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邀請眾皇子赴宴時,已是晚上。
折騰了許久,到了深夜,眾人這才各自返回帳篷。
酒宴當然不可能再有。
李世民離開后,李承乾招呼李治和房遺愛去他帳內。
房遺愛是一百個不情愿。
鬧騰了這么久,他早就困的快要睜不開眼睛。
偏偏李承乾來了興致,非要讓他和李治一同回帳。
太子招呼,房遺愛又不能不去,只好陪著。
回到帳篷,李承乾吩咐貼身宦官準備一些吃的。
他對李治和房遺愛說道:“你倆先坐,吃些東西再回去。”
“天色不早,太子也該歇著。”李治提醒:“明兒一早還要狩獵。”
“狩獵不過是皇家彰顯武功罷了。”李承乾說道:“晚些去也是一樣。”
看向房遺愛,他笑著說道:“你今兒不錯。起初我還以為是要護著濮王,沒想到居然留有一手。”
“陛下對我并不信任。”房遺愛回道:“我要是不把話說的模糊些,陛下也不會有了興致。孫太醫沒有為濮王診治,無論我說什么,陛下也不相信。”
李承乾當然知道李世民為什么那么討厭房遺愛。
他點了點頭,對房遺愛說道:“一位駙馬將要迎娶兩位公主,確實古往今來從未有過。你讓父皇沒了臉面,他能對你有好臉色,才是奇怪。”
房遺愛低著頭,對李承乾說道:“太子說的沒錯,我也時常在想,究竟哪里做的讓陛下心存不滿。追根究底,還是我的過錯。”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你也不用多想。”李承乾寬慰:“父皇已經下旨賜婚,無論你推脫哪位公主,也都會得罪了他。”
話鋒一轉,他問房遺愛:“據說回到長安,你就要與高陽成婚。”
“太子也知道了。”房遺愛回道:“其實……”
“我知道你想先娶的是晉陽。”李承乾打斷了他:“父皇賜婚的旨意已經下了,晉陽早晚是你們房家的人,也不用急于一時。”
房遺愛回道:“太子的話,我都記下了。”
李治問李承乾:“太子,這件事……”
“你說的可是濮王的事情?”李承乾問他。
“正是。”李治回道:“父皇雖不許他再參與朝堂之事,可他絕對不會甘心。太子有什么打算?”
“濮王太急了。”李承乾冷笑:“我是當朝太子,他卻想著取而代之。父皇對他,應該也不會再有多少好感。”
“太子說的是。”李治回道:“不過總得有些對策才是。”
“眼看入冬,西北不太平穩。”李承乾問道:“向父皇舉薦,把他送去西北一些日子,怎樣?”
“西北現在亂的很。”李治皺眉:“我擔心父皇不允……”
“正因亂的很,才需要派位皇子前往。”李承乾說道:“我要不是這雙腿,早就去了。濮王身為大唐皇子,難道不該走一趟?”
李治點頭,不再多說。
片刻后,宦官送了些做好的野味。
李承乾對房遺愛說了句:“你這次算是得罪了濮王,從今往后可要萬萬小心。”
“多謝太子提醒。”房遺愛回復:“我一定會萬萬小心,絕不讓濮王找到機會。”
李承乾點頭,又看向李治:“你這回出力不少,遺愛和你也親近,同樣要當心才是。”
李治回道:“多謝皇兄提醒,我一定會小心謹慎。”
房遺愛和李治在李承乾的帳篷逗留到丑時已過,才告退離開。
出了帳篷,李治提醒房遺愛:“從今往后,你可得小心。”
“太子果真會向陛下提請那件事?”提起送李泰到西北,房遺愛不知為什么,總覺著心里有些不得勁。
他并不是放心不下李泰。
大唐皇子,除了太子和晉王是他的靠山,其他人這樣,他才懶得多問。
可是李承乾提議李泰去西北這件事,卻讓房遺愛有種說不上來的感覺。
他總覺著這件事會牽連到自己。
至于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念頭,他也說不上來。
“濮王向來和太子過不去。”李治說道:“抓住這樣的機會,太子又怎么會饒了他?”
“不知西北究竟發生了什么,非要皇子前去坐鎮不可。”房遺愛問了一句。
“最近西北可不是太消停。”李治說道:“濮王到了那里,怕是不會有好日子過。”
他看向房遺愛:“你是不是在擔心什么?”
“我也說不上來。”房遺愛回道:“總覺著心里不太踏實。”
“天色不早,回去歇著吧。”李治沒再多說,示意房遺愛先回去。
房遺愛應了,目送李治離開,才返回他的帳篷。
當天晚上,李承乾美夢連連。
李泰可就沒那么好過。
他翻來覆去,無論如何也睡不著。
早知道李承乾會鬧這么一出,無論如何,酒宴他也是要去的。
事情已經發生,再去尋思已經晚了。
如今要考慮的,是怎樣才能再回朝堂。
自從房遺愛為李承乾診治腿疾,他的腿病一天天好轉,性情也比先前好了不少。
太子胡作非為的時候,李世民尚且一直隱忍,始終沒有廢黜的念頭。
如今太子性情有所轉變,博得李世民歡心不過早晚。
李泰又被禁絕參與朝政。
長久遠離朝堂,那些依附他的大臣早晚也會投向其他皇子。
用不了多久,他苦心經營的一切,都將化為泡影。
李泰當然不會甘心……
躺在帳篷里,無論如何也睡不著的李泰坐了起來。
他穿上衣服走出帳篷。
夜晚的野外,風也是清冷的,吹在身上,冷颼颼的,讓人有種空氣都清新了的感覺。
仰臉望向天空,李泰悠悠的嘆了一聲。
“皇兄問什么嘆息?”黑暗中,一個聲音傳了過來。
李泰吃了一驚,連忙往傳來聲音的地方看去。
一個人影走了過來。
夜色下,雖然看不清臉面,從聲音和體態,李泰看出走過來的是蜀王李愔。
李愔是李世民的六皇子,向來紈绔不羈,朝堂的事情從不放在心上,也不肯參與。
勤政好學、時刻想著取代李承乾的李泰,向來看不上這位六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