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歷史

朕不是宋欽宗

三十八 幕后的反擊

朕不是宋欽宗 江湖無水 2547 2019-09-13 22:43:02

  “將黑時,吏部遣人來令,限期知濟州去。若要按期到達,明早必須啟程,因此特來向殿下辭行。”張叔夜道。

  “好一個只手遮天!”趙桓怒急而笑。

  情況很明顯,因為表現出支持東宮的傾向,蔡京等人立刻著手清理異己。

  可以肯定,張叔夜等人一個都不會留在中樞。

  本來收獲了一幫擁躉,轉眼全部被清空。

  憋屈!

  然而太子也是無可奈何。

  蔡京等人大權在握,朝堂政令皆出自其手,直接從制度上明面打擊,你能奈何?

  除非張叔夜等人辭官不做,便可以不鳥號令。

  只是這不可能。

  放任地方亦可提供支持,退出官場真的什么都沒有了。

  冷靜片刻,趙桓問道:“還請張公介紹兩位公子。”

  張叔夜介紹道:“矮者乃犬子張伯奮,頗有勇力,高的次子張仲熊,略有計謀。”

  “拜見太子殿下。”

  兩人推金山,倒玉柱,鄭重拜下。

  “此后都是親近心腹,不必拘禮,且起來。”趙桓扶住兩人,又道:“得賢昆仲來投,當不憂宵小暗算也。”

  “殿下寬心,只要我兄弟在一日,便不得讓刀槍近了殿下身體。”張伯奮道。

  張叔夜道:“兩子隨我左右,久歷軍伍,還望殿下善待。”

  “張公寬心,子振子翼皆有大才,吾定當善用之。”沉吟片刻,趙桓又道:“目下東宮屬官空缺許多,吾意子振出太子仆,子翼出廄牧令,何如?”

  子振是張伯奮的字,子翼是張仲熊的字,太子呼其字,乃是表示親近。

  兩人拜下,道:“多謝殿下提挈,令之所至赴湯蹈火,肝腦涂地在所不惜。”

  太子仆寺掌車輿、乘騎、儀仗、喪葬,總廄牧署,太子出,則率廄牧令進路,親馭。

  唐制,太子仆乃從四品上。

  當然,東宮屬官的品秩最后如何確定,還要經過朝堂和議。

  趙桓估計,除了太子賓客品秩不變,余者皆會降低。

  但是,再怎么降,太子仆也不可能降到八九品。

  總得來說,張氏兄弟也是一步升天了。

  “賢昆仲來投東宮,吾自當厚待,然最終登何高位,須得看爾等本事。”趙桓勉力了一句。

  兩人又拜,道:“謹遵殿下教諭。”

  三拜畢,兩人正式投入東宮。

  原歷史中,東京被圍,兄弟兩奉令自并州提兵勤王,途中被金兵阻攔,多方轉戰方得到達東京。

  其后,開封告破,兩人追隨張叔夜奮力殺敵,殺傷甚眾。

  然寡不敵眾,張伯奮當場陣亡,張叔夜、張仲熊皆因傷力竭被擒。

  押解北上時,張叔夜絕食殉國,張仲熊投降了金國,先事偽齊,后仕金國。

  從個人立場來說,那等情況下張仲熊的選擇實屬正常。

  樹倒猢猻散,個人顧個人,實在不能也不應該指望別人一棵樹上吊死。

  如今趙桓已然發力,肯定不能讓父子三人重蹈覆轍。

  按下思緒,趙桓對張叔夜道:“未知張公上任,可有謀劃?”

  張叔夜道:“濟州瀕臨大野澤,其中有寇嘯聚,地方深受其苦,吾到任后,當整頓兵備,修繕城垣。

  若能,舉兵剿滅之,不能,則力保境內無恙。”

  “此言甚善。”贊了一句,趙桓又道:“吾常聞賊首宋江心懷忠義,素有招安意,公可打探虛實,若能招安,于國于民皆是兩便的事。”

  張叔夜道:“招安確實頗多益處,只怕其依仗強力,冥頑不靈。”

  “以吾觀之,招安其實不難。

  其兵多將廣,接連破了大名府、高唐、昌平等諸多城池,然只為劫掠錢糧,并未占據不放。

  如此勢大尚不占地稱王,豈非在等待招安圣旨下?”

  張叔夜點頭,道:“以此觀之,當可招安。”

  尋常賊寇嘯聚一起,所圖不過富貴享樂,若是有可能,頭領當然要嘗一嘗王侯的滋味,嘍啰也想過一把官癮。

  以宋江的實力,侵占州府自立王國輕而易舉,然而他沒有。

  不稱王,如何封官授爵聚攏人心?賊寇可不是共產主義戰士,只為理想不圖個人待遇。

  從這點看,宋江招安的意圖還是很明顯的。

  “對了。”趙桓又問道:濟州不安,公留下兩位公子,可有妨礙?”

  “無妨,吾亦開得強弓,騎得烈馬,上陣殺賊不在話下。”張叔夜傲然道。

  他有這個資本,不然也不敢與遼人比箭并勝之。

  “公此去,當以安定地方,保全自身為上……”

  囑咐未畢,胡越又來,道:“儲君,豫章先生于攜三人于門外請見。”

  果然,蔡京等人發力了。

  趙桓看向張叔夜,歉意道:“公少待,吾自親往迎接。”

  “殿下自去不妨。”張叔夜回道。

  看著趙桓急急的背影,張叔夜嘆道:“聞我父子來,殿下唇角湯汁尚存便來迎接,足見其情真意切。

  以后,爾兄弟當勠力盡心,好生輔佐太子殿下。”

  “父親放心,定當盡心盡力。只是不能陪著去往濟州,心中不安。”張伯奮接道。

  張叔夜笑道:“無優勢則免于浪戰,以賊人勢大,當以守為主,想來上陣不多,安全無虞。”

  不提張家父子閑話,只說趙桓到了門外,果見羅從彥立于門外。

  見到趙桓,羅從彥笑道:“殿下,如今小民為白身,可接納否?”

  趙桓聞言大驚,問道:“蔡京等人膽大若廝,竟然免了先生官職?”

  羅從彥笑道:“蔡京那奸賊要放余于延安府教授,余自不理他,索性請辭來投殿下,還望殿下給口飯吃。”

  看他淡然自若的模樣,如何有半點辭職的失落。

  而且以羅從彥的名望,其實混跡鄉野比居于朝堂也不差多少。

  只是她淡泊名利,只愛治學,并不求富貴,從他衣服頗多補丁便可見一二。

  趙桓隨手解下外套披在了他的身上,道:“夜間略有寒涼,先生請穿,待明日,定有新衣奉上。”

  “哈哈哈,卻之不恭了。”

  羅從彥欣然接受了太子的隨手秀。

  不怪趙桓如此厚待,實在是羅從彥值得如此。

  士之立朝要以正直、忠厚為本。正直則朝廷無過失,忠厚則天下無嗟怨。一于正直而不忠厚,則流入于刻;一于忠厚而不正直,則流入于懦。

  這是羅從彥對朝官的看法,很有見地。

  他亦曾經批判,認為儒學一經董仲舒、公孫弘提倡后,鉆研經訓不是為了“明道”,而是為了進入仕途,只重生死、職位看得很重,忠義之心不錯。

  又曾評價當朝,說:“君子在朝則天下治,蓋君子進則常有亂世之言,使人主多憂而善心生,故治;小人在朝則天下亂,蓋小人進則常有治世之言,使人主多樂而怠心長,故亂。

  天下之變不起于四方,而起于朝廷,譬如人之傷氣則寒暑易浸,木之傷心則風雨易折。”

  當今朝堂可不就是這番模樣?

  此言在仕林中反響很大,也因此,羅從彥聲望日漲,在仕林中很有號召力。

  他來了,一方面可用于思想建設,另一方面也可作為文化旗幟,勾引其他文人來投。

  畢竟,槍桿子出政權,筆桿子穩政權,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嘛。

  進屋看到張叔夜后,羅從彥冷哼道:“直不知官家如何想法,竟欲全除殿下之黨羽。”

  眾人無言以對。

  人事調令出政事堂,由吏部主持,然而必須經過皇帝同意。

  特別是涉及人數不少,肯定瞞不過去的。

  也不知道趙佶如何想法,居然全部同意,只要把趙桓變成光桿司令。

  因為子不言父過,太子并不好評論皇帝,只得道:“請豫章先生高座奉茶,再為吾引薦三位賢才。”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