可得不償失啊!”
底下梁老夫人的幾個子女也都忙點頭附和,生怕梁老夫人想差,壞了事。
梁家不復(fù)從前的榮光,這些個大族,明面上同他們笑笑呵呵,可誰真的看得起他們這個只有個小小的太守的梁家?
在大慶朝是不可能了,如今這個形勢,只要有心,誰都會看好大余朝,如果在那人面前得了臉,將來他們梁家說不定就能恢復(fù)先祖時的榮光了。
即便不能得臉,叫梁有慧將這次的事辦好了,將來借著柳家這個姻親,也是不錯的。
梁老夫人被說得松動,張了張嘴,到底沒再說什么。
只是轉(zhuǎn)頭就更惱恨另一個人了。
“那臭丫頭以為她醫(yī)術(shù)真真天下無雙了?神氣個什么玩意!什么時候治死個人,砸了她的招牌,人人喊打,我看她還得意?!”
梁有方便又勸道:“聽說那人病得不輕,請了好多大夫都瞧不好,要不然能讓小妹得到這難逢的機會?母親可別氣,咱們?nèi)缃窨刹痪推矶\著蘇紡這丫頭出山,一定治好了那人,叫小妹得了臉,咱們梁家才有好處不是?”
梁老夫人聽罷,嘆了嘆氣,終是什么都不說了。
再說出了梁府的蘇紡三人,雪已經(jīng)停了,空中掛著淺淺彎月,映在兩旁覆蓋著層層白雪的房屋上,蘇紡捧了手爐,同辛夷一起坐在車轅上,一路走過,這夜晚的雪景,別有一番滋味。
“姑娘,你說老夫人好幾次被四姨奶奶打斷的話到底是什么?”辛夷架著車,好奇道。
蘇紡搖搖頭,“總歸會知道的。”
她看出來了,梁家擺這么大陣仗,真正的主角還是梁有慧,她已經(jīng)作了邀請,她若有所求,很快就會上門的。
蘇紡所料不錯,隔日一早,梁有慧就帶著柳茵和禮物上門來了。
那時蘇紡正要用早膳,見他們來了,順口一請他們一起用膳,梁有慧從善如流的應(yīng)了。
“我給你從幽州帶過來的幽州獨一份的玉絲錦,用它做出來的衣裳輕如薄翼,好穿又好看,還有金來府的特產(chǎn)金桂棗絲糕,特別好吃。”梁有慧一邊看顧著柳茵用膳,一邊對蘇紡說著,那樣子,就像多年未見的老友,并不生分,熟稔得緊。
這般的態(tài)度讓人并不反感,讓蘇紡感覺就像是回到了小時候一樣,那時候,他們常常待在一起,談哪樣的衣裳好看,哪樣的糕點好吃。
梁有慧也只顧敘舊,半分不提其他,等用完早膳,換到了后院的的亭子里喝茶,她才轉(zhuǎn)了個話頭道:“我在金來府就聽說咱們河西城郊的有個寺廟很靈,趁著今兒天氣好雪也停了,咱們一起去上個香怎么樣?我還沒出嫁前這個寺廟還是個無人問津的深山破廟呢,我記得小時候咱們還曾去登過那座山,這短短經(jīng)年,竟就傳出盛名來了。”
她這說的便是那閑云山腰上的普行寺,在太祖時候就修建好的,可是一直沒有什么香客,到后面和尚一個個都離開另辟他寺了,這普行寺漸漸就荒廢了。
可就是十余年前,突然就來了一群衣衫襤褸的游僧,在這荒廢的普行寺落了腳,扎了根,自給自足修繕好了寺廟,也修繕好了上山的石梯路。
普行寺重開,剛開始也沒有吸引到好多人,可不知是誰傳出這廟很靈,里面有個叫一行的和尚是佛法精深的大師,漸漸的,就有許多信佛的人常常去普行寺拜佛,久而久之的,這普行寺就頗負(fù)盛名,香客信眾眾多了。
蘇紡去過那普行寺一次,她并不信佛,可耐不住身邊有個極其信佛的平廂,每個月都要去普行寺上幾次香,那次辛夷出去辦事,預(yù)定的的時間卻沒準(zhǔn)時回來,叫她和平廂擔(dān)心得不行,心急之下,她便跟著平廂去普行寺拜過佛。
那重新修繕的廟宇很清幽古樸,拜佛之余也適合散心,又在山上,空氣清新,連著好幾天的壞天氣,今兒天氣確實是好,蘇紡想了想,欣然應(yīng)了。
蘇紡出門,向來只坐自家的馬車,梁有慧從善如流,帶著柳茵麻溜的就上了蘇紡的馬車,馬車寬敞,加上平廂,倒也不擠,由辛夷駕車,一行人就跐溜溜的往城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