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簽合同,手續不正規。
老楊被高薪吸引過去,最終發現不過是騙局。
可是,一切都晚了。
就算他再怎么悔不當初,可是當初不相信政府,終究還是結下了這個果子。
看到他被騙,白洛兩人相視苦笑。
原先還想著是不是投靠老楊去和水泥。
現在好了,這個選項可以直接排除了。
老楊罵罵咧咧了一陣。
最后,好不容易才收停下來。
看到兄弟倆臉色不對勁,他也看出了點什么。
“洛子,小浩,你倆這是咋了?”
“還能咋啊,老楊,我跟我哥也失業了。”
程浩藏不住事。
把來龍去脈,這段時間發生的一切,都告訴了老楊。
老楊一聽,也是替他們生氣。
“王八犢子,都他媽不是什么好東西。”
“他奶奶的,咋地做個好人,還他媽沒好報咯!”
替他們罵了幾句。
老楊也回歸了正題。
“洛子,你們現在也失業了,之后打算咋辦?”
“要不,跟哥哥我一起去找工作?”
“哥,要不跟老楊搭伙,一起去找找?”
“這……我再想想。”白洛有些犯難。
找工作是肯定要找的,但卻不是在這個時候。
他是個退伍軍人,有些東西,他比程浩還認死理。
沒道理,自己踏踏實實干活,做了一周的事情,結果反倒還扣了工資。
如果不把這事情解決好,他真心的咽不下這口氣。
深吸口氣,他腦子有點疼。
順手,翻開了手上的報紙。
“咦???!!!”
“你們看,這是什么?!”
突然,白洛有了新發現。
聽到他驚咦,老楊和程浩順著看過去,就看到了新買報紙上的碩大標題。
大標題:“支持全市勞動人民依法維權工作。”
小標題:“SH市勞動仲裁,勞動人民的權益保障。”
…………
于此同時。
SH市委大院。
此時已然是下班時間。
書記李強和應勇正在院里喝茶聊天。
(備注:本文為現實主義題材,但出于故事加工需求,時間線和政策線并不能完全工對齊整。為避免政策的延續性和閱讀的通暢性,故此在作品中,先行對領導層面做簡易化處理,如后續有出版需求,或相關政策需求需要修改,本人愿意配合對相關領導層面人物進行對應的現實線對齊替換工作。)
即便已經是下班時間,兩位市領導也總是喜歡探討一些工作上的事情。
李強書記擱下手中茶杯。
他回憶著黨中央的領導座談會內容說道。
“應勇同志,上個月的中央領導座談會議,關于農民工進城的問題,你有關注過嗎?”
“有的,李強同志。”
應勇想了想。
接著說道:“現在改革開放有些年頭了,全國各地的形勢都是一片大好,各地經濟建設如火如荼,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有奔頭,所以出現了很多農民工同志永遠進城務工的問題。
我是SH市,對于這個農民工進城務工問題,今年還專門下去做過實地調研,對此還是很關注的。”
“嗯,有過關注就好,中央對此很是重視,咱們上海作為經濟的領頭羊,不能忽視咱們的農民工兄弟啊。”
李強書記點頭。
他是負責政府工作的,主抓黨內事情。
不過,雖然不直接對外負責具體的常規行政職能工作,但對于SH市的建設,他也同樣喜歡跟主管經濟的SH市應勇同志探討。
都是基層出身,雖貴為領導,但也知道下面基層的不容易,知道百姓的所想所盼。
在領導崗位上工作,他和應勇同志這些領導干部,都不敢有絲毫懈怠。
“應勇同志,關于農民工進城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我們SH市有什么政策性支持和宣傳嗎?”
“有的,李強同志。”
應勇笑了笑。
他隨手把今天剛出來的晚報拿了出來,遞給李強書記。
“李強同志,你看這里。”
應勇笑著說道:“關于農民工兄弟進城的一系列問題,我們市委市政府都是做過調研的,其中很重要也是群眾最關心的一條,就是薪酬問題了。”
他對此很是有了解關注。
“其中,最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農民工兄弟進城,被拖欠工資的問題了。”
“是嗎?”
“是的,這點我專門去看過調研的數據情況對比。”
應勇接著嚴肅的道:“為了改善這一情況,經過各領導部門集體討論探討,特此對該問題進行了著重的研究。”
他指著報紙的這篇報道。
“我們不僅給各行政單位下了責任狀,而且還讓宣傳部配合政府政策,對拖欠農民工兄弟工資做了政策宣傳工作。你看這篇報道,就是對全市人民進行對應政策宣傳,支持全市勞動人民依法維權,用我們SH市的勞動仲裁制度,依法保障全市人民,特別是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兄弟的權益。”
“嗯,辛苦你了,應勇同志,我代表那些被侵害權益的勞動人民,謝謝你對此做的這些工作啊。”
李強書記起身,鄭重的與應勇握手感謝,感謝他對此的一番辛勞。
“李強同志這是哪里話,我是SH市,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我也是為人民服務嘛!”
對此,兩人相視一笑,相當欣慰。
這便是我黨的‘人民愛我,我愛人民’精神,如此的精神傳承,此時也響徹在改革開放的前沿征地‘SH市政府的領導班子’里面,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