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這幾家公司,都曾在香江電影歷史上輝煌過,但時至今日,仍然生存著的,也就只有“銀都”和“邵氏”而已。
但隨著近年“電影新浪潮”的風潮,這兩家碩果僅存的老牌電影公司,都已經大規模削減了電影制片數量,特別是邵爵士旗下的邵氏電影,根據森叔的介紹,爵士本人已經在考慮暫停電影業務了。
所以,這些公司都不在楚言的未來計劃之中,真正值得楚言考慮的加盟邀請,其實只有以下四家公司而已:
第一家公司,是通過王京向楚言發出邀請的永晟電影。這家公司最早成立于1978年,不過當時只是小打小鬧制作了幾部小成本電影。
直到今年,隨著香江電影新浪潮的勢頭不斷高漲,香江電影票房也開始逐年提高,這家公司的老板——向氏兄弟,才決定加大投入,正式投身電影行業。
王京,就是這家新改組并正式更名為永晟電影的公司,第一批簽約的導演之一。
作為朋友,也是曾經一起合作過的伙伴,王京得知,兩位老板有意邀請楚言加盟后,便主動接下了這個任務。
在王京的介紹中,也絲毫沒有避諱這家公司的社團背景:兩位老板的父親,一位前國黨高級軍官,就是香江地下巨頭之一的新安社團的創始人。
此時的永晟電影,雖然規模還不大,但是資金非常雄厚,老板非常大方。而且其所擁有的社團背景,也是它能成為,目前香江地區唯一一家,沒有院線支持的電影公司的底氣。
不開玩笑地說,在香江這片彈丸之地,一家沒有院線支持的電影公司,幾乎是沒有生存空間的,因為這個原因,而被幾大巨頭擠兌到破產的小公司數不勝數。
也由此導致了,香江大大小小的電影公司,都不得不有各自的站隊,只有依附在,各家有院線支持的電影巨頭之下,才得以生存。
相比之下,永晟仗著深厚的背景,直接忽略了香江影壇的潛規則。只要電影拍出來,可以選擇不同的院線合作上映,雖然檔期可能不盡如人意,但是也少了很多束縛。
只是,對于楚言來說,這家公司的社團背景,始終是個巨大的顧慮。雖然他知道,以如今香江的社會現狀,社會中的方方面面,都多少有著社團勢力參與的影子。
甚至于,楚言也聽說過不少電影劇組,由于社團勢力的滋擾,無法順利拍攝,最后只能求助江湖大佬,花錢買平安的傳言。
但是,從小受到的教育,讓楚言無法心安理得地參與其中,所以楚言經過考慮后,通過王京婉拒了永晟公司的邀請。
令楚言有些意外的是,永晟公司的兩位老板,得知楚言的決定后,表現得很是大方,不但沒有氣惱,反而通過王京邀約了楚言一起吃飯,直言想和楚言交個朋友。
這個面子楚言當然不會不給,便與向家兩兄弟一起吃了頓飯,席間幾人相談甚歡,尤其向家兄弟在王京的介紹之下,得知楚言當年曾參加過老山前線鏖戰,更是對他非常欽佩。
而楚言,也很欣賞這兩位老板的直爽性格,畢竟出身如何,是無法選擇的。最起碼這兩位自投身電影以來,也沒做過什么傷天害理的事情。
想到好友張國容跟自己說起,當年初出茅廬時被人坑騙,接拍了sanji片的經歷。
只能說,哪個圈子都少不了人品低劣的壞人,向氏兄弟雖然出身社團,但相比那些不擇手段的所謂電影人士,卻要靠譜多了。
于是,楚言便跟向家兩兄弟成為了朋友,特別是哥哥向鏵強,因為自幼練武的緣故,對于軍人出身、上過戰場的楚言,更有惺惺相惜之感。
盡管楚言拒絕了永晟的加盟邀請,但既然跟永晟的兩位老板成了朋友,他也答應對方,將來如果有適合的劇本,可以交給永晟來制作。
第二家被楚言列入考慮范圍的公司,則是剛成立不久的德保電影公司。這家公司,本來是由三毛哥洪金保與香江文化界名人曾建勛共同創立,后來接受了香江鐘表業巨子潘迪笙的注資。
這位潘老板,可謂是香江年輕一代企業家的代表性人物。出身于香江富商家庭,小學畢業后就被家人送到英吉利國繼續學業,中學畢業后又赴美利堅讀大學。
學業有成之后,潘迪笙返回香江開始接手父親的鐘表行事業,為深入了解行業特質,他不僅從店內的基層售貨員做起,后又奔赴世界鐘表之都日內瓦,在一家世界知名表行當了十八個月的學徒。
待他返回香江后,便成為香江地區名牌精品路線經營的第一人,不但憑著其所代理的勞力士、蕭邦品牌名表及奢華珠寶打開市場,還為香江市民樹立起了世界名牌的消費理念。
到了如今,這位尚不滿三十歲的年輕俊杰,已經成為香江地區擁有最多世界名牌專營權的個人,旗下公司也成長為橫跨鐘表、珠寶、時裝、體育用品等幾大領域的香江名牌零售巨頭。
有了這位商業巨子的投資,新生的德保公司,也成了今年香江影壇的焦點之一。而且這位年輕老板,從創業至今,尚且未嘗敗績,突顯出其精準的商業眼光,又有如今炙手可熱的洪金保參與其中,此時香江影壇中,看好這家公司的不在少數。
特別是,楚言聽到傳言說,為了彌補公司背后沒有院線支撐的不足,潘迪笙最近已經通過家族關系,聯系上了邵爵士,正在商討租借邵氏院線的可能。
此事一旦確定,德保就將成為香江三大院線之一,邵氏院線的實際運營者,一躍成為香江電影業新巨頭之一。
可惜的是,楚言經過多方打聽,包括與公司目前實際管理人曾建勛面談后發現,這家公司也存在一些問題:
比如潘迪笙本人并不懂電影,最起碼目前來說,他投資的目的,除了想搭上電影行業興起的順風車之外,也是希望通過電影,向觀眾宣傳推廣其公司代理的各類名牌產品,達到促進銷售的目的。
另一方面,身為公司管理人的曾建勛,本身就是香江文化界名人,對于電影的理念,更傾向于小眾類型的文藝電影,這就與楚言為自己規劃的發展路線產生了巨大沖突。
按照楚言的計劃,他首先需要,通過拍攝商業電影來提高自己的票房號召力,只有如此,才可能支撐起創建電影班底的理想。
自從方國彪在洪家班站穩腳跟之后,楚言和他也聯系了一些昔日的戰友,其中有一部分,已經同意在不久后來香江,先從事龍虎武師的工作。這個時候,楚言也沒有時間,慢慢通過文藝片磨練演技。
幾番思量之下,德保公司的邀請,也被楚言推辭了。此時擺在楚言面前的,只剩最后兩家,也是最重量級的邀請,正是此時香江影壇的兩大巨頭——分別來自“新一城”和“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