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 結果
就在大皇子和他的幕僚在談論此事時,池非則被寧志遠叫到了鎮國公府,把事情的調查結果跟他仔細說了一遍。
“還好你發現及時,烏香在沿海一帶果然開始泛濫了,已經擴散至多個縣城。
那些鄉紳名流稱烏香乃來自海外的風雅之物,經常聚在一起吸食,故烏香又被他們稱為神仙膏。
由于此物在當地上流社會極其流行,于是逐漸擴散到有些家底的小康之家甚至普通民眾,擴散速度極快。
姚敬堂去...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portraitimg/2019-05-09/5cd3094d7c3cd.jpeg)
令狐BEYOND
“153章異事”因為有些字眼涉嫌違禁,已經被封了。我修改好后已經申請解禁,可能一兩天后就會解禁。沒看過的書友請稍等。 …………………… 其實閉關鎖國的不止是清朝,從明朝就已經開始了,清朝達到了頂峰。 明朝在明成祖至明宣宗的鄭和下西洋(1405-1433)后,實施海禁,并在北方修建明長城,是明朝鎖國的象征。 明朝在明前期至隆慶開關時期近乎全面海禁,只在隆慶開關時開放了漳州月港一處口岸。 到了清朝以后,因與羅馬教廷間有關中國禮儀之爭的白熱化,雍正帝于雍正元年(1723年)禁止天主教,不許外國傳教士進入中國國內傳教,并限制貿易,被視為鎖國的開始。 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帝一道圣旨從京城傳到沿海各省,下令除廣州一地外,停止廈門、寧波等港口的對西洋貿易,這就是所謂的“一口通商”政策。 閉關鎖國最大的害處是讓中國錯過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使科技遠遠落后于外國。 此消彼長之下,在鴉片戰爭中自然就被洋人壓著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