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燕寢怡情圖
文彌之走后,唐風獨自留在書房開始冥想有關熟茶的制作工藝。
那些早已被自己遺棄到腦海角落的大學知識,又不得不重新拾起。
關于熟茶,主要用于普洱的制作工藝,和生茶一樣,初期也要經過采摘、萎凋、殺青、揉捻、攤涼這些流程。
而這些工藝,唐府邸舍的那二十萬封陳茶已經替自己做完了。現在需要解決的主要就是后面渥堆發酵的過程。
渥堆發酵是一種代替自然發酵過程的制作工藝。就像一瓶酒,通過窖藏等方式便可以用兩年的時間達到十年陳釀的品質。
濕水-反復翻堆-出堆-解塊-干燥-分級-蒸壓-干燥攤涼。
唐風邊想邊記,不一會兒便在宣紙上寫下這幾個渥堆過程中需要重點把握的關鍵步驟。
一般來講,一百千克毛茶加進40千克水,推積在室內三四天或一個星期之久,使茶葉轉發褐色,粗青氣退減。但在堆積的條件對溫暖和濕度要求比較嚴格,室內場所首先要保持清潔、通風,無日光直射,溫度要確保在25℃以上,相對濕度要保持在85%左右。
這樣將濕水后的茶葉堆積在一起,在微生物作用、濕熱作用和氧化作用的共同作用下,慢慢便會形成熟茶特有的風味和品質。
唐風伸了個懶腰,腦袋有些混沌,便將剛才想到的重點記在紙上收了起來,準備抽時間到邸舍和張琪具體實驗操作一番。
放松的間隙唐風閑來無事,眼神便在書房內亂掃,無意發現在博古書架的角落藏著一個長條狀的雕花卉紋木匣子。
之所以稱之為“藏”,是因為它擺放的位置非常隱蔽,而且匣子上方堆放了許多書籍,很明顯是以前的唐風刻意為之。
該不會是什么金銀細軟吧,唐風知道古代人有將金銀珠寶存放于由香樟箱子的習慣,目的是抑菌殺蟲,永久保存。
懷著強烈的好奇心,唐風小心翼翼地打開了匣蓋,發現里邊靜趟著一副卷軸畫,側面扉頁用毛筆寫著“燕寢怡情圖”五個小楷。
燕寢怡情圖,唐風在心中嘀咕。印象中,這個“燕寢怡情圖”好像在故宮博物院見過,貌似是春宮圖一類。作為一個原本是三十歲多歲的成年人,唐風對此物并無羞恥之感,但想到自己現在所占據的身體還是一個二十歲的少年,不免在心中對之前的唐風鄙夷了一番。
不過,在唐風徐徐展開畫卷之后,發現畫中所繪內容并不是自己之前想想的那種不堪,而是十分唯美的工筆人物生活圖。
畫中所描繪的場景是透過低矮的院墻和寂寂軒窗,一位不施胭粉良玉不雕的白衣女子寬衣解帶正準備臥床休息。
唐風雖然不懂藝術,但仍覺得此畫是上乘之作,圖中人物被描繪的惟妙惟肖,女子清新淡雅,杏眸流光,藕臂拔掉鬢角斜插的玉簪,欲散未散的頭發如閑云出卷,幾分散漫中卻透著高雅出塵,雖無傾國傾城之色,但是怎么看怎么舒服。如果是一處風景,那她便是遠離塵囂,無名空寂的遠山。你看她,不會心潮蓬勃,只會寧靜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