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天蒙蒙亮,杜仲房里亮起了燈。
杜母年紀大了醒的早,聽著動靜并不愿理會。慢慢飄來燒柴的煙火味兒,又飄來食物的香氣,暗自納悶今日高瑤娘怎的這樣勤快,天剛亮就燒飯了。
忍不住披了衣裳出來瞧。
推開廚房門,那夫婦二人正埋頭呲溜吃著面呢。再一瞧,灶臺下的柴灰里一堆的雞蛋殼!攜著火氣把鍋蓋一掀,嘿,鍋里比臉還干凈。登時發作道:“多大的功勞,這天還沒亮就兩個人自己吃上了!還臥了這么多雞蛋。我攢了一冬,統共不滿一籃,昨兒個你充大方一氣兒給了仁禮半籃子,今兒個你們夫妻又吃了五六個。這可是俺從你爹牙縫里擠出來的,你說說你們,只顧著自己吃痛快了,連口湯都不剩給你老娘!”
高瑤娘只當看不見聽不著,抹抹嘴起身收拾桌子。
杜仲道:“娘,你要是想吃就自己煮了吃,這不是還有嗎?俺們吃點熱乎的好趕路,誰料到你也這么早起來了?”
杜母倒是一愣:“怎得這般急,不都是吃了晌午飯再走嗎?吃飽了嗎,再給你下碗面?“
“飽了飽了。抱著孩子不好趕路。昨兒個我跟東頭興子說了,他常去太和城賣菜的,請他順路捎上俺們,她娘倆個坐驢車也舒坦些。“
杜母乍然聽聞,失聲叫道:“什么?她們倆也要去?“
“爹沒跟您說?主家張羅著再請個婆子媳婦的幫廚,每月許半貫的工錢。俺想著這活計瑤娘也干得,左右家中沒甚活計,倒不如叫她去,也能照料我和興福。再說了,我把她娘倆帶走了,娘您和爹也輕省不是?“
杜母自然不滿:若讓兒媳婦走了,家里家外豈不都是自己一個人忙活。遂兩手一拍大腿,抹著眼干嚎起來:“老太太命苦??!養了兩個兒子,一個年輕輕就病死了,叫俺白發人送黑發人,留下兩個孩子,俺累死累活一個人把他們拉拔大了;一個成天不著家,娶的媳婦還要當個祖宗伺候著,這下可好,兩個人商量好了拋下兩個老不死的自個兒去享清福哩!“
杜仲拿話翻來覆去解釋半天,杜母越發哭天喊地鬧騰起來。終于將杜老爹吵煩了,推開門站在屋里喊:“嚎什么!雞都沒打鳴,半個村倒讓你給吵醒了。這事是我應了的,你既然起了就幫著收拾收拾,別吵得人不安生。“說罷一甩門,又回去睡了。
杜母果然不敢再大聲,恨恨罵杜仲:“養兒子做什么?娶了媳婦忘了娘!“
杜仲終于能脫身回房。
高瑤娘已然收拾妥當,正抱著睡著的閨女細細地看。杜仲笑道:“瞧你稀罕成這樣,這么個小臉,還瞧出花來不成?“
高瑤娘不敢大動,微轉頭沖他一笑:“咱閨女的小臉可比花好看多了。長大了不知多俊呢。“又問:“主家真要招工?可太是時候了?!?p> “哪里就這么巧了。我哄爹娘呢!“見瑤娘詫異,得意一笑:“不然爹能這么順當讓你跟我去?俺還不知道俺那老爹,有錢給他買酒,哪還有甚說的。你安心跟我去吧,年前主家就給我漲了一兩的工錢,只是我想著咱們也該手里留點銀錢,就沒跟爹娘說?!?p> 高瑤娘故作詫異:“我竟沒看出來,你肚子里還有小算盤呢?”
正說著大門口傳來拍門聲,杜仲道:'該是興子來了?!懊τ鋈チ?。
高瑤娘一手抱孩子,一手拎起收拾好的大包袱,慢慢往外走。
杜仲拉著興子,邀他在家吃早飯,興子連推吃過了。見高瑤娘出來忙迎過來接下包袱:“二嬸吃過了吧?咱們這可就要走了。這就是剛來的妹妹吧?嘿,還睡著呢,不吵她、不吵她?!?p> 說著送了包袱去門外的驢車上。
高瑤娘抱著閨女跟杜仲去杜老爹門前道別,杜老爹只道:“去吧!“并不出來相見。
杜母從廚房趕出來,手里捧著籃子,裝滿白菜、蘿卜、咸肉等物,那剩下的十幾二十個雞蛋也赫然擺在上頭。遞給杜仲道:“你當我老婆子貪嘴?還不是特意給你們叔侄倆留的。得了空叫興福回來看看。還有你啊,”瞅瞅高瑤娘,又道:“別只顧著自家快活,忘了鄉下還有你老不死的親爹娘!”
高瑤娘坐在驢車上,身邊堆著蘿卜白菜之類,知道婆婆這是拐著彎罵自己呢!她卻只盼著興子麻溜甩鞭子,趕驢快快地行,當下并不理會。
低頭一瞧,懷里的杜蠻不知什么時候醒了,睜著一雙懵懂的大眼睛,直愣愣地看著母親。高瑤娘也學著直愣愣看著她,越看心里越要化了一般。
進了太和城正是早市熱鬧的時候。
杜仲苦留興子同往客棧用飯答謝,興子推道還要趕早市賣菜,杜仲不好勉強,攙了高瑤娘下車,與其道別。
高瑤娘分出一只手捶捶后腰,笑道:“坐兩個時辰的驢車,倒比割一天的麥子還累。興子還能時不時上來坐會兒,你就只靠一雙腿,累壞了吧?”
杜仲“嘖“一聲:“當我跟你似的。七尺的漢子,這點路算什么?!?p> 高瑤娘知他有意調侃,如今離了杜家,心里松快,便也不與他計較。轉著腦袋四處打量,時不時說這里換了主家,那里多了鋪面,這家老生意了還這么紅火,那家剛開張的吧,瞧著不大景氣。
杜仲笑她:“你統共沒來過兩回,瞧你這做派,倒像是回你娘家了。”
杜仲在這處做工多年,都是熟識的,一路與兩旁的店家、攤鋪招呼不斷,又略買了些吃食,不過一刻鐘二人便到了仙客來客棧。
仙客來客棧在太和城里,說來也算是盡人皆知了。太和城地處京都泰平府正南,可說是泰平府的南大門,是以多客商行旅。仙客來客棧在前朝就有了,屹立其間已有一甲子,但這并非其興盛的主要原因。老板本姓顧,傳到孫輩,也就是上一任顧老板時,卻只得了一個女兒,于是招了女婿在家,女婿名喚方世承。
方老板祖籍江南,祖父輩都是走南闖北的行腳商人,他十二三歲便跟著四處奔波。因他為人頗有幾分豪杰義氣,是以各處都有相識舊交,且多行商。后來恰趕上本朝太祖皇帝攻打京城,被滯留在仙客來客棧,倒得了一段姻緣。
顧老板去后,女婿方老板接下擔子,多年經營,倒把小小的客棧擴了一倍。
高瑤娘細細打量,幾乎忘了挪步,無奈杜仲在前催促,不舍道:“你讓我好好看看?!?p> 正說著快步迎出來個瘦長的少年,一身利索的短打,腰間緊緊扎著的湛藍圍裙勒出細窄的腰身,肩上搭著白里泛黃的大抹布。臉上大大的笑容,雙眼熠熠生光透著機靈。近前先把手往抹布上那么一擦,接過杜仲手里的包袱等物,親熱道:“師傅回來了,家里還好?“見身后跟著個懷抱襁褓的婦人,遲疑道:“這位是……“
這個店小二名喚源哥兒,也可算作杜仲的大徒弟了。杜仲兩下里介紹了,源哥兒忙親熱得喚過“師母”、“妹妹”。杜仲又問了方老板,自去尋了。源哥兒叫另一個跑堂的小子照應客人,親自領了高瑤娘母女往后罩房去洗臉歇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