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因為喝多了甜酒釀的緣故,也可能是這熟悉的房間,蘇馨睡得昏天暗地,一覺醒來,覺得自己現在已經是渾身是勁。
她一點也不陌生的去梳洗,然后才反應過來家里沒人在,外面已經是近黃昏。
這邊造房子的時候,都弄了前后兩個院子,而且大家為了防南山的野獸闖進來,大家的圍墻大都是石頭砌起來的。
她來到小院子里,看著石榴樹已經花謝結果子。
還有一些箬竹(包粽子的葉子)的根系頑強的從院外擠進來,碧綠的葉子和墻上掛著的白絲瓜很搭。
蘇馨深深的吸了口氣,覺得這里的風吹過來,又涼又清新,帶著點泥土的氣息,樹木的清香,讓她心曠神怡。
山清水秀風光好。
她覺得等自己合離了回到家,招個順眼的上門女婿,這輩子簡簡單單的過,這樣也挺好的。
這個時候,外面有人進來,看見她就用很驚喜的口吻道:“小三,你回來了啊!”
蘇馨回頭看去,見來人穿著暗紅色的對襟束腰裙,雖然是在笑,可是看著她的眼神里滿是打量。
蘇馨含笑喊了聲:“大伯娘你來了,里面坐。”
“不了,娘先前給我拎來了一匣子糕點,說是你回來送的,我就過來瞧瞧你,這幾個雞蛋你留著補補身子,我先回去了。”
李氏說完把裝著四個雞蛋的竹籃子遞給她,自己轉身就走了。
蘇馨看著四個雞蛋嘴角抽了抽,大房的日子越過越好過,可也越來越小氣。
就陳家準備的一匣子糕點,少說也要三四錢銀子,她這四個雞蛋也好意思拿出手。
蘇馨也知道她來這一趟的意思,陳大公子沒有陪自己來,她就沒必要和自己多說什么。
也難怪蘇家的人都不看好自己能在陳家站穩腳,實在是原主太信任陳大公子了……
蘇老娘拎著一只野雞進來,見蘇馨已經起來了,笑著道:“你也太瘦了,我從劉家買了只野雞給你補補。”
“祖母燉的野雞湯最好喝了,再放點黨參,黃芪,大棗,當歸,肯定很香甜美味哦!”
都說久病成良醫。
南山塢這邊藥材多,時間久了,普通的病大家自己就能找藥了。
蘇老娘含笑應下:“那你可要多吃點。”
鄉下人家,都喜歡串門。
現在天氣熱,蘇老娘就把孫女帶回來的糕點都給左鄰右舍分了。
左鄰右舍知道蘇老娘心疼的孫女回來了,你拎個瓜,我端點剛燒好的野兔肉什么的,倒是讓蘇家祖孫晚上的飯菜特別豐盛。
吃飽喝足后,祖孫倆一起把鍋碗瓢盆洗了,沒吃完的好菜吊到了院子的水井里,這才一起在院子里乘涼說話。
蘇馨搖著蒲扇把自己的遭遇粗粗的說了一遍,都不敢把她們的磨磋說的太仔細,更不敢說他們要自己的命,怕她忍不住……
她明白自己想要合離,那就是兩家之間的事情。
合離的名聲不好,大伯娘和二伯娘肯定會有意見。
不過,要是祖母能同意,這件事也不難。
蘇馨現在需要一點時間來恢復自己的實力,自然是想得到蘇老娘的支持,而且她也早就發現蘇老娘的秘密……
蘇老娘聽了孫女的話,氣的把拳頭捏的緊緊的,長長的呼吸后,才看著自己的孫女:“陳家欺人太甚,你就留在家,我讓你大伯和二伯出面去陳家。”
“祖母,”蘇馨卻阻止她:“這件事不急,我想住在家里養好身子再說。”
蘇老娘還以為她舍不得陳文燁,想要罵她,看著她瘦弱的模樣又舍不得,虎著臉道:“要是他們不上門來接,你可不準回去,聽到了嗎?”
“是,我都聽祖母的。”蘇馨一口應下,嬌憨的看著她笑:“祖母,我晚上想和你一起睡。”
“行啊!”
蘇馨的娘生下蘇馨后,身子就不大好,后來又有了身孕,沒了孩子后,又是一場病,因此蘇馨就是蘇老娘一手帶大的。
……
陳太太愛惜羽毛,不愿自己被人說道,因此安排好事情,自己就借著娘家有事的借口回去了。
不過她的人一直盯著府里,很快就知道自己的安排落空了,急的她趕緊趕回來,就準備讓自己的兒子把人接回來。
這下老太太不樂意了:“接她回來做什么?就她那個單薄沒福氣的模樣,沒了也是早晚的事情。”
“娘,”陳太太忍住自己的怒火和不滿,好聲好氣的道:“南山塢盛產各種藥材,幾乎是家家戶戶都懂一點養身之道,兒媳這是怕她回家反倒是養好了身子就不好了。”
陳文娟膩在老太太的身邊出主意:“娘要是看不慣她,給她按個不守婦道的罪名不就完了嗎?”
“你這孩子!”陳太太掩住自己的不滿,滿眼慈愛的看著她道:“娘和你說,她要是得了這名聲,燁哥兒不也是被牽連了嗎?”
而且,要是蘇馨真的在陳家不守婦道,那外人又怎么看陳家女眷呢?這種法子完全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陳老太太不住點頭:“可不是啊,娟兒你可要好好記住你娘的話,下去吧。”
陳文娟乖巧的給她們福身后離開。
陳老太太看著自己的兒媳婦焦急的問:“難不成真的讓燁兒把她接回來礙眼?劉家那邊怎么說?我看劉家的幾位小姐都是好生養的,你什么時候才能讓我抱上重孫子?”
“娘您別急,讓我再琢磨琢磨。”陳太太原本就是老太太親妹妹的女兒,從姨母變成了婆婆,婆媳倆的關系也很不錯。
陳老太太卻開口:“蓮兒啊,那個女的要是在陳家不守婦道,這傳出去我們陳家是不好聽,可是要是在娘家傳出這名聲,那就牽扯不到我們頭上了,你說是不是?”
“這?”陳太太猛然抬頭看著婆婆那陰狠的眼神,自己想了想才開口:“那娘覺得找誰去做這件事好?”
老太太摘下手腕上的黃花梨佛珠開始念佛,嘴里卻道:“你上回就不該用府里的人,要是傳出去多難聽,劉家做的是藥材的買賣,這三教九流的人也養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