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歷史

重行三國

第四十八章 魚山梵唄永流傳(一)

重行三國 香光莊嚴 2495 2019-08-16 22:22:26

  見到魏明帝下了不禁錮諸國通問的詔書,陳王曹植又上了一疏:“昔漢文發代,疑朝有變,宋昌曰:‘內有硃虛、東牟之親,外有齊、楚、淮南、瑯邪,此則磐石之宗,愿王勿疑。’臣伏惟陛下遠覽姬文二虢之援,中慮周成召、畢之輔,下存宋昌磐石之固。臣聞羊質虎皮,見草則悅,見豺則戰,忘其皮之虎也。今置將不良,有似于此。故語曰:‘患為之者不知,知之者不得為也。’昔管、蔡放誅,周、召作弼;叔魚陷刑,叔向贊國。三監之釁,臣自當之;二南之輔,求必不遠。華宗貴族籓王之中,必有應斯舉者。夫能使天下傾耳注目者,當權者是也。故謀能移主,威能懾下。豪右執政,不在親戚,權之所在,雖疏必重,勢之所去,雖親必輕。蓋取齊者田族,非呂宗也;分晉者趙、魏,非姬姓也。惟陛下察之。茍吉專其位,兇離其患者,異姓之臣也。欲國之安,祈家之貴,存共其榮,歿同其禍者,公族之臣也。今反公族疏而異姓親,臣竊惑焉。今臣與陛下踐冰履炭,登山浮澗,寒溫燥濕,高下共之,豈得離陛下哉!不勝憤懣,拜表陳情。若有不合,乞且藏之書府,不便滅棄,臣死之后,事或可思。若有毫厘少掛圣意者,乞出之朝堂,使夫博古之士,糾臣表之不合義者,如是則臣愿足矣。”

  這封疏的意思就是:藩王就算再有野心,也是自家宗族之人,而一旦權臣坐大,就會改朝換代。希望魏明帝看在宗親份上,起用宗親,確保國祚綿長。

  “豪右執政,不在親戚,權之所在,雖疏必重,勢之所去,雖親必輕。蓋取齊者田族,非呂宗也;分晉者趙、魏,非姬姓也。惟陛下察之。”魏明帝輕輕念誦著曹植疏中的緊要句子,來回踱著步子。“皇叔所言,高深遠慮,已經看到士族把持朝政弊端,一旦一家士族坐大,尾大不掉,到時除之不急,反招其禍。”

  魏明帝又回想起了曹丕托孤時的情形,“若真如父皇所說,這些藩王只盯著自己的大位,可這十多年來,藩王卻是越來越弱,食邑也越來越少,長此以往,以后沒了宗族的支持,我大魏江山……”魏明帝不敢再往下想了。他現在完全肯定,自己父皇實施的那些舉措,現在已經不適應了。

  然而,作為帝王,他又生出了疑惑:“陳王遠在東阿,為何能寫出這樣深謀遠慮有見地的疏文,并說若有不合,乞且藏之書府,這位皇叔果真了得。”魏明帝知道,當年曹丕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曹植,后來父皇登基,長期的爭斗,父皇處處提防著曹氏諸王,為了殺曹植,還搞了個七步成詩,若不是丁夫人力保,不知道有多少曹氏宗親人頭落地。

  魏明帝想起司馬懿那雙鷹眼,心中不樂:“當年太祖武皇帝說司馬懿鷹視狼顧,必有野心,若真讓其坐大,大事不妙。若將陳王任用起來,此人乃父皇對頭,也有朝臣議論。”想了一會,魏明帝有了計較:“來人,宣劉放、孫資!”

  劉放和孫資來到了魏明帝面前。魏明帝道:“這封奏疏,你們都看過了嗎?”“回陛下,我二人已閱。”“孫愛卿,你說說,應該如何答復?”

  孫資道:“藩王就藩,不得議朝政,如今陳王靜極思動,想讓陛下起用諸宗親,和先皇所制不合,臣認為,不必答復。”

  魏明帝點了點頭,道:“言之有理,只是我這皇叔,也是一片為國之心啊。”劉放道:“陛下,起用藩王,當徐徐用之,不可一步到位,若急切施行,恐朝局震動啊。”魏明帝道:“孫愛卿即下詔,優文報答陳王。此疏還有何人看過?”孫資道:“中書侍郎于臬,給事中郭謀。”魏明帝道:“此疏切不可外傳,若有泄露,引起朝中震動,朕決不輕饒。”

  過了半月,魏明帝下詔:“先帝著令,不欲使諸王在京都者,謂幼主在位,母后攝政,防微以漸,關諸盛衰也。朕惟不見諸王十有二載,悠悠之懷,能不興思!其令諸王及宗室公侯各將適子一人朝明年正月,后有少主、母后在宮者,自如先帝令。”

  這封詔書,意思就是:先帝曾經下詔若皇帝年幼,由母后攝政的,各位藩王不得留在京城,自己十二年沒有見過各位藩王了,畢竟是自己宗親,血濃于水,特令所有藩王嫡長子能夠在明年正月一起進京相見。

  這詔令,明面上是魏明帝想見見各位藩王,敘敘話,實際上卻是魏明帝以詔見藩王之機,控制藩王,并從中選取忠誠可用之材,壯大宗族勢力。

  士族領袖陳群自然嗅出了這其中的關鍵。朝會上,他站出來反對:“陛下天資圣明,若召見藩王,也不必一起召見,思念哪位就召見哪位,這也省去許多麻煩。”

  魏明帝笑道:“天下藩王,與朕是一家,一起召見,以示朕平等相待之意。”

  陳群道:“陛下,自先帝實行九品官人法以來,臣等夙夜在公,不敢稍有松懈,是追先帝之殊遇,以報之于陛下。若召見藩王成為常例,萬一藩王提非分要求,陛下到時許與不許,處在兩難,臣實不愿見也。”不少大臣齊聲道:“陳司空所言,乃是老成謀國,望陛下三思。”

  “陛下,陳司空所言,臣不敢認同。”這時,孫資站了出來:“陛下只不過想見見藩王嫡子,以全宗室血肉之情,陳司空卻不許陛下召見,如此離間親情,不知陳司空意欲何為?”

  陳群反擊:“臣一心為國,不敢有絲毫異心,孫中書此言,老臣實不知何所指。”二人在朝上爭論,司馬懿等人都不吱聲。

  魏明帝道:“朕相信陳司空公忠體國之心,然朕思念藩王,也是人之常情,朕意已決,此事不必再議。”

  劉放道:“陛下,陳王近來靜極思動,以臣愚見,不若派一人前往察看,視其所由,以觀后效。”魏明帝道:“言之有禮,誰可去一遭?”華歆出班奏道:“察看藩王,是宗正和太常之事。”太常韓暨出班奏道:“此臣等之事。然臣已老邁,不堪車馬勞頓,不能親至,不如陛下從中書省、尚書省各派一人,這里由太常丞去一人,三人成行,當為穩便。”

  魏明帝道:“就如卿言。劉愛卿,陳司空,你派何人?”劉放道:“中書省派中書侍郎于臬去。”陳群道:“尚書省派尚書鄭袤。”魏明帝道:“就定這三人,蔣濟,你禁軍派人護送。”蔣濟道:“遵旨”王肅道:“三人成行,敢問陛下,當以何人為主?”魏明帝道:“鄭袤有識人之明,曾任陳王文學,就以他為首。”眾人退朝。

  蔣濟派于亮和四名禁軍護送。于臬明白,魏明帝派禁軍去東阿,護送只是名義,若曹植應答不當,禁軍可以就近拿人。

  董昭府,董昭道:“德揆,此去陳王處,這陳王素為先皇所忌。陛下也是防之甚嚴,既然由鄭尚書領頭,你就充個數,不必出頭,免得一著不慎,前功盡棄。”于臬稱謝。

  太常丞拿了詔書,于臬騎了黃驃馬,身穿便服,腰懸佩劍,鄭袤已在東門等侯。在禁軍護送下,數人沿著官道,往東阿而去。

香光莊嚴

感謝書友20171125213915000的推薦前面有幾章的章目不知道什么原因,一直打不出來,更新也不行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