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建龍走出船艙,來到了海岸邊,發現李素云手中正牽毛線,站立在灘涂上,她的雙眼正目不轉睛的注視著海面,蔣建龍一邊向李素云走去,一邊在想:難道她在訓練鸕鶿,正在他如此想時,他看見海面上突然冒出一個黑點,仔細一看,正是自己昨天捕獲到的那只鸕鶿,它冒出海面后立即向海岸邊游來,蔣建龍見了,遠遠的朝李素云大叫道:“你在馴鸕鶿嗎?”
李素云見蔣建龍醒了,隔著老遠就興奮的回復道:“對啊。”
當蔣建龍走到李素云面前時,他又對李素云夸獎道:“還是你厲害,看來這只鸕鶿更聽你的話。”
李素云聽了之后說:“不是,你太心急了,你剛剛抓到它那會兒,它肯定非常的害怕,你把它的雙腳一松開,它肯定會想辦法逃走,而且剛剛肯定也并不是特別餓,而我醒了之后,看見它一直在低沉的呻吟,我想它一定是餓了,我抱著它輕輕的撫摸了它一會兒,然后把它丟進大海里,它就自然而然的去捕魚了,饑餓時去狩獵是所有大自然動物中的基本本能,就連我們也不例外啊!”
蔣建龍說:“還是你有辦法。”
不一會兒,只見那只鸕鶿慢慢地游到了海岸上,它那寬大而尖尖的喙叼著一條魚兒,蔣建龍與李素云見到后,立刻上前迎接勝利歸來的鸕鶿,而當兩人到達鸕鶿身邊時,只見鸕鶿馬上將喙叼的那一條魚兒咽進了自己的嘴里,蔣建龍見到后,心急的想把那條魚重新從鸕鶿的脖子里弄出來,在一旁的李素云立刻制止道:“不要,不要,我們既然想要訓練他,就必須讓他對我們產生好感,不要讓它厭惡我們,我們剛開始跟它相處,先得讓它先信任我們,這跟人與人相處是一樣的道理。”
李素云蹲下來撫摸了鸕鶿的頭頸后,繼續說道:“我記得我以前看見老人訓練鸕鶿,是在鸕鶿的脖子上拴有一根草繩,目的是不讓鸕鶿直接將魚兒吞進肚子里去,而是只吞進嘴里,讓鸕鶿捕獲的魚兒全都藏在寬大松軟、富有彈性的喉囊中,當老人從鸕鶿的喉囊中取出魚兒時,鸕鶿會得到老人的一小塊魚兒的犒賞。鸕鶿是魚的天敵,得到犒賞的鸕鶿馬上又會撲進水里,繼續展開捕獵行動。”
蔣建龍聽見后,恍然大悟道:“原來如此,那往后我們也得在鸕鶿的脖子上拴一繩子。”
李素云說:“是的,不過現在不是時候,得先讓鸕鶿跟我們再熟悉一段時間。”
蔣建龍聽見李素云如此說,突然想起了自己以前聽到的一個故事,他隨即向李素云說道:“你說先讓鸕鶿跟我們再熟悉一段時間,這不禁讓我想起了以前聽到的魚鷹與人的一則故事,故事講得是有一個人的家里有一片魚塘,他每年都要靠這片魚塘賺些錢,來養活自己和家人。可是魚塘附近有好多魚鷹,常常一群群地來抓魚吃,趕也不好趕,抓又抓不住,養魚人為此很是發愁。有一天,魚鷹又來吃魚,養魚人跑過去沖它們揮揮手,魚鷹便受驚跑了。養魚人忽然靈機一動,想出個好辦法。他扎了一個稻草人,讓它伸開兩臂,穿著蓑衣,戴著斗笠,還拿了一根竹竿,就像一個養魚人的樣子。養魚人把稻草人插在魚塘里嚇唬魚鷹。起初,魚鷹以為是真人,因此很害怕,只敢在草人的上空盤旋,一點都不敢接近它。
這樣過了幾天,魚鷹果然沒再來吃魚。可是漸漸地,它們見魚塘里的人總是一動不動,就起了疑心,不斷地大著膽子飛下來看。這樣一來,它們很快就發現這是個假人了,就又飛下來啄魚吃。魚鷹吃了一條條的魚,肚子吃飽了,就站在草人的斗笠上,邊曬太陽邊休息,很是悠閑,還不停地發出“假假、假假”的叫聲,好像是在嘲笑養魚人說:“假的,假的,這個人是假的啊!”
養魚人生氣極了,他恨恨地盯著得意洋洋的魚鷹,良久,他忽然心生一計。
趁著魚鷹不在的時候,養魚人悄悄把草人從魚塘里拔出來拿走了,自己披上蓑衣,戴上斗笠,手里拿根竹竿,像草人一樣伸開雙臂站在魚塘里面。過了一會兒,魚鷹又來了,它們以為魚塘里還是原先的假人,就又放心大膽地下來吃魚。吃得飽飽的,魚鷹又飛到養魚人的斗笠上休息,“假假、假假”地叫喚著。養魚人趁著它不注意,一伸手就抓住了魚鷹的爪子。魚鷹使勁地鼓動著翅膀,可是怎么也掙不脫。養魚人笑呵呵地說:“原先是假的,可是這一回是真的啊。”
李素云聽了這個故事后說:“我聽出了兩個道理來,一個是當你不去傷害魚鷹時,魚鷹是不會害怕人的,還有一個是,事物總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如果一成不變地憑老經驗辦事,不注意發現新情況,就免不了會吃大虧。”
蔣建龍聽見后笑著說:“當老師的果然是善于總結與評論。”
李素云說:“我老早已經沒有當老師的資格了,近幾年以來,我一直忙于賺錢,這不僅把我身上本該具有的老師的氣質與素養磨滅完了,而且還讓我失去了一個本可以依靠一生的人。”
李素云說完以后,在口袋里掏出一張絲巾,然后用絲巾擦拭著鸕鶿的羽毛,當鸕鶿的羽毛被她擦拭干凈以后,她又將鸕鶿抱在了懷里,然后往他們現在唯一的居住地,那條已經無法航行的破船走去。
蔣建龍望著李素云的背影,發現自己若想要替代李素云前男友的心理位置,并不是輕而易舉的,他見李素云往船上走去,想必她在海邊吹冷風感覺有點冷了,想到船艙里面去御寒。他隨即想到船艙里面的枯木又不夠了,他于是又登上島,到島上更遠的地方去尋找枯木,與可以燃燒的木材,就在他收集枯木的時候,他在島上的灌木叢中,又發現了十幾只秧雞,這種鳥類體形非常小,幾乎與麻雀相當,他們反應迅速,見到蔣建龍走近時,立馬又飛走了,蔣建龍見這些秧雞飛走時,他突然想到了一個可以在島上捕獲鳥類的一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