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大帥旁聽
第二天徐德又是被常遇春叫醒的,常遇春和湯和出早操的時候把徐德叫了起來,告訴他該去當教書先生了,徐德萬般無奈之下才起了床。上午教書,下午練武,在夢里也要練武,讓他的精神感到不一般的疲憊,不過好在他知道現在的所有付出對將來都是非常有必要的,當然,這也是他沒有辦法才這樣的。
心里打著一萬個不愿意,徐德還是掙扎著起了床。
匆匆洗漱了下,又從伙房里拿了兩個饅頭,就這樣啃著饅頭,徐德來到了書房。
剛走到書房門口,饅頭也剛好最后一個塞到嘴里,推門進去徐德傻了眼,怎么郭子興也在里面。徐德連忙咽下嘴里的饅頭。
“大、大帥早呀!”
只見大書桌的側面擺著一張太師椅,太師椅邊上立著一半人高的小方桌,郭子興真悠悠然的坐在太師椅上喝著茶。
“先生早!”兩個小女孩見徐德開了門,齊齊得站了起來請安。
“啊早,馬秀英同學早,張茹雪同學早!”徐德邁步走了進去,“大帥您今天怎么也來了?”
郭子興頭部微點,“今日閑來無事,來聽聽先生都給兩個孩子教點什么。”
啊?這是怕自己帶壞兩個小女孩嗎?果然還是對自己不放心啊……
從兩女孩子中間走過的時候,徐德能感到馬秀英似乎在偷偷得憋著笑。
“大帥,您怎么不坐上頭呀?”徐德小心翼翼得問。那才是你的位置呀,難道當著你的面還讓我坐那?你不是要玩我吧?
“唉~”郭子興拖著聲音說道,“現在你才是先生,這半天時間內那是屬于你的位置,本帥今天只是來聽聽,你可不用管本帥。”
聽郭子興這么說,徐德慢慢的走到書桌后面,看向郭子興,“那我坐了?”
“但坐無妨。”郭子興笑道。
徐德一屁股坐了下去,今天這是鬧哪出呀?公開課嗎?
算了,也不去多想,于是他開口道,“兩位同學也都先坐下吧。昨日教你倆的百家姓,你們都還記得嗎?”
“記得。”馬秀英站了起來,把昨天教的幾句百家姓給背了一遍。
“嗯,不錯。”徐德點點頭,這小妮子記性還不錯,隨后他又轉頭問張茹雪,“張同學,你也還都記得嗎?”
被點到名的張茹雪臉一下子又紅了,但還是很大方的站了起來,點點頭背誦道,“趙錢孫李,周吳鄭王……”背完頓了頓,又把那天課后問徐德的帶“郭”的那句也背了一遍,“賈路婁危,江童顏郭。”
“好一個‘賈路婁危,江童顏郭!’”
坐一旁的郭子興突然撫掌嘆道。
徐德被嚇了一跳,“大帥?”
意識到自己打破課堂紀律了,郭子興不好意思的笑笑,“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是本帥唐突了,打擾先生授課了,你繼續,你繼續。”
徐德當然不好去多說郭子興什么,就當沒這回事發生,而是擺擺手讓馬、張二人都先坐下。
“你們背得都挺好,等下我會繼續教你們念后面幾句,不過話說回來,你們知道《百家姓》的由來嗎?”
馬秀英與張茹雪都是紛紛搖頭,就連郭子興也是一臉未知的在認真聽講徐德的話。
徐德笑道,“《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錢塘的一個書生所編撰的蒙學讀物,將常見的姓氏編成四字一句的韻文,很像一首四言詩,雖然它的內容沒有文理,但讀來順口,易學好記。而你們現在剛學,這個《百家姓》恰恰好正是你們現在學起來較為輕松的一篇好文。”
“爹爹,你軍營里人的姓氏都是在《百家姓》里面的嗎?”馬秀英突然插話。
“胡鬧!課堂之上怎可隨意說話!”郭子興出聲批評起馬秀英。
徐德心里不由得嘀咕了一句,你剛才不也這么插話的么,現在倒說起別人來著。
不過想歸想,徐德嘴上卻說,“沒事沒事!”徐德連忙擺手,“我上課比較隨意,學生愛提問題是好事情,我們這樣相互的互動可以更好的加深兩人對學習的印象。”
“哦,既然這樣,那好吧……”郭子興說道,他這才放心得回答馬秀英的問題,“沒錯,為父的部隊里所有人的姓氏都是在這《百家姓》里面。”
“奧,還真是這樣。”馬秀英毫不在意養父剛才的批評,像個沒事人一樣的點著小腦袋。
“嗯,是的,幾乎我們現在能接觸到的人的姓氏,都會出現在《百家姓》里面,只是你們還沒念到后面部分而已。”徐德也幫忙解釋了一下。
想到郭子興既然在這里,徐德不由得想向他要個幫助。
“大帥,我有件事想向您請示一下。”
“你說。”郭子興愕然,怎么上課上著要向我請示。
“是這樣的,我教兩位大小姐習文,但是并沒有什么書籍可以讓她們照著讀,大帥可否派人去鬧市上買一些回來。”徐德說道。
“哎呀!是本帥疏忽了!”郭子興拍著大腿,本以為自己把書房騰出來,把徐達這個老師也準備后,就可以教兩位小女習文了,沒想到這書房內書籍雖多,卻遠遠還不是兩女能夠學習的地步,他老臉一紅道,“這個沒問題!待等下本帥就派人去買!”
徐德站起身來行了一禮,“多謝大帥!”
隨后他坐了下來對二女說,“《百家姓》就等大帥派人把書買回來后,你們照著書年,那樣會好一些。今天,要不我就教你們《弟子規》吧!”
“《弟子規》?”郭子興有點不明白。
《弟子規》是依據孔子教誨編成的學童生活規范,形式為三字韻語,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愛,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和教育價值。但它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韻文。
而這時候還在元末時期,要早與《弟子規》的誕生時期,所以郭子興不明白是理所當然。
徐德解釋說,“《弟子規》是采用《論語》中的‘學而篇’‘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撰而成。”
徐德的解釋,郭子興尚聽得懵懵懂懂,而對于二女來說,更是天書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