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棗,聯軍大營。
數十萬兵士聚于此處,熾熱的血氣如狼煙般直沖天際,將天空中的云彩撕了個粉碎。
數十路諸侯的旌旗在寒風中獵獵作響,此時中軍大帳內,各路諸侯更是面帶激動之色,但心中是什么心思卻不得而知。
也是,半個月來,他們在滎陽被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徐榮堵在這里不得寸進,孫堅一只偏師卻連斬華雄、胡軫兩員大將,更是破了陽人聚,如今兵鋒直指伊闕關,距離雒陽指日可待,換成是誰,心里也不甚痛快。
“諸位,烏程侯不愧江東猛虎,此戰大漲我關東聯軍之威風,我愿表他為豫州刺史。文臺偏師尚且如今,我等主力亦不可懈怠,明日起,各部兵發滎陽,戮力向前,不得有誤!”坐在盟主位置上的袁紹看完手中戰報,心中大喜,高聲喝道。
“尊盟主令!”在座諸侯個個抱拳答道。
“公路,文臺信中言及軍中缺糧,僅可支撐十余日,你及時安排糧草,運往文臺處。”袁紹轉頭,笑著袁術說道。
袁術細長的眸子瞇成了一條縫,深深看了袁紹一眼,好半晌才將手中酒一飲而盡,悶悶的答了聲。“某知道了。”
待出了大帳,袁術心腹大將張勛迎了上來,低聲問道;“主公,文臺那邊來催運糧草,您看?”
“你怎么看?”袁術反問道。
“主公,文臺乃江東猛虎,今破了陽人關,殺了華雄,兵鋒正盛,若讓他再破了雒陽,殺了董卓,則勢大難制亦,此之謂除狼而得虎也,智者所不取。為今之計,當少發糧草,令其無力進攻,吾等自虎牢而下雒陽,誅殺董卓,可聚天下人之望。望主公明鑒。”張勛建議道。
袁術聽得此言,捋著頜下幾縷長須沉吟不語。想起方才袁紹準備表孫堅為豫州刺史,心中漸生不快。豫州乃他的本州,豈容他人染指,更何況是這豫州刺史與他不對頭的袁家庶子所立。袁紹今天所言,令他心中對孫堅起了警惕,但不管孫堅是否與那庶子有所勾結,此次都要給他個警告。
“張勛,告訴掌糧官,以后孫堅所部,糧草只撥付往日一半,若他派人來問,就說如今糧草緊張,各個諸侯都在催糧,不能只供應他一家。”
“喏。”張勛躬身退下。
“不知雒陽城內叔父那邊布置的怎樣了?”望著漆黑的夜空,袁術愣愣出神。
…………
雒陽城相府,董卓看著李儒遞過來的軍報,氣的雙手不住顫抖,良久才長嘆一聲,臉色灰敗。
“孫堅不愧是世之虎將,華雄敗在他手上不冤。只是如今孫堅兵逼雒陽,文優,虎牢我們還有守的必要么?”
面對著董卓那疑惑又帶著一絲頹喪的眼神,李儒心中難受,自己所選的主公還是被中原的花花世界給迷了心智,失了豪氣,再也不復在西涼之時的睥睨霸氣了,想必,這就是那些所謂的世家豪族想看到吧,誰希望讓一個來自西涼苦寒之地的粗鄙之輩把持朝政?
鎮定心神,李儒深吸一口氣,開口解釋道:“相國放心,孫堅雖勇,但關東叛軍各個諸侯互相掣肘。如今身為袁術部將的孫堅立下頭功,且在外獨領一軍,相國試想,袁公路作為主公會怎么想?”
“你是說……”
“不錯,要知虎無傷人意,人有害虎心,袁術亦怕孫堅功大難制,定會做出一些手段來,而最有可能的地方,便為糧草。”李儒說道。
“那我們可否乘此良機,剪除孫堅所部?”董卓問道。
李儒搖了搖頭。
“相國不可,孫堅既無力北上,我們不用管便是,我等大敵,乃是袁紹所率叛軍主力,虎牢還需相國率軍親征方可,只有相國親征,叛軍方不會懷疑。”
“至于孫文臺,我聽聞孫文臺長子孫策在江東有‘幼虎’之稱,儒思量著,相國可派人與之結親,成,則相國得一強援,不成,則離間孫堅與眾諸侯。”
董卓聽得十分仔細,半晌后方抬頭,盯著李儒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眸光幽幽,令人不寒而栗。
李儒不敢再言,垂手站在一旁。
好半晌,董卓方開口道:“此事可行,我與奉先率十萬大軍趕往虎牢,文優,你與魏越、劉艾留守洛陽,如有叛逆,你可不必稟明與我,皆斬之!”
董卓話鋒一轉,沉聲說道:“兩日前袁太傅和王司徒至我府上,言及賊軍勢大,勸吾遷都,不知文優怎看此事?”
遷都?
李儒聞聽此言,冷汗淋漓,忙趴伏在地上,說道:“望相國明鑒,儒與相國所言從未與他人說,袁王二人與儒也毫無交往,望相國明鑒!”
“文優,起來吧,我知你忠心,只是此二人為何言及遷都一事?”
“遷都?今日說起遷都,還有一件事不得不提。前兩日,儒在街上聽小兒唱起過一首童謠: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儒聽到后,覺得古怪,畢竟儒與相國所言之事沒有第三人知曉,于是便派心腹人等暗中查探,卻只查到了東西二坊市便線索全無。”
“文優的意思?”
“相國,小兒童謠或有些道理。您看,西頭一個漢,想來是說高祖皇帝于漢中起家,興于長安,而后經二百載十二帝;東頭一個漢,應是指光武帝于雒陽中興漢祚,至今已經二百載十二帝;前些年黃巾之亂,剛好應王莽亂政,或許天道輪回也未可知……”漢朝時人好讖緯之論,李儒一時間也拿捏不準。
“相國,的確遷都之事是我所提,卻是為相國霸業所想。相國今日提及袁、王二人,再聯系上街邊小兒童謠,或許雒陽城下,在我等目力所不及之處,真有一股勢力在暗中算計,相國不可不防。”
聽到此處,董卓怒氣勃發,渾身殺氣四溢,沉聲道:“好膽子,我倒要看看誰人敢算計老夫!文優,老夫當如何應對?”
“相國,依儒之見,如今袁本初為逆黨首領,袁家四世三公,袁隗身為太傅,久居高位,不可不防,若相國親征虎牢,”說到這里,李儒臉現陰狠之色,右手狠狠下劈,“不管袁隗所提遷都有何想法,都應除之而后快,以防相國走后,他與袁紹內外呼應,若如此,我等將死無葬身之地!”
“好,就這么辦!文優,待明日早朝過后,你便率兵圍住袁隗府邸,我要拿這老賊一家的人頭來祭旗!至于遷都一事,你于暗中慢慢準備,待我從虎牢回返再做計較!”
“小婿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