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工匠領命之后,就看見他用一個小鐵錘敲掉了堵住的鐵塞子。
掌管火爐子工匠隨后開始釋放鐵水,頃刻之間,只見通紅的鐵水就從那個管子當中慢慢流出,然后緩緩進入到池子當中。
只見這鐵水流動性并不太強,屬于半液態,這是由于煉鐵的原料采用的是木炭,溫度達不到讓其變為全液態。
數名健壯無比的工匠,這時已經站在池子邊的矮墻上,他們當中有兩個人往里面撒些礦石粉,另外兩個人拿著長長的木棍,開始攪拌鐵水。
由于這只是半液態的鐵水,流動性不強因此攪拌非常困難,力氣小了不行。
木棍自然越攪拌越短,不過它本身有好幾丈長,稍短一些并不影響使用。
看見他們往里面撒礦石粉,高殷心想,古人非常有智慧,這應該有兩個好處,一是減少里面的碳含量;
因為鐵礦石里面的氧會和生鐵里面的碳結合,變成二氧化碳蒸發掉,這些化學知識高殷非常清楚。
第二,應該會發生一定量的化學反應,適當保持鐵水的溫度,當然,它這個溫度提高有限,畢竟是在敞開的空間,溫度下降極快。
這就是古代把生鐵變為熟鐵的過程,實際上非常簡單。
很明顯可以看出,他這個熟鐵,和自己那個世界的熟鐵相比,應該相差很大。
因為鐵水沒有變為全液態,再加上人工攪拌非常不均勻,根本就不能保證里面的碳全部被氧化掉------也就是碳與氧氣發生化學反應變成二氧化碳。
再說,他這個碳含量也沒法進行檢驗。另外一點,由于這種攪拌方法非常原始,顯然無法保證攪拌均勻,局部有可能變成熟鐵,碳非常低。
而有些地方碳含量可能依舊很高,甚至比高碳鋼還要高也完全可能。
……
由于池子是敞開的,加上這半液態鐵水溫度也不算太高,因此鐵水的溫度很快就降低,攪拌變得非常困難,幾名工匠就停止了操作。
接下來幾個人就開始對已經炒好的熟鐵開始切塊。
高殷心想,看來這炒鐵很簡單,過去炒鋼法肯定就是這樣操作的。
顯而易見,這種方法最終效果非常差,基本上不怎么可能冶煉出可用的“鋼”,還需要二次加工,遠不如百煉鋼來得實在!
他心想,如果要“炒鋼”,那就不能讓它隨便降低溫度,最好是做一個封閉的爐子,把這鐵水裝起來,而且還要想辦法把鐵水變成全液態。
后世的高爐煉鋼肯定就是在爐子里進行的。
當然,現在齊國已經開始全面推行焦炭煉鐵,鐵水變為全液態很容易就辦到,這里也會很快開始執行。
如果控制好攪拌的時間,也許就能用很短時間制造出高質量的“鋼”,比綦毋懷文的灌鋼法效率不知道高多少倍。
不過,設想雖然簡單,因為自己是非專業人士,要實現起來恐怕會很費時間,估計沒兩三年搞不定。
高殷看完之后,就走出了作坊,來到院壩當中。
“綦毋公,朕突然間想到一個或許能夠快速提高煉鋼效率的辦法,綦毋公就主持人試一試!”高殷說道。
啊?快速的煉鋼法?
綦毋懷文一聽,立刻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一輩子都在搞這個事情。
“請陛下明示!”綦毋懷文說道。
“綦毋公,朕想,……”高殷把自己的想法說了。
綦毋懷文一聽,連連點頭:“嗯,陛下之言有理,完全值得一試!自從用焦炭煉鐵之后,臣已發覺鐵水的質量提高很多。
這些日子,臣除了監督修建多寶城之外,也一直在想能否有其他的方法煉鋼,可是毫無頭緒。
不過,制作這樣的爐子非常麻煩,沒有兩三個月完不成,請陛下萬勿著急!”
“朕當然不著急,反正綦毋公現在的灌鋼法已勉強夠用!”高殷點點頭。
接著,綦毋懷文就安排劉監開始燒制焦炭,改用焦炭煉鐵。同時,又教授他們如何制造風箱。
綦毋懷文已經在鄴城附近推廣幾個月,焦炭煉鐵技術日趨成熟。
劉監早已經有所耳聞,早就想把那個技術學過來,一直沒得到機會。
今日聽過介紹之后,自然恍然大悟:“多謝綦毋公教授方法,卑職接下來就試!”
綦毋懷文搖搖頭:“焦炭煉鐵法是陛下發明的,你應該感謝陛下!”
“多謝陛下神技!”劉監一聽,倒是有幾分意外。
……
高殷占領河東后,準備先在這里推行科舉,選拔一批當地寒門子弟,以此來籠絡人心,穩定對河東的統治。
北魏雖然是鮮卑人統治,不過自從孝文帝遷都之后,漢化非常徹底。
單說政治上,各種政治制度幾乎全盤照搬晉代,然后進行了一定改進和發展。
因此,現在做官的人主要有以下幾條途徑:
其一,軍功。這一點不用細說。
其二,直接入仕。這一點就關系到‘九品官人法’,也就是由各州郡的“中正”,根據讀書人的出身背景、才學、品行等等,來評定讀書人的等級。
然后根據評出來的等級,給予相應的官位。
在這種條件之下,高門大族子弟多半會進入一品、二品,注意,這是評定讀書人的九品品級,并不是官員的品級。
而一般的寒門,即便讀書成績再好,最高也只能評到三品。
如此一來,做官起步就差了很多,也許一輩子都趕不上,因為很多清職(相對于事情繁雜的事務性崗位)都只提供給高門出身的人。
普通寒門學子,大多只能在郡、縣小官和京城一些事務性的低級職位辛勞一生,要想做到顯赫的位置幾乎沒有任何可能性,除非你有軍功。
第三,察舉。只要你有真才實學,就可能會有人推薦你出來做官。
不過這還需要朝廷考試“策論”,而且考試還是比較嚴格的,并不是有人推薦你就行。
另外也要強調一點,察舉制同樣與本人的出身有極大關系。
門第越高,更容易得到更好的位置,這一點與直接入仕相同。
第四,征辟。刺史、王公、將軍等等高級官員,他們大多會招聘部分文職幕僚,武職也有可能,這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入仕途徑。
第五,學生畢業入仕。當時齊國已經有國子學、太學、四門學、算學、律學等等。
這些學生幾乎都是官員子弟,他們入學就具有一定的品級,畢業之后就可以授予相應的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