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高熙和安國公世子霍英從縣主府出來,因離不了多遠便是安國公府,二人索性步行過去,隨從們牽馬跟著。
正是用午飯的時候,不知從哪戶人家飄出肉菜香氣,高熙覺得更餓了,腦子里無數佳肴名菜一一劃過,催著霍英快走:“你家廚子淮揚菜做得不錯,在邊關兩年我心里一直想著呢,可惜回來至今忙個不停,都沒顧得上來你家吃飯,今天我要吃個夠——中午這頓可能倉促些,下晌得教他備夠食材,晚飯時好好給我做一桌出來!”
霍英看他一眼,冷冷道:“你說的那個廚子是二房的,一會你自個兒上二房吃去,我就不奉陪了。”
“……”
高熙抬手扶額:去關外軍營歷練兩年回來,他竟然給忘記了——霍英與霍二夫人有仇!當著霍英的面贊二房的廚子,豈不是承認自己當年曾經趁著霍英不注意,偷偷跑去二房吃飯了?
高熙母妃霍清蘭出自大周勛貴之首安國公府,是霍英的姑母,這外祖家可算富貴潑天,卻人丁不旺,舅父霍繼業兼祧兩房,也僅得霍英一個兒郎,霍英是大房夫人王氏所生,王氏在霍英五六歲時去世,二房夫人虞氏無出,按說一家子才幾口人,即便做不到親密無間,那也不該有什么罅隙,可偏偏二夫人虞氏作死招惹了霍英,原本就與二房夫妻倆不親近的霍英一怒之下,從老家把叔祖請來主持分家,霍英孤零零獨守大房,二房夫妻倆大概是覺得冷清,就領養了個虞氏娘家的一個小姑娘。
當時的霍英和高熙都不過才十幾歲,少年偏激,霍英要求高熙不要搭理二房,高熙義無反顧,拍著胸脯答應了。
但是某天去國公府尋霍英不遇,卻被舅父硬拉去二房吃飯,結果嘗到美味佳肴,后來趁霍英不在,又去吃了幾次……
這下糟糕了,無意中說漏了嘴,變成食言而肥的小人了。
高熙很是尷尬,正想著另找點什么話題岔開,忽見街路上一架馬車靠邊停住,一男子撩開車簾跳下來,大步往路邊店鋪走去,因只離得四五步遠,是認識的人,高熙不由喊了聲:“靖安侯?”
盧慕山一臉詫異朝這邊看了看,停下腳步折轉過來,揖禮道:“是燕王殿下!還有霍世侄!這日頭正盛,為何曬著大太陽走在街上,可用過午飯了?”
高熙微笑道:“還沒有呢,靖安侯看樣子也是才剛回來?不如我做東,我們到前街六福樓小酌幾杯?”
盧慕山忙擺手:“到了這正陽街,豈能讓殿下破費?讓下官來吧!正好下官還有瓶好酒存在六福樓,走走,咱們這就過去!”
盧慕山招呼高熙和霍英一起坐馬車,免得曬太陽,霍英自愿騎馬,高熙肚子實在是餓狠了要坐車,臨上車前他還好奇地去瞧了瞧剛才貞慕山想要進去的店面,發現那是個專賣蜜餞酸梅以及果仁瓜糖的鋪子。
盧慕山解釋:“小女愛吃,我答應給她們買。”
“可以讓侍從買好送回去啊。”
“這個,下官雖喪妻多年,但母親健在,府里還有大嫂二嫂掌管中饋、打理家務,小女得到很好的照顧,并不缺吃穿,但下官買的不一樣,每次她們都歡歡喜喜從下官手里接過小零食,下官心里也高興。”
高熙有點不好意思了:“都是我的錯,把你拉去喝酒,倒叫小妹妹們落了空……改天我備兩份小禮品,算是給兩位小妹妹賠禮道歉!”
“誒,賠什么禮?這如何說起?使不得使不得!”
“就這么定了!這樣我才能安心喝酒,哈哈哈!”
繁華鬧市中,燕王在靖安侯、安國公世子的陪同下走進六福樓酒店,自然引起了許多道目光注視,很快,消息傳進了同在六福樓三樓的一個雅間里。
這雅間里坐著三位客人,其中一個錦袍繡衣,氣質矜貴,晃眼看那五官相貌竟和高熙有幾分相似。
不用說,這位正是高熙的親兄弟,封齊王的三皇子高和。
聽完探子稟報,高和說道:“靖安侯那個老滑頭,本王請他喝酒他喝了,送禮他也敢收,就是不給本王一句頂用的,如今卻要和老四攪到一起了么?”
坐在左側的幕僚張林道:“屬下覺著,或許是路上偶遇的罷?不是還有安國公世子么?安國公府和靖安侯府同在一條街上,進出難免會碰面,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若是燕王邀請,依照靖安侯的性格未必肯輕易相隨,但若是安國公世子硬要拉著他來,靖安侯就不好拒絕了。”
“偶遇?那是不可能的!”
高和冷笑:“自老四回到京城,借著洗塵宴、大婚,見了多少人?又與多少人扯上關系?靖安侯兵部任要職,早在他的拉攏名冊里,只怕我們不知道的時候,他們都已經見過面了。”
他起身走到窗邊,朝樓下街市看了看,吩咐道:“去查一查,靖安侯盧慕山與燕王高熙從何處來?他們之前在哪里、都做了什么?”
探子拱了拱手,無聲無息地消失在門口。
高和與兩個幕僚吃完午飯,那探子回來了,稟道:“燕王、霍世子與靖安侯確實是偶遇,他們剛才是從正陽街過來的——今兒早燕王與霍世子進宮,拜見皇上之后,又去給皇后娘娘請安,恰好有一批南方來的貢果要分賜下去,燕王就從皇后娘娘手上領了賞賜給永福縣主的果子,說他正好也要去探望縣主,順便帶過去,為此得到皇后夸贊,給縣主送完果子出來,他們就在正陽街上遇到了從外邊回府的靖安侯。”
高和聽到這里,挑眉看著在座那兩人:“燕王什么意思?他為何要搶那些小太監的差事,屈尊去給永福縣主送果子?討好皇后嗎?他明知這個繼后只是個擺設罷了。”
坐右側的幕僚吳鵬言道:“殿下可不要小瞧燕王此舉,他并非討好皇后,這是做給皇上看的!屬下聽說宮中所賜貢品,有些王府、公主府也沒份兒的,但永福縣主幾乎每次都有!永福縣主平平淡淡一個人,又不常進宮請安,為何皇后總記得她?這無疑是皇上特地交待的!皇上念舊,當年永福縣主的父親形影不離跟隨皇上,后來為了救護皇上落崖而亡,皇上傷痛不已……皇上勤政為民,日理萬機,自是不能親力關照永福縣主,便交由皇后為之,若皇上從皇后口中知道燕王善待永福縣主,必定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