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頭看去,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笑著頷首還禮走了過來。那老頭身體硬朗,穿的灰色粗布的衣衫看上去已經發白,卻也十分的整潔,頜下一縷花白的胡須,頗有幾分老學究的味道。
這人明照青認識,正是前些日子在湖邊釣魚的老頭。只知道老人姓羅,似乎讀過些書,不過很是直爽沒有讀書人那種迂腐氣,說起來兩人也算是比較熟稔。
招了招手,當是打招呼了,卻沒想到,這老頭徑直的走到了對面坐了下來。
明照青抬頭看了一眼又自顧自的吃起包子來,一轉眼一個包子已經塞進了嘴中,似乎是感覺有些噎到了,端起茶杯喝了口水。
“您老也來吃包子?”
羅老皺了皺眉頭,忽然笑了起來。
“你小子,吃相也太難看。”
明照青抬頭看了看四周,許多食客的目光都望了過來,有些食客嘴里吃什東西,嘴角卻是勾起了一個詭異的弧度。
“老頭,好歹我們相識一場,留點口德,這么多人看著呢。”
羅老哈哈的笑著道:“一副臭皮囊也無甚好看的,讓別人看去吧。”
明照青有些無語,這老頭看著挺像那種刻板老學究的,但是說話竟是這般的隨意。
“小子,看你穿著富貴不知道是臨安哪一家的?”
明照青抬頭看了一眼老頭,又將剩下的半個包子塞入嘴中,指了指明家的方向道:“那邊明家。”
羅老向他指的那邊看了看,露出一副了然的神情。
“明安是你什么人?”
“哦!那是家父。”
明照青將包子吃完,給自己倒了一碗茶,偶然間抬眼卻發現這老頭臉色變得難看起來,心中暗道:“難道這老頭和明家有仇?看起來也不太像,又或許是明家曾經做過什么為富不仁的事情惹了這老頭?”
看老頭面色不善,還是走為妙,正好包子也吃完了,便站起身笑拱了拱手。
“吃完了,該走了。”
正要轉身,卻聽對面老頭道:“臭小子你就是明照青?”
明照青聽出了老頭語氣不善,不過細細品味其中意思這老頭似乎很了解明家,應該和明家是有些淵源的。
“正是,羅老認識家父?”
羅老喝了口茶,似乎是想要平息一下心中的怒氣,抬起頭看了看明照青,哼了一聲。
“明安勞苦半生才穩住了明家的基業……可惜了!”話未說完又是嘆息了一聲。
哦原來是沖著自己來的。
這個也能理解,畢竟自己名聲確實不太好,但是自己到現在都不知道這老頭身份,看樣子這老頭在這里應該是頗有聲望,從他到這包子攤來,有那么多人打招呼便知道。若是真的爭辯起來恐怕真的就成了眾矢之的,不好收場了。最主要的是這老頭看著像是飽讀詩書的文士,可是脾氣倒是不怎么好,什么話也敢說,這樣的人能夠在這世道活的好好的不是真傻,就是背后有很硬的倚仗,就算說了什么違規的話,誰也拿他沒有辦法。
聽這老頭的語氣,與明家似乎是友非敵,若是如此坐下來討論一番,做一番虛心受教的模樣到也無所謂。
但是集市的那一邊一片喧鬧聲中,響起了一個女子的聲音。
“店家來兩個包子。”
女子聲音溫柔,明媚。明照青當然聽出了是誰,隨即轉過身,見江婉背著竹簍現在包子攤前,已經收下了包子,從隨身的荷包中拿出幾個銅錢交到了包子攤老板的手中,抬起頭,看了過來。
“好巧,明公子。”
“嗯,挺巧的,東西都賣完了?”
明照青看了看江婉背后的竹簍,也是熱情的打招呼。
“今天賣完的早,順便過來買幾個包子。”
“哦……包子不錯。”
還想說些卻聽身后羅老頭冷哼了一聲,嘴角的那一縷胡須也似乎被這哼聲吹了起來。
明照青這才想起,原來把這老頭冷落了,隨即又拱了拱手表示歉意,離開包子攤。
熱鬧的集市,人來的快,散的也快,就在明照青離開包子攤不久,這邊的人已經散的差不多了。周圍有幾個乞丐也紛紛的涌了上來,撿了一些殘羹冷炙,囫圇的吞咽著離開了。
羅老依舊坐在那里,端著一杯劣茶,望著明照青離開的方向,苦笑著搖了搖頭。
不知何時,在羅老身后已經多了一個年輕的書生,這年輕的書生大概已經站了一會,只是看他想的出神沒有打擾,等他嘆息完,才恭敬的行了一禮。
“老師。”
羅老回過神,笑著示意這年輕書生坐下。年輕書生又行了禮才坐了下來。
“老師認識明公子?”
羅老搖了搖頭,又點了點頭道:“湖邊見過幾次,算不上很熟。聽說這小子不學無術,出了名的混賬。子安你與他相熟?”
年輕書生姓陸名潼字子安,臨安城年輕一輩中極副盛名的才子,在儒學一番造詣頗深,詩詞寫的也是極為漂亮,能與之齊名的也只有那個師從翰林學士的鄭承岳。
陸潼給羅老斟了茶才道:“不怎么熟,只是見過幾面,不過弟子看明公子倒不像是不學無術之人。”
羅老笑著將茶飲了,頗有興趣的道
“哦,說說看。”
“弟子與明公子見過幾面,觀他與下人說話并沒有頤指氣使的神態,話語中也不似一般富家公子那樣的孟浪。”
羅老笑著點點頭,捋了捋花白的胡須,瞇起了眼睛,思索著與明家小子見過的幾面。雖然那小子開口閉口的喊著老頭,但是他也并非是頑固不化的老學究,這點小節自然也沒有放在心上。
“修養是有的,看樣子找時間我的敲打敲打他了。”
聽到老師要敲打明照青,陸潼有些吃驚,這么多年來,他從來沒有見過老師對一個人如此上心,就算是自己,也僅僅是在平日的聊天中提點幾句。他并不是一個善妒的人,也不會因為明家家公子的風評差而去理所當然的認為,想反倒是對明照青有些好感。
“有一件關于明公子事情,弟子也不知道是真假。”
陸潼猶豫著不知道該不該說。
“說說吧,不管真假就當是消遣了。”
“弟子有一同鄉,前些日子付攬翠樓清風明月二位姑娘邀約游西湖,具他所言當日明公子也在,還作過一首詩。”
當下又把那首飲西湖初晴后雨頌了出來。
“因為這首詩寫的極好,弟子聽過一遍之后便記住了,只是當時有許多人在場,都以明公子做不出這等好詩,定然是花錢買的。”
羅老聽完那詩句,捋著胡須細細的品味了一番,才點了點頭。
“的確是好詩,前兩句寫的也應景。”
沉思了片刻忽然大笑起來:“欲把西湖比西子,虧他能想的出來。”
轉頭看向了陸潼:“你覺的如何?”
“詩是好詩,至于明公子其人未曾深交,不敢妄言。”
陸潼答的真切,羅老將杯中茶水一飲而盡,笑道:“好一個不敢妄言,我倒是對這小子感興趣了,有時間叫他來書院坐坐。”說完將茶水錢放在了桌上,迎著晨曦向書院那邊走了。
書院名叫勿言書院,離集市這邊不遠,其實也只是一處很小的院落,由四間草屋和四周的院墻圍攏而成。
早些年這里是羅家的老宅,羅老經常一個人坐在這里沉思,便題了匾稱勿言堂。這些年他歸隱在家,閑來無事便收了些貧苦人家的孩子在這里讀書識字,后來漸漸名聲傳開了,便成了如今的勿言書院。
此刻晨光尚不算灼熱,院子中的大槐樹的影子被拉的很長,樹下十多張桌子已經擺開了,有二十幾個七八歲的孩童,坐在桌子前,搖頭晃腦的讀著詩經。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在一片稚氣的誦讀聲中,羅老推開了院門,想到了明家那小子和一個女子離開時的情景不由得笑了起來。輕輕的跟這讀了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說完又看了一眼旁邊的陸潼,眼神中頗有深意。
“子安,你也不小了,該娶妻了。”
陸潼笑著搖了搖頭,恭敬的回答:“嗯,有勞老師掛心了。不過……”
羅老坐了下來,不知為何嘆了一聲氣。
“他寫的的那些東西始終是影響了你的,雖然在我看來確有些偏激了。我以為你只是欣賞他的才華唉……”
他常常的嘆了一口氣,臉上露出了憂慮的神色,又道:“既然你想去開封,我也不攔你,大丈夫當志在四方,這也沒什么好說的,但是方今天下群雄割據,戰亂頻頻,人命更是賤如草芥,此去開封路途甚遠,定是困難重重,況且那石敬瑭名聲……你可想好了?”
陸潼沉默,堅定的點了點頭。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