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起來,福天樂已經把事情全部辦好,兩人收拾行裝,在王大浪的安排下來到了他們占領的景區辦公點。
唐風依舊讓王大浪經營這里的酒店,只不過景區主體經營權已經落到了他的手里,哪些武裝人員則被就地遣散,只留下福樂天的手下在此駐守。
至于分部大樓是一座兩層高的木質小樓,這里一樓本來是特產商店,現在依舊如此,二樓騰空給他們的人員作為辦公點,王大浪還給他們的員工在酒店騰出了幾間房作為宿舍,萬事俱備。
唐風安裝好了收集器之后,和王大浪以及他的父親家人一起吃了頓午餐,小歇片刻便乘船離開。
看到他們一行人走了之后,王大浪松了一口氣,他身后的父親則是拿著手機快速發送著消息。
“您又在和遠航聯系?您都為他們做了一輩子的情報員了,我們在南亞過的不是很好嘛,干嘛還要巴結他們?”王大浪有些不解的看著圓嘟嘟的父親,與人和善了一輩子,但不知道為什么就這么維護一個公司。
“你還小,你不懂,我們雖然不在祖國了,但我們永遠是法國人,現在華人如此強勢,我們再不幫襯點祖國,祖國就真的沒了。”王父感慨道。
“自從我來到這邊后,那時候島嶼剛開發,交通不完善,甚至沒有直達的飛機,你指望柬國人能來消費多少錢?全靠遠航的業務經理從歐洲幫我們介紹客人,我們的生意才逐漸火了起來,才有錢在原來的基礎上擴建這么多住房,人嘛,要感恩,我不會強求你這么做,但你不要管我。”
王大浪聽后,雖然明白遠航這種商業投資,但是正如父親所說,有的時候,別人的施舍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接受的人,可能就足以救命,兩者的感受是不同的。
本來這個景點需要駐守十天的,但是唐風已經全部安排妥當了,他不覺得有必須一直在這里等待,如果守得住那是正常的,如果守不住他在這里也沒辦法。
回到西努哈克市,下一站已經確定好了,是去往泰國甲米,但是從這里出發的正常航線只有到曼谷的,反正現在公司也不差現金,于是唐風第一次體驗了包機行程。
其實不坐飛機,從西努哈克市坐船也可以到達泰國,畢竟兩國距離十分近,但大多數船運是到芭提雅,距離他要去的甲米,還是很遠。
泰國,又叫泰王國、暹羅[xiān luó],和柬埔寨一樣,是君主立憲制國家。
泰國位于中南半島中部,其西部與北部和緬甸、安達曼海接壤,東北邊是老撾,東南是柬埔寨,南邊狹長的半島與馬來西亞相連。
泰國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和文化,原名暹羅。
公元1238年建立了素可泰王朝,開始形成較為統一的國家。先后經歷了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
泰國北部的素可泰(今泰國西北部靠近緬甸。),是泰國歷史上第一個獨立王朝——素可泰王朝(公元1238年到1356年)的都城,素可泰在泰語中意為“幸福的黎明”,原來只是柬埔寨吳哥王朝下轄的一個城市;后來當地泰族人起義,奪城掠地,在這里創建起泰國的開國王朝。
元代國勢強盛,銳意向外發展,東南亞各國紛紛向元廷朝貢,泰國也不例外。
1350年,烏通王在大城府建都(今曼谷北部,直線距離60公里左右。),脫離素可泰王國宣布獨立,建立阿瑜陀耶王國,不久吞并素可泰王國,被華國明朝封為暹羅國王。
1767年,緬甸軍隊攻陷大城,阿瑜陀耶王國滅亡。
明永樂元年,成祖又贈暹邏王金銀大印,暹邏王也遣使謝恩。
鄭和南下時留暹邏者甚多。明初,華國的海外活動是非常頻繁的,明成祖為宣揚國威,曾派鄭和率領艦隊,南巡七次,走的是西洋航線。
暹邏位于越南至馬來西亞的海程之中,為必經之地,當時,東南亞各地已有華人商賈,居處其間。
從16世紀起,暹邏先后遭到葡萄牙、荷蘭、英國和法國等殖民主義者的入侵。
17世紀時,暹羅開始同西方國家建立外交和商業關系。
1767年,緬甸入侵成功攻陷了大城,盡管緬甸人取得了勝利,但是他們對暹羅的統治并沒有維持多長時間。
年輕的鄭信將軍(泰語稱達信,(1734.4.17—1782.4.7),泰皇五大帝之首,泰國吞武里(今曼谷郊區)王朝國王、建立者,又稱吞武里大帝、達信大帝、鄭信、鄭昭、鄭昭王、披耶達,華國廣東潮州人后裔,父親鄭鏞是華國廣東潮州府澄海縣華富村人(今ST市澄海區廣益街道)。)和他的隨從突破了緬甸人的重圍,逃到了尖竹汶。大城淪陷七個月后,他和他的軍隊乘船返回到都城,趕走了緬甸駐軍,收復了大城。
鄭信打敗了緬甸的入侵,統一了泰國各部,奠定了現代泰國的基本版圖,被泰國人尊稱為“吞武里大帝”,是泰國歷史上五位最大的“大帝”之一。
泰國政府規定每年12月28日為“鄭皇節”,鄭信為18世紀泰國的華裔民族英雄。
達信的部將卻克里1782年殺達信自立為王,史稱拉瑪一世。
從1782年統治到1809年,他即位的第一項舉措就是將王室都城從吞武里遷到河對岸的曼谷,并建造了大王宮。
拉瑪二世(1809-1824)繼續修建工作。拉瑪三世國王(1824-1851)重新開始了同西方國家的聯系,并發展同華國的貿易。
《國王與我》中的拉瑪四世國王(1851-1868)與歐洲國家締結條約,避免淪為殖民地,并建立了現代泰國。在他統治期間,開展了許多社會和經濟改革。
19世紀末,曼谷王朝五世王大量吸收西方經驗進行社會改革。
1896年,英、法達成利益妥協,間接使得暹羅成為東南亞唯一沒有淪為殖民地的國家。
拉瑪七世國王(1925-1935)統治期間,泰國從君主專制政體轉變為君主立憲政體。
1939年6月由暹羅更名為泰國,意為“自由之地”。
1939年起實現民主政治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戰暹羅傾向日本,1941年被日本占領,宣布加入軸心國。
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日本和暹羅簽訂《日泰攻守同盟條約》。
1942年1月25日泰國宣布向英美宣戰,日本曾將部分在緬甸和馬來亞半島北部占領地割讓給暹羅。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暹羅隨即在翌日宣布“暹羅1942年1月25日對英美宣戰宣言無效”,暹羅的“宣戰無效”宣言被同盟國承認。
1946年6月9日拉瑪八世在王宮不幸遭槍擊身亡,而王弟年僅19歲的普密蓬繼承王兄王位,成為拉瑪九世。
1949年國家正式改名泰國。
在其歷史中,泰國可以引以為自豪的是它是東南亞唯一的一個沒有淪為殖民地的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泰國成為美國在東南亞的主要軍事盟國。
在東南亞地區,泰國亦是一個舉足輕重的國家,首都曼谷是該區域中國際化程度很高的大都會區。另外,泰國是東盟始創國之一,亦在東南亞區內事務有積極的參與。
根據歷史資料記載,泰國在一戰二戰期間的戰爭動向并不是三言兩語能描述清楚的,畢竟在那種環境下,又要軸心國認可,又要同盟國信服,并且還能兩面討好,兩邊占便宜,實屬不易。
另一個數據就是泰國借此戰爭機會,幾乎掠奪了東南亞大部分國家的財富,其中包括日本、美國、歐洲各國侵略軍中轉而沒有來得及轉走的資源,這也是泰國能有現在這么多的金佛、金殿等景點的出處之一。
可以說戰爭期間,世界都在受難,唯獨泰國在發財也不為過,如此眾多的財富,也直接奠定了泰國20世紀90年代,亞洲四小虎的地位,不然怎么過了兩百多年,現在火箭都出不了地球呢?當然,以上所述純屬未來人個人觀點,并不屬于官方言論,僅博君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