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室大權(quán)旁落后,為了爭奪政權(quán),土地和人口,發(fā)生了一系列的諸侯國戰(zhàn)爭。
周平王四年,為爭奪周王室中央統(tǒng)治權(quán),以太師申國國君申侯為首的申國和以太傅,鄭國國君鄭伯姬掘突為首的鄭國開始聯(lián)絡諸侯,集結(jié)追隨各自的諸侯國。同年,鄭國、晉國兩大諸侯國結(jié)成反申聯(lián)盟,戰(zhàn)事一觸即發(fā)。
“稟報太子,晉國國君派使者求見。”有士兵進入太子府,報于秦太子嬴超。
“哦?晉國使者?諸侯國使者到我秦國來,應該去見國君,怎么來我太子府了?”嬴超滿是疑惑的想著:“請他進來!”
“諾!”士兵施禮退出。
“晉國使者,公子成師見過秦國太子。”
嬴超抬頭看去,進來之人,三十多歲的年紀,彬彬有禮,儀表堂堂。
“成師,難道是晉國國君姬仇的弟弟,姬成師?據(jù)說此人有勇有謀,深受晉國人的愛戴。”想著,嬴超趕緊施禮道:“見過晉公子成師,久聞大名,如雷貫耳,聽聞晉國國君之弟姬成師,賢明遠播天下,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秦太子過獎了!成師也是久聞秦國太子大名啊,太子嬴超,內(nèi)政外交軍事面面俱到啊。相見恨晚啊!”姬成師微笑著說道。
“貴使既然來到秦國,應當去見秦國國君,不知貴使光臨寒舍,有何見教啊?”嬴超讓姬成師入座,問道。
“我已見過國君,現(xiàn)在申侯把持周王室,欺凌周王,天下諸侯都應討伐申侯,使我王脫離申侯的控制,故晉國,鄭國振臂高呼,組成討申同盟。”姬成師慷慨激昂地說道。
“成師兄,然也,但這應該是我秦國國君所慮之事,于我一個太子何干啊?”秦國太子嬴超微微一笑說道。
“我見過秦國國君了,國君也默許了參加討申之盟。但素聞秦國太子文韜武略,賢明與諸侯,特來相見,關(guān)于時局也請賜教一二。”姬成師說道。
“賜教不敢。”嬴超說著,押了一口茶說暗想道:之前就與秦君商議過,此次加入討申,使秦國利益最大化,秦君已經(jīng)按照之前規(guī)劃好的,與鄭國晉國結(jié)盟。然后說道:“申國不得人心,秦君愿意出兵,也是秦君盡忠與周王室。愚以為,現(xiàn)在應該諸侯合圍申侯。”嬴超說道。
“愿聞其詳!”姬成師說道。
“申侯所仰仗的,無非是大周的虎賁軍,周六師及申國一些仆從小諸侯國的軍隊。但大周虎賁軍,及周六師是王室軍隊,戰(zhàn)斗力還是很強,再者,就是申國軍隊,申國軍隊也是無比強大。其他追隨小諸侯國的軍隊,則不足為慮。”
“然也,未知奈何?秦太子是否早有謀劃?還請明示。”姬成師起身施禮道。
“請坐!成師兄。”秦太子嬴超朗聲說道:“現(xiàn)在,要打出‘清王側(cè)’的旗號,爭取更多的諸侯,共同討伐。太師申侯專權(quán)于周王室,各諸侯敢怒不敢言,王畿之國民,亦對其恨之入骨。”
“是的,申侯借助其在周王室的權(quán)勢,擴張申國的領(lǐng)土,兼并弱小的諸侯,甚至用鼎烹了反抗的小諸侯。還遷洛邑之民去申國,致使很多王畿之地很多國民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姬成師嘆息道。
“所以,只要有人鎮(zhèn)臂高呼,肯定會很多諸侯會響應的。”秦太子嬴超說道:“即使有一些諸侯,不加入到晉鄭這一方,只要中立,也是對晉鄭同盟有助的。”
“然也!如何進兵呢?”姬成師問道。
“鄭國帶領(lǐng)洛東諸侯從東面,由鄭國進攻洛邑,晉國帶領(lǐng)北方諸侯,由洛邑之北的晉國,進攻洛邑的申國軍隊,而我秦國,從西面進攻洛邑。這樣,三軍圍城攻申,則申侯可破。”秦太子嬴超成竹在胸的說道。
“秦太子所圖甚妙,只是,洛邑之南?”姬成師欲言又止道。
“哈哈,成師兄,故意留洛邑之南,讓申國可以逃跑。”秦太子笑著說道。
“哦?愿聞其詳?”姬成師說道。
“如果四面圍住,是死局,申侯的軍隊一定會拼死力戰(zhàn),這樣,增加同盟進攻的難度,還會使同盟諸侯付出更大的代價,對洛邑的破壞也會更大。洛之南是申侯的勢力范圍,只要我們將申侯從周王室趕出,就達到目的了。申侯看到多路軍隊圍攻,必定不會全力死戰(zhàn),大不了回申國。但是,一旦申侯失去周王室中央的權(quán)勢,鄭國晉國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有道理!”姬成師贊道:“我立馬回晉國,將秦太子的謀劃告之各同盟諸侯。”
“哎,經(jīng)此一役,申國大概率會被嚴重削弱,但同樣的,周王室的周六師及虎賁軍也會大大削弱,王室的權(quán)勢會更加衰微,誰能奪得王室的控制權(quán),誰就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了。”秦太子看著姬成師遠去的背影,暗想道。
五月,太傅鄭國國君鄭伯姬掘突自新政率鄭國軍及洛東諸侯軍隊西進至穎谷,準備討申。太傅晉國國君晉侯姬仇宣布參戰(zhàn),支持鄭國,親率晉國軍隊及洛北諸侯軍隊前往澠池地區(qū)。太師申國之君申侯召開軍事會議,調(diào)申國軍隊及周王虎賁軍在洛東,及洛北附近布防。
討伐申侯共十路諸侯:西部諸侯秦國國君秦伯嬴開第一路諸侯,北部諸侯:晉國國君晉侯姬仇第二路諸侯,燕國國君燕頃侯第三路諸侯,齊國國君呂購第四路諸侯,魯國國君魯侯弗涅第五路諸侯;東部諸侯:鄭國國君鄭伯姬掘突第六路諸侯,衛(wèi)國國君衛(wèi)國公衛(wèi)和第七路諸侯,宋國國君宋國公子白第八路諸侯,陳國國君陳侯陳燮第九路諸侯,蔡國國君蔡侯蔡厲第十路諸侯。
“太子,十路諸侯,只有我秦國一路,在西面,會不會有什么不妥啊?”秦君嬴開在秦軍大營營門外問秦太子嬴超。
“君上,其實,我秦國就是來做做樣子。晉國及其帶領(lǐng)的北部諸侯和鄭國及其帶領(lǐng)的東部諸侯,一定會拼死進攻洛邑,申侯一定會重點防洛北和洛東。至于西面嘛,我們不進攻,他們也不會主動出城與我軍決戰(zhàn)。而我們,就是要等,等到申侯兵敗,我們?nèi)プ窊簦ツ们貒鴳玫某霰能娰M。即使我們猛攻洛邑,王室的主導權(quán),也不會有秦國的事。但申侯之后,周王室的晉鄭一定不會相安無事的,我們要做的,就是伺機而動。”
七月,鄭申兩軍在洛邑東開戰(zhàn),晉申軍在洛北開戰(zhàn)。此次戰(zhàn)爭歷時五日,最終申軍大敗,周六師也被擊潰。鄭國、晉國兩諸侯國遂控制了周王室中央政權(quán),申侯擄年幼天子周王姬宮湦退回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