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殷知道,有時決定戰爭勝負的往往是一個很小的細節。
古代,役病有時是決定一場戰役的決定性因素,比如有人認為赤壁之戰有可能就是瘟疫造成的。
高殷把自己要加強衛生管理的事情對鄭子默說了。
鄭子默道:“陛下,微臣已按照對鄴城京畿軍的衛生管理要求,下達了若干命令,應該并無大礙,請陛下放心!”
高殷搖搖頭:“命令歸命令,關鍵是如何落實到位。京畿軍是長期駐扎于當地的駐軍,他們執行相關規定可松散一些。
不過此地不同,役病一旦蔓延則非同小可,因此必須嚴格執行朕的規定。
朕現在就親自制定幾條規矩,明日下發執行:
第一,飲開水。從今日起,讓每個大營營主抽調五十人,專門負責燒開水供應軍士,嚴禁任何人喝生水。
當然,具體人數可酌情增減,以滿足實際需要為前提。此條由各營營主執行,可朱渾將軍監督。
第二,傷病營搬遷。將傷病營設在汾水北,與駐軍進行隔離,最大程度避免感染時役。
傷病營必須在三日之內建成,先期規模可小一些。此條由鄭公負責安排人執行。
第三,驅蚊。朕下來給你們一個驅蚊香配方,馬上在附近組織草藥加工,要認真驅蚊。此條由鄭公負責安排人執行。
第四,茅廁。茅廁也要加強管理,三日一填。各營營主負責,鄭公負責派人監督。
第五,軍營水溝。軍營周圍的臭水坑必須填實,爛菜等等垃圾不準亂扔,洗鍋洗碗水統一進入暢通的溝渠,每日安排人定期清理。
軍營中再多備一些石灰消毒,朕將另外劃撥一筆費用。此項由各營營主負責,鄭公負責派人監督。
第六,亡者。所有死亡者必須以最快的速度深埋,康將軍帶人負責,鄭公負責派人監督。
第七,衛生校尉。以吏部名義立即任命二十名臨時管理衛生的‘衛生校尉’,由六品軍官充當,每大營一人或兩人,監督上面幾條規矩。
這二十名衛生校尉由護軍將軍綦連猛負責管理,若有人不認真執行,按照違背軍令處置。
第八,宣傳部祖侍郎負責宣傳衛生管理之重要性。整個軍營衛生管理工作由鄭公全權負責,流刑以下準便宜行事!”
“遵旨!”鄭子默一聽,心想,看來皇帝這回真下了決心,否則不會講這么細講這么多。
雖然以往也強調過要盡量喝開水,不過這制度確實執行得不好,原因很簡單:
做飯都是以十人為一“火”的單位,很多人都不愿意單獨燒開水,因為那太麻煩,直接喝生水更省事,而且這也是農村的老規矩。
如今每個軍營單獨抽出五十人來做此事,此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被蚊蟲叮咬有可能生病,高殷以前私下對他們講過此道理,還說南方的瘴氣也是由蚊蟲叮咬引起,也不知是真是假。
不過真假并不重要,因為高殷既然下達了口諭,那么這幾條規定都必須嚴格執行下去。
……
安排完鄭子默的事情,高殷心想,鄭子默事情太過于繁雜,還得再配一名司馬,分擔部分工作。
讓誰來擔任呢?
祖珽資歷不夠,而且他主要負責起草詔書和宣傳工作,不宜過多參與軍事,而且此人也不夠清廉。
想了想,他決定啟用隨軍的兵部侍郎崔昂。此人五十二歲,出生于山東首席望族。
他非常有才華,為人也清正廉潔,曾經擔任過尚書仆射,父親高洋和伯父高澄對他都非常信任。
不過他和楊愔關系不好,幾個月前被楊愔免了職。
這次自己趁著尚書省六部改革的機會改革的機會,給他封了一個四品的兵部侍郎。
回到大帳之后,高殷就把崔昂叫了過來,一下子給他升了兩個三品職:
散騎常侍、司農卿,同時擔任行營司馬,免掉了兵部侍郎。
司農卿主要是管理天下倉儲、糧草(古代稅收里面包括‘草’,用來喂牲口)。
軍隊出征之時,一般都會帶上一個司農少卿,由他們負責糧草。
高殷主要讓他負責監督軍紀、后勤等等事務,鄭子默主要負責文案、兵員、兵甲和統籌全局。
隨后,高殷把主要的文官和大將都召集起來,討論如何攻擊玉璧,參會的有將近三十人。
這里面,有十八位將領和文官都曾經參加過上次的玉璧之戰,包括祖珽,他當時是高歡的丞相府功曹,備受器重。
他還曾經給玉璧城守將韋孝寬送過信,勸他投降,當然被言辭拒絕。
段韶作為這一次攻城的總指揮,首先介紹了高殷的攻城方案:地道戰。
由于事先做了工作,這里大多數人都知道高殷有了破城之法,大致就是采用地道戰。
不過,具體如何操作,大部分人心中無底,特別是剛剛擔任司馬的崔昂更是一頭霧水。
只見段韶讓人搬出了一個事先準備好的模型,準備開始講解。
此模型是按照一定的比例,模擬的玉璧黃土臺原的真實形狀,上面也有一座真實的“玉璧城”。
不過在那一座城下面,人們看到了一些很奇怪的東西:下面似乎被掏空了,幾排木柱,支撐在上面的城墻。
同時,旁邊還有一個巨大的木箱子,他們知道這個就是高殷新發明的“風箱”。
“諸位,這種模型是祖侍郎、唐侍郎二人親自指揮制作,比例十分精準。
此城位于黃土臺原之上,城中駐扎重兵,易守難攻。神武帝當年在此地就吃了大虧,抱憾終身。
不過,諸位想必都知道,此城雖然十分堅固,但是他同時也有一個致命缺陷:沒有護城河,同時又全部建在黃土之上,便于挖掘地道。
有鑒于此,地道戰破城才是唯一的方法。當然,神武帝以前也曾經使用過,掘了十幾條地道,最后都功虧一簣。
如今,陛下偶然間發明了一種神奇的地道破城法,此法未見任何古書記載,估計也從未有人使用過,就是這樣操作的……”
說完,只見他開始拆掉那些城墻下面的木柱,開始人們還沒有發覺有何異樣,不過當那個木柱拆掉一半多之時,突然嘩的一聲,上面那座城的城墻塌掉了!
眾人一看,自然非常驚異,覺得這個辦法真的可行。
不過也就轉眼之間,很快就有一人高聲提出了異議:
“陛下,此法似乎神武帝以前也使用過,效果并不佳,陛下何苦又要重蹈覆轍,臣以為,此計劃成功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