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童們面面相覷,因為沒有見過這么大的陣仗,所以小家伙們都有點不知所措。
周福氣也好不到哪里去,少年原本以為光是進城找姚安恭就可能要費些周折,之前在映月鄉里與大燕丁暻一行人結下的梁子,可能也會在這個時候,趁著姚安恭不在少年身邊時發作。
沒成想,從入城的形式到如今大燕老皇帝率領文武百官相迎局面,都遠遠超出了周福氣的預料。
即便這半年,周福氣領著稚童們走了大半個中小神洲,可這種場面還是頭一次見到,面對一國之君,到底該說什么做什么,怎么樣才能不失禮儀,周福氣也是一頭霧水。
醉酒漢子王賀可能有些經驗,但王賀早就被丁暻留在了皇宮之外,畢竟是個他國的武夫,來歷根腳不明,覲見皇帝這種事情還是小心為上。
如今是大燕王朝攝政王的丁暻只是微微一笑,低聲提醒道:“不用在乎世俗禮儀,儒生之間的作揖之禮就行。”
周福氣和稚童們愣了愣,心想,他們面對一個王朝的帝王,只是作揖是不是有些不夠端正。
周福氣和稚童們有這種想法不足為奇,到底只是幫離鄉不久的孩子,他們不知道的是,如果在他們身上加上姚安恭嫡傳弟子這幾個字,一個儒家作揖便足夠了。
大燕老皇帝站在大殿前并不著急,一點也沒有催促的意思,只是這么居高臨下的看著那幾個小家伙。
一位能夠在老皇帝起居室隨意走動的近臣見孩子們遲遲沒有動作,便主動向老陛下告罪一聲,獨自走出隊伍,去提醒那些孩子接下來的言行舉止。
經過第二個人前來提醒后,稚童們終于反應過來。
周福氣雖然不知朝廷禮儀,可有樣學樣,稚童們的儒家禮儀都是姚安恭手把手教的,自然差不了。
包括周福氣在內,稚童們的儒家門生作揖禮行的有模有樣,讓大燕老皇帝龍顏大悅,大筆一揮,把其余要折騰半天的繁文縟節全都省去,一切從簡,這讓周福氣和稚童們長長出了一口氣,如釋重負。
除了必要的一些見面和問候外,老皇帝還親手賞賜給五個孩子不少貴重物件,例如明玉牌、云墨硯臺、金瓜子,玉扇、香囊還有紫金腰帶等等。
當然一直到覲見結束,周微微也沒等到有人來遞給她賞賜的禮物,那心心念念的金瓜子自然也沒瞅見,讓小黑丫頭好一陣失落。
最后是丁暻領著孩子們直徑出了皇宮,而一位在大殿之上就站在老皇帝身邊的白發老翁,悠然悠哉的過來,把孩子們從丁暻身邊接走。
老翁乃是山舟書院的副院長,如今在書院內說一不二,將來等姚安恭真的入主山舟書院之后,老翁也是一人之下的存在。
這位治學苛刻但為人極為溫和的老院長,領著稚童們去往各自的學舍,并挨個交待其以后的授課事宜。
對于周福氣的安排,倒是令人有些難以捉摸。
嚴格來講,周福氣并不是姚安恭的學生,姚安恭走的匆忙,也沒來及細說,只說是他的弟子抵達大燕京城之后,安排其入住山舟書院即可,而且一定要住到書院山頂的最高的那處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