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幸自己坐在最后的桌子旁,不然剛才突兀地站起來讓大家看到,是得多不懂事啊。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餓了,還是因為廚子是自家請的,第一次發現農村的大席好吃,以前經常參加完都吃不飽,看見啥菜都不想吃。想起中午幾個護士姑姑拉著我的手夸菜好吃時我還以為是她們客氣,心想著露天大鍋菜能好吃到哪去。這光饅頭我就吃了一個半了,農村的饅頭不像我家門口賣的大白饅頭,看著大捏一下就沒了,這饅頭可都是實打實的。菜也好吃,老爸之前就說不讓整雞、整鴨、整肘子地往上上,真是一分價錢一分貨,尤其是雜拌兒,以前燕林姐送來的蛋皮卷肉,無論老媽是用砂鍋燉菜還是燒湯,我一口也不吃,這次我一氣兒吃了六個。八涼八熱八大件上完,盤子也空一多半,剩了點菜也被鄉親打包帶回家了。
晚飯結束才發現姨姨還在車里等我們,剛才也沒上桌吃飯,等到現在為了送我們回去。
家門口的戲臺子也搭好了,兩個大音響擺在兩邊,竹竿扯著幾只燈泡,一群孩子圍著戲臺跑,有老人已經搬來馬扎坐在不遠處。
二大娘喊我們看完戲再走,老爸喝了點酒,有點暈,想睡覺,何況姨姨還在等著。
像往常一樣,回去的時候家里人都會出來送送,而今天人多了許多,家門口都站不開,就是人群中再也看不到奶奶的身影。
我們搖下車窗,向大家揮揮手,除了逢年過節東西特別多又要串幾家親戚,爸媽一般不舍得老折騰姨姨來回跑,坐中巴車到小張樓也方便,司機、售票員都是金陵街上的,看見老爸就叫“叔”,會直接把我們放在二大爺家路口,走過幾戶就到了。坐中巴車回去的時候感覺生活節奏很慢,其他人都是在家門口道個別,奶奶是陪我們走到馬路邊上等車來的,奶奶邁著小腳,一步一步,幅度也很小,我要過去扶她,她手總甩得很快,并說“我不用你梁咯”奶奶走路步子小但不慢而且很穩,不像她這個年紀的老太太走路都用挪的,只要我們放慢腳步,奶奶就能跟得上。回想著奶奶胖胖的身影,那么安靜地陪我們站在馬路邊,實際上奶奶是在說話的,可我已想不起來,或許奶奶會囑咐我們過馬路慢點,或許會說起“尿壺里娘”,或許問到老爸上班忙不忙,亦或許念叨我快開學了……就想起奶奶在我們上車之后還在仰頭看著車的方向,想起奶奶的眼神,無法形容。
車子剛駛出小張樓,老爸倒不困了,不停地在說話,說如果大娘沒了他也會去的、是給大爺面子,說今天的席很多人說好吃,說晚上喊莊上人吃飯是他的主意,說感謝大家的幫忙,說自己都給他們看過病,說后悔沒把奶奶的遺容拍下來,說給奶奶辦的挺體面,還問姨姨今天這事兒辦的怎么樣,姨姨順著他的話說好,老爸樂得像個孩子。老爸很少說這么多話,一路上我們都是附和一兩句,老爸居然一直說到大圓球,或許是說累了,歪著睡著了。我看著縣里地標性建筑,離收費站不遠,寒暑假回家看到大圓球就意味著快到家了,它對我們來說有著別樣的意義,或許從今天開始,它在我們家人心里又多了一層意義,大圓球這邊是我們的小家,大圓球那邊是老家,老家里不再有奶奶,但它還是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