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城鄉瓷業興盛,在城鄉的青山綠水間,時有興旺的瓷窯點綴其間。這里的水土,經過一番水火的滌蕩,浴火重生,鳳凰涅槃,造就了流傳久遠的精美器物,也滋養著這里淳樸的鄉民。陸文龍身處瓷都,又有親友經營窯場,營生做得風聲水起,更是早有躍躍欲試之心。
這天午后,方云山剛從永春妹妹家回來,正坐在二樓的茶桌前閑坐。阿龍也躺了一會,來到茶室,提起茶壺給老丈人斟了一杯茶。
“阿爸,早上顛簸了一路,中午沒有小睡一會?”阿龍問道。
“有的,剛躺了大半個時辰,剛起來泡壺茶,喏,這是阿玲他姑姑讓我帶回來的春茶,你也嘗嘗!”
“是個好茶,喉韻很好!”文龍啾了一口,點頭稱道。
“這幾年云芳家的窯場又擴大了,這幾年是發了家了!”方云山欣慰地說道。
“阿爸,我曾和阿玲設想過,我們身在瓷都,如今阿玲又在研習瓷塑,要是我們也能開個窯場,趁年輕發展我們的家業,那有多好!”陸文龍道。
“先不說其他,如今你正在修習舉業,往后若能及第,單單阿玲和我,人手恐有不足……”沉思了一會,方云山捋須徐徐開口道。
“阿爸,我自覺學業尚淺,要趕上最近這期的鄉試,恐難有七成把握,我打算下一期再上省城趕考,這幾年正好扎實學業,也可幫著打理家里的營生。”陸文龍道出自己思量已久的想法。
“其實,這次我去永春云芳家,本想寬限一下資助我們蓋土樓的銀兩,林富反勸我不必掛念,還建議我們在德化也可經營窯場,在財力和門路上,他還會支持我們,他還讓我問問你和阿玲的想法呢!”方云山微笑道。
“姑姑家真是待我們不薄,每當阿玲做好一尊瓷塑,都要帶到別處的瓷窯燒制,她也正向往要是有像姑姑家的窯場就好了。”陸云龍順水推舟,心里贊成林富的說法。
“只可惜我那醫道不夠精專,阿玲只要有進取之心,做什么都順其自然吧!”方云山感嘆道。
“阿玲做的瓷塑,形神兼備,看來她還是有幾分稟賦的!”陸文龍贊嘆道,一邊看著走進茶室的阿玲。
“你不急于求成,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材之功’,在加上你前些年忙于生計,荒廢了學業,我看緩緩也是對的。”方云山思量一會,也贊成陸文龍暫緩科考的想法。
陸文龍心里也清楚,這次考得秀才,和應知縣的提攜是分不開的,是有幾分運氣使然。方云山心里還是欣賞這個女婿的,畢竟一個年輕人有自知之明,心性沉穩,實屬難得。
“我們再細細思量一番,趁我這把骨頭還沒有太老,我們好好搏一搏!”方云山寶刀未老,雄風猶存。
“阿爸,只要我們齊心合力,天時地利人和,我看值得搏一搏,定能成功!”陸文龍表露雄心。
“天時地利人和,阿爸!”談話間,阿玲笑著應聲說道。
……
有了這番想法,方云山又帶著兩個年輕人去了幾趟永春,細細考量了幾番。
有了林富的財力支持,再加上德化的天時地利,方云山決定開窯燒瓷。
就在陸文龍一家忙著籌劃瓷窯之時,福州的老朋友投奔阿龍來了。
早春的午后,天空蔚藍如洗,時有暖風徐來,涼爽宜人。兩只喜鵲在土樓的院內,啁啾和鳴,時而落在土樓的屋檐下,時而飛落院內的荷花池邊,惹得樓下兩個來武館習武的孩童跟著嬉鬧。
這時,土樓外有人拍打木門,正是應了喜鵲的吉兆,不知是何方好友登門。陸文龍正循聲細聽。
“陸師傅,陸師傅,有人在門外找您,說是福州來的朋友。”陸文龍忽然聽見樓下有孩童在報信。
陸文龍心中一陣驚喜,一聽是福州來的朋友,急得顧不上趿上木屐,竟光腳趕到大門上方的窗口,探頭向下張望。
“哪個福州的朋友?!”阿龍欣喜地探頭朝樓下的門外張望。
“阿龍,是阿龍嗎,果真是你,我啊,我是大海啊!”樓下來人背著一個包袱,一把拿下頭上戴的竹笠,驚喜地抬頭叫道。
“大海,果真是大海,你小子怎么來啦,也不早些告知我一聲。”陸文龍大喜過望,果真是有故人登門。
陸文龍心中大喜,多年未見的福州老友久別重逢,他顧不上回屋趿上木屐,竟直奔下了樓。
“大海,果真是你啊,大海!”陸文龍一邊急切地打開厚重的大門,一邊叫著大海。
“阿龍,果真找到你了,我是循著山前村的土樓,一路問到這里的!”門一打開,兩兄弟相互抓著臂膀,差點喜極而淚。
“大海,你變黑變壯了,快說,是如何找到我所在的,對了,是循著小寶給你的地址是吧!”陸文龍想起了在建陽時留給何小寶的書信。
“嗯,阿龍,正是小寶給我的書信!你看!“何大海激動地從懷里掏出一封用皮紙包裹的紙封,小心地打開了。
陸文龍一眼就認出是當年托給小寶的紙張,紙上的筆跡,正是自己親自手書。
“大海,一路讓你辛苦啦!”陸文龍輕輕用拳頭錘了一下大海的胳膊。
陸文龍把大海迎進屋內,來到二樓,人逢喜事精神爽,兄弟兩人一時有道不盡的千言萬語要說。
阿玲聞知有客人到來,也欣喜地來到茶室。陸文龍連忙把何大海介紹給阿玲。
“阿玲,真就是我跟你說的何大海,我們從下西洋的寶船上一別,已經快有三年了,今天他竟會找到咱家。”
“真是稀客啊,我們全家歡迎啊,何大哥一路顛簸,吃了午飯了沒,我去煮些東西來吃。”阿玲熱情接待來客。
“吃過了吃過了,不敢勞煩弟妹!”何大海起身答道。
“大海,你來我家,若是再見外,就是你的不對了,你定是還沒吃飯!”陸文龍不相信何大海已經吃了午飯。
阿玲走到茶桌前,趕緊斟了一杯熱茶呈給大海,就讓兩人先坐著敘舊,隨后下樓到廚房去了。
阿玲來到廚房,扎上圍巾,在院內掐了一把香蔥,準備下兩個雞蛋,煮一碗面線款待阿龍的老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