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跟著父親去城里賣西瓜,害怕同學會看到我,就拼命地將自己隱藏起來,一路心驚肉跳。現在想來那條路綠樹成蔭,陽光颯爽,若不是我害怕面對自己的不完美,一定能看到許多美好的景致,那條路,正如其他的所有路,從來都不應該被逃避。
我曾經聽過一段故事,一家人圍著6歲的兒子問他的理想,兒子說他想當醫生。外婆說醫生好,社會地位高。奶奶說待遇也不錯。爺爺說除了工資還有其他的收入呢!外公說更重要的是以后找對象方便。爸爸聽后,滿意地問兒子為什么想當醫生。他說:“不是說醫生可以治病救人嗎?”?
社會這個大染缸把大人變得眼中只有金錢,然而沒有被社會這個大染缸浸染過得孩子眼里卻是滿滿的善良。
可惜孩子的理想也是建立在世俗的物質基礎上的,如果沒有這些世俗的大人養著他,他就不會想救人了,他會想生存。
社會是惡趣味的,在你年幼時用美好的憧憬拉你入坑,等你進坑了再用現實一巴掌接一巴掌把你打醒。
長大了,我們都被欲望撕扯的支離破碎,我們忘記了當初學醫是救人,忘了娶她是為了愛她組成一個美滿的家庭,忘了我們當初談論理想時從心里流露的真誠笑容。我們不知不覺變得利益當先,選專業開始只看前景,看之后的工資,開始憤怒,抱怨對方的錯,開始忘記理想,直到在生命最后一刻才重新看清自己。
二十年后,他如愿以償做了醫生,給病人開著最貴的藥,收著病人家屬的紅包,醫院給他升職加薪,誰還會記得二十年前為什么想做醫生。
生活總是在把我們推向我們不喜歡的那一端,即使是親人,大多數苦口婆心都是要我們屈服于生活,麻木于平庸。
做了醫生以后,每天掙扎在值班和病歷里,每天算醫保,算藥占比,埋頭于病歷和查房,我都忘了我最初學醫的目的,是想治病救人來著,等我發現夢想和現實不一樣時,我竟然已經變成了這樣,這讓我連哭都哭不出來。
曾經我們那么小,但我們的世界好大。
如今我們長大了,可世界卻變的好小。
本以為長大會開闊眼界,不曾想瑣事的牽絆最終會使我們失去最可貴的本真轉而陷入功利的漩渦。
理想三旬:
一旬敗給年少輕狂的理想,
二旬敗給青澀無知的愛情,
三旬敗給滄桑寂寥的現實。
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會迷失了自己原本的方向。
我原來的夢也是這樣,如此美好日子久了,自己的夢被淡忘,被歲月誤導,做了自己不想做的人。
羨慕你們這些歷經歲月還保有熱血堅持夢想的人,活的久了,我現在的理想大都是為了錢。
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不喜歡錢,但錢能帶給我想要的,錢不是目的,它是我達到目的的工具,我要用一種世俗的方式完成我的夢想,過上我的理想生活。
有一天小朋友問爸爸:“小孩子為什么不能喝酒啊?”
爸爸答到:“因為小孩子不喝酒也很快樂啊。”
我們討厭世俗,然而我們都變得世俗。
想做一個很酷的人:一個擁有正直,勇敢,善良,誠實,寬容,有深度的人。
可是還是在隨波逐流,你善良,別人覺得好欺負,你真誠,別人覺得你傻,這個世界真的會好嗎?
也許你會被打壓、被誤解、被遺忘,被流言和黑暗攜裹著卷向未知的彼方,但是你只要向著光亮那方,逆風飛翔、橫沖直撞,總有一天會沖出烏云,到達你想去的地方。
時代總會有錯,但是懷著愛的人沒有錯!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portraitimg/2019-08-04/5d4608313ec2b.jpeg)
木繁森
我曾在一棵枯死的竹子邊看到過一句話:我并不怕長大,只怕長大后變成自己討厭那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