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離鄉
清晨的陽光總是那么可愛,因為它不刺眼,并且它總是帶著希望,讓人在看到朝霞的時候,總是心情愉悅,而此時的汪劍涵卻有些醉眼朦朧,一副未睡醒般。
昨天的酒確實喝得很興奮,父親買了很多菜,叫了兄弟姐妹,整整兩桌人,大家都為汪劍涵能如此順利的找到工作而高興,汪劍涵也是十分盡興,喝了很多酒,而一直對他喝酒很介意的母親竟沒有阻止,這讓汪劍涵有些意外,也許是因為從此以后汪劍涵不再給家里添負擔了,也許是整個家里終于有一個算是靠讀書走出鄉村的人,但所有這些都無法抹掉母親眼里透出的關切,父親的關切可以化在酒中,但母親的關切卻無法用言語來表達,兒行千里母擔心,縱是已然成年,在母親的眼中汪劍涵依然是個不懂事的孩子,臨行的送別很簡單,母親送到門口,父親用大永久負著汪劍涵去車站,母親永遠都是一句話“在外小心點”。
父親送至車站,幫汪劍涵買好票,再次問道:“錢給夠了,不夠我還帶了些。”
汪劍涵笑著回道:“夠了,去工作,有工資發的,您回去吧!”
父親把票遞給汪劍涵再次說道:“在外小心點。”
父親說完騎上大永久,頭也不回就走了,汪劍涵看著騎在單車的背影,漸漸有些模糊,不知道是不是很長時間未見父親,感覺這背影竟有些陌生,也許是父親老了,一個六十歲的人了,身板已經大不如前了,但這種陌生又是那么的熟悉。
汪劍涵坐在窗邊,看著那一層薄霧,把整個澄江小城籠罩著,朝陽帶著一絲倦意潵在上面,薄霧竟也變得晶瑩剔透,村莊里高大的樹林,慢慢露出了青秀的身姿,像一個個青年迎著朝陽整裝出發,由此整個壩子漸露新容,充滿生機。
中巴車在山路中穿行,幾個轉彎,已看不見澄江壩子了,汪劍涵細瞇的雙眼終于可以放心的閉下,短暫的告別敵不過昨夜的宿酒,汪劍涵沉沉的睡著了。
隨著腳步聲響,汪劍涵知道是到昆明了,用手抹抹了眼睛,雙手理了理頭發,左右搖愰搖愰頭,活動一下腦袋,下了車又是一段旅途,汪劍涵必須保持著清醒的頭腦,這些年頭小偷小摸的人實在太多了,必須時刻警惕。
車站就有去往貴州興義的長途臥鋪車,汪劍涵背著一個大大的牛仔包,里面裝滿著衣服,書、床單、被套等一些生活必需品,比回家時裝的書是要輕得多,汪劍涵排著隊,嘴里叨根煙(那時公共場所未禁止吸煙),斜仰著頭,一只腳撐地,一只腳在地上輕點著,頭發是典型的中分,早上起來時打過定型發膠,現在看來已油光十足,從外表上看一點也不像是個剛出道的稚兒。
汪劍涵要的就是這種別人的眼光,他知道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好了,同時好吃懶做的人也多了,他們總是喜歡不勞而獲,喜歡竊人財物,但這些人下手往往也都看人的,如果你讓人看起來像個剛進城的小青年,那么一定是他們的一塊肉,會有很多人盯上你,但如果你讓人看起來就是一個混社會的小馬仔、小太子,那么這些人多半對你沒興趣,你自己也會安全得多,所以汪劍涵雖然不喜歡在公共場合抽煙,但卻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很快買到了票,汪劍涵有些興奮,卻又帶著點失落,因為長途臥鋪車一般是傍晚時分再發,第二天早上到達,而此時卻還是上午,也就是說汪劍涵需要等五六個小時才能坐上車開始行程。等待的時間是所有時間中走得最慢的,何況是五六個小時,此時汪劍涵肚子竟也餓了,汪劍涵提起牛仔包走出車站,想找一個地方吃點東西,車站外面都會有很多小吃店,但汪劍涵覺得這些地方會比其它地方貴,并且看起來人很多,一副很臟的模樣,汪劍涵不想去這種地方吃,并不是汪劍涵講究,而是汪劍涵想找個清靜的門店,可以吃完坐一會兒,而這種人擠人的門店,只要你一吃完,服務員就會以最快的速度把碗收了,你要多坐一會,她們總是會用一副嫌棄的眼神看著你,仿佛你還沒付錢,或者是覺得你很礙眼般,所以汪劍涵不愿去,也不想看這種眼神。因為汪劍涵喜歡在吃完飯后看看報紙,休息一下,再說要等六個小時,吃飯時不騰掉點時間,怕是午時的日子比較難熬。
汪劍涵拖著包,走了很長的一段路,終于找到一個相對干凈些的米線店,說相對干凈,那是在同個地方比。云南人整體閑散,經濟意識不強,難得會花錢在店面上做表面功夫,大部分小吃店都是一個造型,臟、亂、雜,他們都覺得反正只要味道不錯就行了,環境差點影響不大,這卻也是一種經營之道,如果搞得很干凈舒適,鄉下進城的農民們反而會覺得不敢進一般,人反而少了。
雖然都是米線店,汪劍涵來的這一家人就少得多了,實際上汪劍涵進來的時候,就一個人在吃。
米線在云南是一種神奇的存在,云南人可以一年四季不分早晚的吃著米線,既是早餐,也是午飯,還可以是晚飯,就是一種萬能的食物,像北方的饅頭,卻又不如饅頭,因為饅頭可以隨身攜帶,米線卻不行。
汪劍涵本來想找一個北方小店,這樣他可以吃饅頭,再喝點豆漿,或者是來碗餃子,既有面又有肉吃,還有餃子湯可喝,也算一舉兩得,這樣比較適合他現在的饑餓狀態。但北方人來昆明做生意的還不是很多,也許是因為昆明是一座永遠洋溢春天氣息的城市,北方人習慣了季節分明的寒來暑往,來到這春天的城市反而不習慣了;或許是西南邊疆的云南實在太閉塞,做小生意的北方人都不會選擇來此。做小生意最重要的是人流,流動的人口才能帶來長久的生意,而云南除了旅游時節人比較多些,平時都只是省內流動,北方面食還不太讓云南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