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成績很好。印象深刻。”
林詩音此刻都記得班主任老師看她的眼神。
那應該就是一種被愛屋及烏后水漲船高的感覺。
她側面了解到,這是一匹漏網的黑馬。
誰能想到成績夠上一本的學生會沒有填報志愿?
要不是因為學校擴招,她很有可能沒學可上。
她是幸,也是不幸。
“前塵皆過往。不提也罷。”
“是現代人不?”
上官可可微微一愣,這恐怕不是劇迷就是小說迷,估計以為她古代來的,“高考只是獲取合格證。真正的學習大學才開始。這是一條分水嶺。”
林詩音定定地看著上官可可,眼睛里是毫不掩飾的驚訝。
雖然驚訝,雖然第一次聽這樣的說法,但她的內心不得不承認這是個獨特卻真實的說法。
所有高中及之前的課程都是在努力地學習基礎,那些知識很少被直接拿來使用。
而大學,其實是半個社會。
它有學校的模式,也在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更在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生存能力。
那些分門別類的系別,專業知識大部分就是學生出校后賴以生存的基礎技能。
所以每年報考大學志愿時才會有對應專業的學長學姐苦口婆心的勸說不要選某某專業。
當然這個說法得看人。
學習特別優秀,屬于國家需要的頂尖人才的,這就是他(她)賴以生存的技能。
而對于學習一般的,這就是他(她)進入社會,進入職場的敲門磚。
但往往學校的時候不努力,進入職場后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去獲得微薄的收入。
這后一類人就是那種爛在社會最底層的人。
或許他們心中有夢想,卻心有余而力不足。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為了生計不得不做那些讓他們內心憤懣的工作,消耗著青春而不自知。
“總覺得能說出這樣的話,你不是個同齡人。更像是經歷過很多而迷途知返的過來人。”
林詩音略帶玩笑地回復,讓上官可可心底一驚。
秘密被發現了?
“怎么這么驚訝?不過是開個玩笑。”林詩音看著上官可可那驚得瞬間睜大不少的瞳孔頓覺可愛。
這樣才是同齡人嘛!
上官可可眨了眨,把剛才夾到嘴邊還未吃的菜放進嘴里。
“說真的,你既然有這樣的想法,你對整個大學肯定有計劃吧?”
“大一把英語四六級考了。再去考個普通話二級甲等左右的證書。最后考個駕照。”
“你的計劃是考證?”
“證到用時方恨少。當然,技能一定要高于證書。”
“你的意思是,對于很多企業來說,證書是進入的敲門磚。進入之后能走到什么位置全憑本事?”
“孺子可教。”
“說真的,你腦袋里怎么會有這么多關于以后的想法?”
“謀定而后動。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一生之計在于勤。”
“你這是在背書嗎?”林詩音有些難以置信。她竟然和一個老學究聊天。
這是分分鐘可以睡著的節奏。
“不是。”上官可可瞥了眼偷偷翻了個白眼的林詩音,“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有簡潔精煉的語句用為什么要做裹腳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