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崔佑被從睡鋪上叫醒,帶到太守府的后門旁的一個亭子里,里面一個修長的身影已經候在了那里。此人正是王寧。
王寧悠悠地開口道:
說吧,你想從我這里得到什么?
崔佑趕緊說:
草民不敢。
王寧冷哼了一聲道:
既然這個時候找先生過來,就不要再拿那些虛言相待了。崔先生向來自命清高,我曾主動請你為我效力你都不肯,可是為什么今日,為什么又主動惹起我的注意?
王寧此言不假,那使馬受驚的石子正是崔佑做的手腳,試探小義的功夫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確實像從王寧身上下手,查出窺視自家院子的內幕。于是,頓了一下,改口道:
草民確實是有意要在公子面前展露一番,希望得到公子賞識,讓草民能夠有幸為公子做得一二件事,得些薪米銀兩,好養活家中親人。
王寧一聽,不禁冷冷地笑道:
親人?據我所知,崔先生可并無親人在世。
崔佑沉靜地說:
實不相瞞,母親生前,已經給草民訂下了外鄉好友之女,如今草民已將未婚妻接到家中。現在草民服役在此,未婚的妻子并家嫂在家亦為了交貢的紅帛之事操勞,田里又將荒蕪…
王寧喝然打斷了崔佑的話,崔佑只得趕緊拱起手來,等候開罪。
只聽王寧氣憤地說:好,好,你的未婚妻?那么我問你,你的未婚妻叫什么名字?
崔佑定定地說:草民未婚妻名叫蘇筠娘,是先父生前好友蘇謹道之女。
王寧的一雙手早已將玉扇扇柄捏地咯吱作響。
崔佑聽在耳里。
王寧似乎嘆了口氣,許久方道:罷了,是我的事使得你們平添了許多負擔。你且回去,明日去找小義便可。
末了,又對著崔佑說了句:沒有養活人家的本事,還娶什么妻!
崔佑啞然。
王寧大踏步沿著甬道走進了太守府的大院深處。
第二天一大早,小義便過來給崔佑安排活計。他不用在工地修路了,有了別的差使,加入了太守府在外面采買置辦的隊伍里。除了活輕了,可以有些體面了,作為太守府臨時雇來籌辦婚事的工人,還能夠得到一些工錢喜錢乃至喜事辦妥之后的賞錢。其他的民丁們煞是羨慕。當然,和崔佑一起被選上做短工的還有丁小井和另外二個精明健碩的小伙子。大家紛紛用羨慕的眼光,看著他們丟下勞具,看著去太守府的門房里領了統一的衣服,看著他們跟著管事的人走遠。
被選上的人換上了太守府里臨時家丁的衣服,還恍然如同做夢,管事的安排好活計走了,丁小井拉著崔佑道:
崔九崔九,你快掐掐我,我怎么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呢?
崔佑捶了丁小井的臂膀一下,道:
當然是真的,到時候掙得的銀子也是真的。
崔佑心里并不高興,這和他預想的不一樣。當然,也是他低估了太守府的門檻,像他們這種來路不明的山野村夫,幾乎是沒有機會踏進太守府的。他們需要做的是一直在外面的街市上采買置辦婚禮所需的物品;或者是在各大達官貴人的府宅之間擔任運輸搬運禮物的工作,到了各大府宅的門口,自然有人交接,他們是進不去的。而那些能進入各大府宅,能近得了主人家的身的,都是層層篩選出來或是從小就慣常跟著的奴仆。
對于崔佑,王寧也是存了一份心思。杜若在他的家里,以后,以后可能成為他的妻子,這些都是王寧既不愿發生,又慶幸發生的。
他愛過的,一直沒有忘記的,曾經差點結為夫妻的若兒妹妹,要成為崔佑這個村夫的妻子,他心內十分不痛快。
可是,畢竟是他辜負了若兒妹妹,此生也沒有再和若兒妹妹廝守的可能了。如今,能有個像崔佑這樣的英雄男兒照顧她一生一世,他知道自己應該為若兒妹妹高興。因此對于崔佑,他不恨,但是也不喜歡,所以他并不是很愿意見到他,尤其是在自己這大婚的日子,看見崔佑,他就想起了若兒妹妹。再說,如果父親知道了崔佑,知道了崔佑和若兒妹妹的關系的話,那就更麻煩了。可是他又不忍心若兒妹妹吃苦,又不能直接正大光明的給他們銀錢,這樣反而會使他們懷疑。于是就使了這個折中的法子。
一通緊鑼密鼓的建造之后,大路平整通達,太守府上下一新。五月十八這一天,全城張燈結彩,每一條大路上都鋪上紅毯,紅綢子裹在了道邊的每一棵樹上,街邊的店鋪、門戶也都統統披紅掛彩,那太守府更是被裝點的如天宮一樣,大門敞開,喜氣洋洋,人頭顫動。
太守大人再次成為尊親,高坐在大堂內,只等著佳兒佳婦前來敬拜。
在眾人的一片贊嘆祝福聲中,突然一個小家仆從門外跌跌撞撞地跑來,眾人大驚,王進也馬上站了起來,指著小家仆罵道:
畜生,大喜的日子,慌慌張張做什么?
那太守家的小家仆也是見過些世面的馬上掌起自己的嘴道:小的太高興了,亂了神了。
王進示意他下去。自己又端起茶杯,請了請眾賓客,也沒有耐心再略坐一下,便借故回了內堂。
那小家仆正搓著手跳著腳在盼著,見著王進進來,馬上跪倒在地,痛哭流涕地道:
新娘子…新娘子…被劫走了。
什么?王進一聽,腦袋立馬轟隆一聲炸開了。掰起小家仆的肩膀問道:
什么人干的?少爺呢?
小家仆哭道:
也不知道是什么人,人也不多,約有五六個人,少爺帶著咱們家的人追去了,小的回來稟報老爺。
王進松開了小家仆,額頭上滲出汗來,腦子里思襯道:
五六個人,五六個人,五六個人就敢光天化日搶劫當朝宰相之侄一州太守之媳,是誰?誰有這么大的膽子!
宰相府呢?他們知道了嗎?
小家仆依舊哭著回道:
他們送親的人也回府報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