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清早,宮里就來了圣旨,宣劉牧進宮覲見。
對于劉牧而言,進宮面圣永遠是件讓人頭大的事情,因為你永遠無法揣測到朱元璋到底會問你什么問題,但每一個問題肯定都不好回答。
劉牧跟著太監來到了乾清宮外,太監進去通報完了,便被朱元璋叫了進去。
暖閣里除了皇帝和太子之外,還有李善長和李文忠,劉牧走上前去,行了禮:“微臣劉牧,見過陛下,吾皇萬歲。”
朱元璋把奏章放到身旁的案牘上,問道:“朕賞賜的你那本漢書讀得怎么樣了?”
果不其然,還是問到了讀書的事情。
“臣讀了一些,但還沒有讀完。”劉牧沒有把話說得太滿。
朱元璋欣慰地點點頭,便繼續說道:“多讀讀蘇武列傳,會讓你受益匪淺啊。”
一提到蘇武,劉牧腦海中便想到了在貝加爾湖畔牧羊的那個凄涼的身影。
劉伯溫,你大爺的,你不是說皇帝想讓我成為霍去病一樣的人物嗎,差點將我坑慘了,陛下想讓我成為蘇武這樣的人。
朱元璋并沒有繼續追問劉牧讀書的情況,在他眼里,劉牧雖然年紀輕輕,但卻是個極有分寸的人。
“今日朕召你前來,就是想問問你以工代賑的事情。”
李善長剛才還瞇著眼,一副要死不活的樣子,一聽到以工代賑四個字,便瞬間來了興趣。
以工代賑,這個概念,自己只跟張順說過,皇帝怎么會知道啊,難不成是自己那個傻徒弟殿試的時候走漏了風聲。
既然皇帝已經發問了,那劉牧就只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倘若有所隱瞞,那后果不堪設想了啊。
“以工代賑指的就是朝廷不直接拿出錢糧去接濟窮人和災民,而是朝廷出錢糧辦一些工程,像修黃河大堤了,修路挖溝了等等,災民通過勞動獲得救濟錢糧。”
朱元璋聽了連連點頭,一向嚴肅的他竟然少有地露出了笑容,整個人一副如有所思的樣子,問李善長道:“丞相如何看待此事啊。”
李善長拱手回答道:“啟稟陛下,此事神妙啊,一來,可以賑濟災民,二來,可以聚攏災民,不至于讓他們成為流民,三來,也可以為朝廷貢獻點力量,可謂是一舉多得啊。”
朱元璋拍著肚子,哈哈笑道:“丞相此言,甚合朕意啊。”
不愧是兩個人精,劉牧只是這么一說,兩個人竟然能想到這么遠。
“只是……”劉牧實在不想打擾皇帝的喜悅,但有些話不得不說啊。
一下子,暖閣里變得安靜下來了。
剛才還喜笑顏開的兩個人,此刻,臉上的笑容也凝固住了。
“只是什么?”朱元璋問道,果然天上不會掉餡餅的,這樣的好事,肯定會有諸多的限制。
“陛下,以工代賑雖然是個好方法,但此刻時機未到啊。”
“為何啊?”朱元璋還有些懵,這么好的方法應該越早推行越好,怎么能說時機未到呢。
“陛下可曾想過,現在的賑災糧少的可憐,災民們果腹尚是問題,倘若在拉著他們去勞作,干活,那等于要了他們的命啊。”劉牧不敢隱瞞,將心底的話全都說出來了,因為這牽扯到的是一條條人命啊。”
朱元璋一下子愣在了原地,剛才的喜悅一下子消失殆盡了,取而代之的是滿臉的殺氣,他重重地砸了一拳身旁的案牘,“朕明明已經撥了這么多錢糧下去,為何到了災民手里就這么點,難道被這些官員們給中飽私囊了嗎?”
幼年時的不幸,讓朱元璋對貪官污吏恨得咬牙切齒,對貧苦的百姓充滿了同情。
皇帝發怒了,暖閣中的眾人趕緊跪在地上,朱標寬慰道:“回稟父皇,并不是因為官員中飽私囊,而是災民有時候有些多,這錢糧分到每個人手里,便剩下不少了。”
聽了朱標的解釋,朱元璋心里的火氣消退了不少,但也新添了不少無奈。
大明剛剛立國,哪哪都是需要錢糧的地方,打仗耗錢糧,戰后恢復,籌建新城,這些都在耗錢糧啊,朝廷實在拿不出再多的錢糧用來賑災了。
糧食啊,這是橫在朱元璋面前的一頭斑斕猛虎,稍有不慎,就將剛剛誕生的大明朝吃掉。
朱元璋原本還對以工代賑抱有很大的希望,希望可以憑借這個方法來解決掉災民的問題,沒想到到頭來竟是空歡喜一場,難免有些失落,現在的當務之急,還是墾荒種田。
失落之際,朱元璋忽然間想到了一件事情,便說道。
“劉牧,朕怎么聽說你在莊上搞什么稻田養魚呢,效果如何啊。”
稻田養魚,在朱元璋眼里無異于癡人說夢,劉牧身為北方人沒種植過水稻,這情有可原,但是一想到被糟蹋的糧食,朱元璋還是很心疼,所以說話的語氣難免冷嘲熱諷。
劉牧有些頭大,沒想到自己稻田養魚的這件事情竟然也被皇帝知道了,果然消息靈通啊。
劉牧無奈,只能畢恭畢敬地回答道:“回陛下,微臣確實在搞稻田養魚,至于結果怎么樣,臣也拿不準,只能到收獲的時候,才能見分曉。”
“好,朕就等你收獲的時候,倘若有效果,朕會親自給你推廣,讓百姓增產,倘若沒有效果。”朱元璋的臉一下子拉下來了,接下來恐怕才是他要說得重點吧,“朕就罰你種一年莊稼。”
劉牧長吁一口氣,趕緊扣頭謝恩,這懲罰不知比殺頭流放好了多少倍。
朱元璋有些累了,便揮揮手,示意劉牧等人退下。
劉牧求之不得呢,正要拔腿想走,身旁卻傳來了李善長的咳嗽聲。
“丞相這是怎么了?身上的病還沒有好嗎?”朱元璋已經拿起了奏折,低頭批閱。
李善長搖搖頭,道:“謝陛下關心,臣已老邁,這兩日覺得身體越發的虛弱,還望陛下準了臣辭官歸居的請求。”
說到情深處,李善長竟然還滴下了兩滴渾濁的淚水。
朱元璋隨即一愣,他沒想到李善長竟然會在這個時候再次跟自己提出告老還鄉的請求。
“也罷,回家休息休息也好,傳朕的旨意,特許李善長辭官歸居,賜臨濠地若干頃,守墳戶一百五十家,賜佃戶一千五百家,儀仗士二十家。”
李善長有些驚呆了,他沒想到皇帝竟然出手如此闊綽,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么,只能拼命地跪在地上磕頭,謝過皇帝的隆恩。
朱元璋大手一揮,便讓眾人退下了,自始至終,他的目光都沒有離開手中的奏章,連李善長一眼都沒有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