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現實

星辰故事在開始

帝45章 人皇伏羲八卦宗早讀道教圣典《道德經》人間解析40

星辰故事在開始 水火星辰海 4349 2021-02-05 08:13:03

    第31章恬淡為上

  【原文】

  夫兵者,不祥之器①,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②。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③,戰勝以喪禮處之。

  【注釋】

 ?、僦捍~,譯為“它”。

 ?、谔竦瓰樯希旱惶幹疄樯喜摺L?,心神安適。

 ?、燮骸吧W”字的誤寫,指對待、參加。

  【譯文】

  精兵利器,實在是個不吉祥的東西,人們都厭惡它,所以有道的人決不用它來解決問題。有道的君子平時居處就以左邊為尊貴;而在打仗時便以右邊為尊貴。兵器是不祥的東西,它不是有道的君子所用的東西,不到迫不得已而使用它,最好淡然處之。即使打了勝仗也不要得意洋洋,如果自以為了不起,那就是把打仗殺人當成樂事的人。而把殺人當成樂事的人,他也決不可能得志于天下。吉慶的事情以左方為上,兇喪的事情以右方為上。打仗時,兵權小的偏將軍在左邊,兵權大的上將軍在右邊。這是說明用兵打仗要以喪禮儀式來處理。殺人太多,應該以悲哀的態度對待;打了勝仗,應該以喪禮的儀式來對待死去的人。

  【導讀】

  兵器不是吉祥之物,戰爭不可用來倚仗奪得天下,有道君子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時候才會發動戰爭。戰爭通過殺人來實現目標,君子對它應淡然處之,戰勝了亦非可以值得驕傲的事情,要用喪葬的禮儀來對待它。

  【解析】

  這一章講的仍是戰爭之道,它是上一章的繼續和發揮,共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說明兵器是兇器,有道者不該使用它們。第二部分說明修道之君子,用兵若無仁德,便不能得志于天下。第三部分則強調了用兵的策略和心態,體現了仁慈之德,這是得志于天下的前提條件。

  在老子看來,兵器是不祥之器,因此要盡量避免戰爭。老子把對兵器的看法融入到自己的哲理之中,他認為戰爭是有悖于大道的,為得道之人所深惡痛絕。戰爭是不得已才運用的手段,和平的解決方式才是最好的。所以,在中國的古禮中,常常以喪禮的方式來對待勝利。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與上一章著重從結果的角度來講戰爭不同,這一章著重從禮儀的角度來講戰爭。按照中國古代的禮儀,主居右,客居左,所以居左有謙讓的意思,老子說“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課件老子主張君子在迫不得已的時候,也可以用戰爭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只是在獲勝時不要以兵力逞強,而是要對戰爭中戰死的人表示哀傷悲痛,并且以喪禮妥善安置死者。

  “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于天下矣”老子認為,任何形式的戰爭都是迫不得已的行為。所以,當人們參與戰爭時,應當以一種。恬淡的心境對待,即使勝利了也不要妄自尊大,如果妄自尊大,就表明自己是樂于殺人的人。對于所有樂于殺人的人而言,他們只能逞一時之強,絕對不能長久地得志于天下。

  在春秋戰國時代,國與國之間的相互攻伐是十分普遍的。老子所處的時代,戰爭規模越來越大,每次戰爭少則投入數萬兵力,多則投入數十萬的兵力,傷亡極其慘重。不管戰爭孰勝孰敗,在戰爭期間受危害最大的,永遠是普通百姓。每次發生戰爭,人們都要背井離鄉,四處逃亡。即便如此,君子在用兵時也要“恬淡為上”,即使打了勝仗,也不要得意忘形。這句話是對那些喜歡窮兵黷武之人的警告。所以,老子在這里談論戰爭問題,并不是為用兵者出謀劃策,而是為了反對戰爭。

  王弼《道德經注》

  王弼在此章未作注解。《道藏集注》本于本章末引王弼注說:“疑此非老子之作也。”今據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帛書老子甲乙本考證,均有此章文字,并無王弼注文混入。

  蘇轍《老子解》

  以之濟難而不以為常,是謂不處。

  用武力來拯救危難而不作為常用的手段,所以說不處。

  【經典解讀】

  一方面老子指出戰爭是不吉祥的東西,君子不會倚靠強力、通過殺人來奪取天下。他們對待戰爭的態度是淡然的,即使戰勝了也不會驕傲自伐,反而應懷著悲傷的心情,來表示自己不得已而為之,為在戰爭中死去的人哀悼。另一方面,老子也指出戰爭有時也是不可避免的,得道之人也不得不采取戰爭來除暴御敵。但他們發動戰爭并非為了殺人略地,“善有果而已”。正如《尉繚子》所說:“凡兵,不攻無過之城,不殺無罪之人……”

  老子的觀點得到了后世眾多兵法家的贊成,幾乎歷史上流傳的每一部兵書都要求統治者既不能濫用武力,也不能荒廢武力。如《吳子》上就說:“從前承桑氏的君主,只知道修德而廢棄武功,最后國家滅亡;有扈氏的君主,恃眾好勇,最后也導致國家滅亡。賢明的君主鑒于往事,必在內修文德,在外整治武備?!薄端抉R法》說:“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奔词怪鲝堃缘轮螄目酌现?,也不主張完全放棄武力,并進行了很多關于戰爭的論述。那些被視為古代賢君的商湯、周武都是以武力而奪取的天下。但他們因為是“以有道,伐無道”,順應了天下民心,更被贊為千古賢君。直到現在這種思想仍然是我國軍事思想的基礎,比如我們發展軍力,并不是為了恃強凌弱,不是為了侵略干涉別國,而是為了保護自己的領土不受侵犯,維護國家的主權獨立;發展核武器不是為了恐嚇周圍的國家,而是為了不受其他強權的威懾和脅迫。

  得道君子雖然也會發動戰爭,但他們在生活中從來不會將武力作為立身之本。為了表示軍隊、戰爭的特殊性,為了悼念在戰爭中死去的將士,即使戰勝了也要用喪禮來對待,以悲哀蒞之。聯系上章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老子對待戰爭的態度:戰爭,是不吉祥的事物,君子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時候才會使用它,在發動戰爭時要懷著哀閔之心,即使戰勝了也要采取喪禮的態度來對待它,倚靠殺人是不可能得志于天下的。

  老子的戰爭思想從未也永遠不會過時,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那些恃武逞強、以軍力欺負別國的行為是不得人心的。過分依賴兵力,窮兵·武最后只會給自己帶來禍患,走向窮途末路。

  【哲理引申】

  戰爭總是伴隨著死亡,《易》中師卦就說:“師或輿尸,兇?!绷餮Ю铩⒎偃f,是戰爭中經常出現的場景。世人皆有惻隱之心,所以君子在不得已發動戰爭之時,必將愛惜自己的將士,同時對失去抵抗的敵人也懷有憐憫之心。《日內瓦公約》就有明確規定要善待俘虜。然而,在古代有很多將領出于種種考慮,在戰爭時并沒有時刻懷著哀憐之心、惻隱之心,反而唯以殺死敵人為目的,甚至連放下武器的俘虜都不放過。

  商鞅變法讓秦國迅速強盛起來,但也自古就受到無數指責,其中最令后人齒寒的就是以首虜論功的政策,即秦軍在戰爭中砍下敵方的頭顱,來領取軍功。這雖然讓秦軍戰斗力迅速提升,同時也讓他們顯得十分野蠻,讓關東諸國既不齒又害怕。提到秦國的名將,最著名的就是白起,他因為殺敵之多,被后世稱為“殺神”。

  白起善于用兵,侍奉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任左庶長,領兵攻打韓國的新城。次年,白起由左庶長遷任左更,出兵在伊闕攻打韓、魏二國,俘虜魏國名將公孫喜,攻陷五座城池。此戰令白起名揚天下,使關東諸國大震,他本人也因功晉升為國尉。此后,他不斷率領秦軍攻打三晉,占領了上百座城池。

  除了攻城略地,更讓關東諸國害怕的是,白起帶兵還大量殺死敵人的士兵。伊闕之戰韓魏兩國士兵首級就有二十四萬;攻打楚國,奪取鄢、鄧、郢的戰斗也殺死楚軍十多萬;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前274年),白起率軍攻趙、魏聯軍,斬首十三萬,又與趙將賈偃交戰,溺斃趙卒二萬人。

  之后爆發了著名的長平之戰,白起戰勝紙上談兵的趙括,四十余萬趙國士卒被迫投降。這些士卒因為長期被圍困,已經疲憊不堪,沒有了抵抗能力。但看著黑壓壓望不到邊的俘虜,白起卻一時不知如何是好,以前他殺人雖多,但大多是戰場之上。而今這些趙國士兵已經放下了武器,而且饑餓疲憊毫無抵抗力,但如果將他們帶往秦國,這些士兵一定懷念親人,心向趙國,四十余萬人如果暴亂起來很難收拾,加上長期作戰,秦國的軍糧也無法滿足這四十萬俘虜的要求了。

  白起于是和手下的將領們商議說:“先前秦已攻陷上黨,上黨的百姓不愿歸附秦卻歸順了趙國。趙國士兵反復無常,不全部殺掉,恐怕日后會成為災亂?!庇谑乔剀妼⑺械内w軍俘虜騙至一條狹窄的山谷內,聲稱在這里扎營,以后會安頓他們。當夜趁著黑暗,秦軍忽然發動了偷襲,將這些毫無準備的俘虜全部活埋在了深谷里。只留下二百四十個年紀小的士兵回趙國報信,傳遞這個恐怖消息。秦軍先后斬殺和俘獲趙軍共四十五萬人,天下為之震驚。

  然而,白起散布的消息并未取得應有的效果,天下各國都看到了秦軍的殘暴無道,天下士人如蘇代、魯仲連等也為了聯合各國抵抗暴秦而奔走往來。當年九月,秦又發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趙邯鄲。王陵攻邯鄲不順,秦王又增發重兵支援,欲再次以白起為將攻邯鄲,白起對昭王說:“邯鄲實非易攻,且諸侯若援救,發兵一日即到。諸侯怨秦已久,今秦雖破趙軍于長平,但傷亡者過半,國內空虛。我軍遠隔河山爭別人的國都,若趙國從內應戰,諸侯在外策應,必定能破秦軍。因此不可發兵攻趙。”

  昭王改派王龁替王陵為大將,久攻不下。楚國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數十萬攻秦軍,秦軍傷亡慘重。白起聽到后說:“當初秦王不聽我的計謀,現在如何?”昭王聽后大怒,強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稱病重,并未立即啟程。三月后,秦軍戰敗消息從邯鄲傳來,秦昭王更遷怒白起,命他即刻動身,行至杜郵秦昭王以白起“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為罪名,派使者賜劍命其自刎。

  白起拿起劍自刎時,仰天長嘆:“我對上天有什么罪過,竟落得如此下場?”過了好一會兒,他又說:“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趙軍降卒幾十萬人,我用欺騙的手段把他們全部活埋了,這就足夠死罪了!”說完自殺了?!逗鬂h書》記載,白起死后,東方六國聞訊,諸侯皆酌酒相賀,慶幸白起之死。白起身為天下名將,卻因為嗜好殺戮而被天下人厭惡,最后也被賜自刎而死。可見樂殺人者,不僅不可得志于天下,相反還會招來不盡的禍患。

  無獨有偶,僅僅幾十年后,同樣又有一位戰功赫赫卻也因為殺俘而喪失人心的名將,這就是西楚霸王項羽。項羽連續在巨鹿、漳水打敗秦軍,秦將章邯不得已而向其投降。項羽于是立章邯為雍王,司馬欣為上將軍,率領秦軍為前部,繼續向關中進軍。由于諸候的士卒原來都曾在秦服過徭役,受盡秦兵的鞭撻,而今秦兵投降諸侯,諸侯兵都把秦兵當作奴隸來驅使,引起秦兵的不滿。行至新安時,有人告訴項羽秦兵存在不滿情緒,項羽召集手下將領商議,認為秦兵很多,入關中后如果不聽令,會引起非常大的禍患。于是項羽將秦降卒二十余萬全部在新安城南連夜坑殺。項羽的做法不僅讓秦地百姓對其痛恨不已,而且也讓其他諸侯看到了他恃強、嗜殺的真相。最終,英雄一世的西楚霸王,被天下所拋棄,成為歷史上著名的悲劇英雄。

  白起、項羽都是攻必克、戰必勝的千古良將,卻都因為嗜殺而以悲劇收場??梢娪锰煜抡?,必須心懷天下。能治理百姓的人,一定懷有仁慈、惻隱之心。依靠武力只能取得暫時的強大,而不可能得志于天下。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祥云县| 凤庆县| 剑川县| 左贡县| 东山县| 麻栗坡县| 浑源县| 武清区| 长垣县| 库尔勒市| 恩平市| 汕头市| 德令哈市| 宁化县| 增城市| 义马市| 茶陵县| 奇台县| 七台河市| 巴彦淖尔市| 巴中市| 江口县| 凤山市| 浪卡子县| 和政县| 金川县| 简阳市| 沾化县| 定远县| 福建省| 梨树县| 耿马| 威信县| 南丹县| 霞浦县| 南开区| 聂荣县| 多伦县| 昆明市| 汾西县| 乐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