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意思?”韓知兵可是兵部尚書,可以說是最了解騎兵和馬匹的一波人,但呂智的話,單個字拿出來,都認識,放在一起就是聽不明白。
“馬鞍啊,就是座椅,安放在馬背上的座椅,騎馬的時候可穩當了。”呂智也不知道怎么解釋比較好理解,說成座椅韓知兵應該能懂。
他現在仔細一回想,那些馬場里的馬,似乎就只有一根韁繩,其他馬具是一樣沒有,那可真是太落后了。
馬韁繩啊,從人類馴化動物開...

慢熱King
PS:在古代軍隊中,步兵一直都是作戰的主力,雖然騎兵部隊也長期存在,但是因為控制馬匹具有相當的難度,因此一直都是輔助性的兵種。 然而這一局面因為馬鐙的發明有所改觀,所謂馬鐙,就是套在馬匹身體左右下方的一種馬具,騎在馬上以后,只要將左右腳伸進蹬里,就能穩穩地騎在馬上。 而在此前,想要騎在馬上,需要雙腳牢牢夾住馬肚子才行,在這樣的情況下,無論是揮舞長槍還是拉弓放箭都不能發揮全部的威力。 馬鐙的出現令騎兵能夠充分解放雙手,在戰斗中的攻擊力也得到了極大提高。 在騎兵部隊產生到馬鐙出現的這幾百年之間,人們也曾嘗試過許多方法來增加騎兵在馬上的穩定性。 比如有人在馬鞍的四角裝上木制的角狀結構來穩定馬鞍,這種馬鞍能令騎兵在傾斜身體之后更容易地恢復,操作弓、槍等兵器也容易了很多。 有了這兩樣馬具助陣,騎兵部隊就成了戰場上的“當家花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