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寒離開之后,坐在門框邊的江寧抬頭瞥了一眼父親,說道:“爸,我怎么現在才發現,原來你這么關心我堂姐啊!”
“什么叫現在才關心?”江啟楓抽了一下嘴角,說道:“一直都很關心的好不,前世你堂姐考上大學的時候,你老子我還拿了兩千塊錢過去呢!”
“真的?”江寧開始認真的打量自己的父親,“這事兒我怎么不知道?”
“老子做什么事情,還要跟你這個龜兒子上報一下?”江啟楓撇嘴道,“小玲可是咱們老江家第一個高材生。
有她做榜樣,你們姐弟幾個的學習成績都還不錯。
特別是你二姐小容,真給老子爭臉,靠上了985大學。
反倒是是你這個做兒子的,忒不給老子爭氣,只考了個211。”
“你還怪上我了?”江寧翻了個白眼,“我二姐當年可是復讀了一年才考上的,他第一年高考可只是個二本。”
“那也比你強,一點都不給老子爭氣!”江啟楓說道,“你說當年你要爭點氣,將英語成績搞上去,別說985了,說不定還能考上清、北也說不一定呢!”
“得了吧!”江寧翻了個白眼,“不要再跟我提英語,誰跟我提英語我跟誰急!”
江寧也很無奈,從上初中那會兒直到高考前夕,他的英語基本上就沒及格過。
高考那會兒,江寧終于超長發揮一次,英語達到了及格線。
不過也就那么一次。
等上了大學,江寧更加悲催的發現,想要拿到畢業證書,英語必須要過四級。
江寧哪有那個水平?
從大一到大三,英語四級考試年年失利。
等到了大四,江寧不得不花‘重金’尋人替考,又送了很大的禮給當時的監考老師,這才過了英語四級考試。
所以上一輩子,英語成了江寧心中的痛腳。
這一世重活一次,江寧發誓,以后再也不會去學習什么狗屁英語,再也不去考什么狗屁的四、六級。
以后誰再跟我提英語,我就跟誰急。
親爹也不行!
這一世江寧的愿望,是將自己的親爹培養成為優秀的農民企業家,自己安心做一個混吃等死的富二代就行,哪里用得著英語?
即便等將來有一天發展成為跨國企業,和老外打交道。
江寧也不用擔心的。
畢竟老外大多也不會漢語不是?
到時候直接尋一個翻譯不就行了,順便還能增加一個就業崗位呢!
對于江寧的想法,江啟楓一直嗤之以鼻。
拿江啟楓的話來說:“即便以后咱們家富了,有錢了,你想出國怎么辦?”
江寧翻著白眼道:“人家老外不會漢語,來咱們國家生活不是一點事兒都沒嘛。
怎么我不會英語,出國旅個游就不行了呢?”
“那是因為英語是國際通用語言,大城市里的人都會說上幾句,老外來了自然沒事。”
“那不正好嘛!”江寧不以為意道,“國人出國旅游、消費,那是給他們國家送錢的,沒道理我還要在意老外會不會漢語吧?
他們想要賺我們國人的錢,不是首先要學好漢語嗎?
這不是他們應該做的嗎?
要不然,就甭賺國人的錢不就行了!”
“對于老外來說,漢語很難學的。”江啟楓說道。
“英語才難學呢!”江寧反駁道,“咱們漢語只要學會三千個字就行,反觀英語呢?
至少要學幾萬甚至幾十萬個詞組。
一有什么新事物誕生,老外就要重新創造一個新詞組,反觀咱們漢語呢?
直接用從這三千字里面挑選幾個組成一個詞就行,根本就不用那么麻煩。
所以叫我說,漢語是世界上最科學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文字。”
聞言,江啟楓撇嘴道:“你咋不說英語只有二十四個字母呢?”
“那你咋不說‘永’字八法呢?”江寧反唇相譏道。
“‘永’字八法是什么鬼東西?”作為一個地道的老農,江啟楓自然不知道‘永’字八法。
“跟你說了你也不知道!”江寧撇嘴道,“反正就是一種練習書法的方法!”
“你這個小兔崽子!”江啟楓伸手敲打了一下江寧的腦袋,“是不是欺負你老子沒文化?
你老子我當年可也是高中畢業的。”
江啟楓有沒有文化,這個暫且不說,不過江啟楓的毛筆字,在下洼村可是一絕。
在很多人的意識里,農民的知識水平普遍偏低,可事實上,很多農民都能寫上一手上好的毛筆字。
至少在江寧的印象中,和父親江啟楓一般年紀的人,下洼村還是能尋找出十來個毛筆字寫得不錯的人的。
就比如江寧的父親江啟楓,就比如江平的父親江振中,毛筆字寫得都不錯,至少要比江寧這個半吊子要強很多。
而很多上了年紀的人,毛筆字更是了不得。
下洼村就有那么兩個已經五十余歲的老人,毛筆字可以說寫得很好。
下洼村每當誰家有紅白喜事的時候,都會尋這兩個老人過去記賬,就是因為這兩個老人的毛筆字寫得很好。
說到這里,可能會有人感覺到困惑,為何紅白喜事記賬要用毛筆字呢?
那這就是習俗了!
而這兩位老人,每到春節的時候,就會在鎮子上擺攤寫春聯,生意可是不要太火爆!
再比如村長他爹,那二胡拉的。
反正前世江寧每次春節回老家的時候,都會去村長家門口聽一陣村長他爹拉的二胡。
村長他爹也好顯擺,每年春節前后,這老頭都會坐在自家門前拉上一段二胡,村子里的老少爺們都會前去圍觀。
再比如,村小學旁邊的一個老人,每天都會早起去學校旁邊的小樹林里打上一套太極拳。
前世江寧上早自習的時候,經常會遇到這位老人打太極。
再比如,下洼村的村民們,流行歌曲絕大多數人都不會唱,可如果讓他們唱上幾段豫劇,那可就不得了了?
村民們誰都能唱上幾段,而且強調還有模有樣,聽起來很很有韻味。
不止下洼村如此,附近十里八村的,都是如此,似乎每一個上了年紀的莊戶人家,都有些看家本領。
這就應了那句話:農村人,本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