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舟走了,沒有通知任何人,行舟生病還跟皇上嘔氣之后就很少參與政治,行舟呆公主府不出來,皇上也見怪不怪。
行舟離開之后,皇上第二天早上就收到行舟離開的消息。
十五、十六月沒有找到行舟半日之后,就發動人去找,還是沒有找到,就稟告了必竹,必竹還在休假,就讓他們告訴替了自己的三月。
經此一次,必竹知道,皇上對自己多少有些不滿,他也不急著回去。
霍知義被百里修帶走之后,人就不見了,除夕夜,霍府找不見霍知義,動用了全府的人去找也沒有找到。必竹找了霍知義的母親周氏,兩個人說了一會兒話,必竹就離開了。
初二的時候,周氏跟寇氏、霍知善說,知義打算去江南求學,留書離家了。
這話說出來信的沒有幾個,因為這是新年。
“你確定?”寇氏問周氏,她只要周氏不擔心,那么她就不過問。
周氏點頭,霍知善想說什么,最后被白伊詞拉住了。
霍府的生活如常,等著節日的氣氛過來,寇氏想著霍知義的事情,還是覺得不對,于是打算去問行舟,行舟在離開之前,見了寇氏一面,只說:“娘安心就是,知義有自己的想法,他也不小了。”
算是糖塞。
“好吧!我就是怕是不是有什么事,你們瞞著我們。”
“不會的,聽說霍杏今年就搬出丞相府了,喬遷之喜,你準備準備。”
“這是自然,也不知道她過的什么日子,說起來還是我無用······”
“母親安心在家里就是,這些事情,他們已經長大了,知道該怎么做。”行舟說。
***
寇氏從公主府離開,沒過幾天,就聽到行舟離去的消息,一個不察,差點暈死過去,最后恍然:唉~~
霍知善去問了很多人,最后問到宋羨那里,宋羨胡子已經長了不少,眼窩有點凹下去,眼睛周圍還是黑的,看起來多日沒睡,身心俱疲。
“宋大人。”
“行舟離開了。”宋羨知道霍知善的目的,直接說出來,她離開之后,感覺整個世界都沒有什么精神。
“她去哪里?”眾說紛紜里面,有說行舟沒辦法懷孕,就離開,放宋羨、放自己一碼,有的說去治病了······
“不知。”
“她是你夫人——”霍知善還想說什么,最后只在宋羨毫無波瀾的顏色里面敗下來。
罵他?有用?
六弟不辭而別,姐姐突然消失。這些是不是因為自己不夠強大,所以,他們只能逃開?但是要逃開什么?
***
皇上找宋羨問行舟的事情,宋羨沒有拒絕回答,而是如實,當然,宋羨沒有告訴皇上,行舟是跟誰離開,有誰在幫她。
“看來,你刺殺不勤的事情,她知道了。”皇上對三月說。
“是屬下才疏學淺,沒有發現公主離開。”三月回答;“屬下去找······”回公主。
“不用去找了。”皇上說。
“皇上?”疑惑。
皇上擺擺手,表示:你可以下去了。
三月下去,皇上想想,就知道這是行舟的計劃,還包含宋羨在內的計劃,這兩個人的計劃,有幾個能夠攔。
“只是沒想到,您會允許她離開。”皇上如此對宋羨說。
宋羨低頭:“她只是去治病而已。”
“會回來?”皇上問。
宋羨沉默:不知。
他不說皇上也知道:“我告訴你她的身世,可不是為了你放她走!”
“她為大秦做得夠多了。”宋羨說。
“給我滾回去!”皇上道,他怎么也沒想到自己培養出來的人,最后居然跟自己作對。
“是。”
······
行舟一走,很多人都知道了。有惋惜的,有疑惑的,最后還是過著自己的生活。
很多人不解,當然也有人高興,那就是宋母,但是宋母沒高興多久,宋羨的行動告訴她,沒了行舟,宋羨只會變得更冷漠。
公主府不久之后被皇上封了,宋羨搬出來,尋了一個三進的房子住下,是所有大臣里面最窮的。
宋羨進行了很多改革。軍事學院也順利辦成,好像沒有行舟,什么也沒有發生變化。
如此過了三年。
皇上的長公主已經成年,皇上要給宋羨賜婚,宋羨沒有反駁只是說:“姑侄同侍一夫,皇上覺得沒問題,那就沒問題。”
皇上:“······”
“你就這樣子過一輩子?”皇上問,宋羨三十了。
“還行。”宋羨說,三十歲的宋羨續起了胡子,真的很像一個先生。待人接物也不似從前,雷厲風行很多,好像在趕著去做什么。
“找到她就帶回來吧。”皇上說。
“微臣知道了,江南水患,還望皇上盡快想出辦法。”三句過后,又回到政治上。
皇上:“······”
宋羨沒有看上任何人,如此生龍活虎的年紀,還在如此高位,被看上的可行性如過江之魚,在上京,賣女求榮的人比比皆是。
有一個剛剛上京當官的,還設計了宋羨,讓宋羨跟那個女人有了肌膚之親。然后宋夫人就開始辦婚禮,她只要宋羨成親,不管對方是用什么手段得的。只是好景不長,就在他們大肆舉辦婚禮的時候,宋羨不動聲色,就把那個人查個底朝天,最后賠上了全家。
那女還拿自己懷孕的事情說是宋羨的,讓宋羨法外開情,宋羨連眼睛都沒看一下,上官大人只好接過,道出此女懷孕乃是他人的,在場的宋母頓時癱軟。
宋羨冷冷的說:“如果你想讓她進府也可以,你不是還有一個兒子嗎?”
這句話差點讓宋母自殺,另一個兒子,不就是宋陵,他四歲就死了,娶什么妻子。還娶一個不潔的女人!這句話誅心啊——
這件事情在京城很轟動,宋羨溫和的名聲一去不復返,成為了冷血的代表。一旦牽扯上他,他就會查個徹底,當官的有幾個清白,如此就沒有人敢去惹他了。
他這樣子的行事,皇上是喜歡又害怕。
沒有人情味的人很難留下來,他預計著宋羨總有一天會離去。
宋羨還是接受了大伯那里過繼的孩子,那孩子已經長大,五歲了,正是當年跟行舟互相炫耀誰吃飯吃得多的宋拓建,雖然過繼了,但是宋拓建還是住在自己的家,好似沒有什么變化。但是每一天,宋羨都會帶著宋拓建,宋拓建此時正是頑皮的時候,唯獨面對宋羨的威懾力的時候,只能乖乖地在一邊寫大字。
除了不讓他玩,其他還是很好說話的,還會帶他參加廟會,有時候他出巡還會帶上他。
如此又過了三年,宋拓建上學了,那時候他已經認識很多字了,也知道了自己的這位‘父親’是怎樣子存在。
宋羨教會了他很多,之后給他安排了老師,然后······
宋羨死了,享年三十四歲。
他是一代名人,無論是做先生還是做官,做到了至清至誠,就算愛人離去,也未成把大秦棄之不顧,用他畢生所學貢獻了許許多多的成績。
他出殯的那一天,敬仰他的學子送了他二十里地。也是那一天,上京郊外,一輛樸素的驢車往南方去,一個面靜,神定的男人,望著夏日綠油油的田野笑了。手中持一封信:
夫君親啟:
近日來,天氣甚好,山中井野花滿地,清溪流水繞竹林。莘兒調皮,說你回來之后,要你給他做紙鳶,定要高過……
…………
身體漸好!上山下地一日也不曾累著,若是得了空閑,我帶莘兒去上京找你。
今日!看見樹梢上喜鵲叫,總感覺我們就要見面了。
安好,勿忘!
行舟親筆。
“先生,這是要去哪?”
“回家!”

化石不見了
改了結局,雖然只有幾筆,但是他們生活幸福。我這本書不上架,不收費。 有人給我評一星,我是不服的。 我只能說一星的小說,你都能看到大結局,真是辛苦你了。 因為那個一星,我這本書的評價很低,更沒什么人看了。 我不說我寫得多好,但是能讓你看到大結局,怎么也得個三四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