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盛夏正午,窗外的陽光亮得發白。
沈依喬的書桌在臥室空調下方,她感到胸前和脊背上的汗變得冰涼,開始滲入肌膚和骨頭里。陽光直射在她的習題本上,她站了起來,抬起頭,卻又防御性地瞇起眼睛,略顯煩躁地伸手合上兩片藕粉色窗簾,又急急坐回書桌前。
空調風吹著窗簾角輕輕搖動,扇動著陽光在書桌上游移。
沈若喬的書桌在窗下。她手里拿著一個蘋果,光腳踩在椅子上,整個人縮成一團向后仰靠在椅背上,看著天花板,一口一口吃得認真。
這是一對孿生姐妹。
見依喬坐下,若喬問:“暑假班才開始一個禮拜,你怎么看起來心煩意亂的?”
依喬沒有作聲。
若喬繼續說:“我見你下課你總是望著窗外發呆,到了家就像這樣對著書出神”,她邊說邊起身,搬了椅子做到依喬旁邊,伸頭看她,問:“這還只是暑假集體加課,高三還沒正式開始,你就覺得有壓力了?”
依喬抬起了頭,她眼下淡淡的青紫色透露著疲憊,她說:“我……我又想到外婆了。她走了快一年了,我好想她。”
若喬愣住了,她把蘋果放了下來。
依喬說:“去年我們填分科志愿的時候,她就生病了。我知道她老了,總要面對那一天。可我沒想到她的病程那么快。暑假里,我們回云青鎮看她,她那么消瘦、那么虛弱,還掛念我們讀書,問我們期末考得好不好。可我倆那次期末都沒考好。她身體好的時候,我們倆總有一個考第一名,她就指著這個高興。可偏偏那一次,我們沒人考第一名,她聽了一定很擔心。我沒想到那是最后一次見她……”依喬說著,眼淚奪眶而出,她用雙手托住臉,埋頭在手里哭。
若喬的眼淚也止不住落下。
十七年前,從暮春到盛夏,宜田連天大雨,原本稻肥水美的魚米之鄉變成災區,沈爸爸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公務員,在抗洪搶險第一線沒日沒夜地搬沙袋;沈媽媽在自己任職的醫院里,在大雨和內澇的包圍之中誕下這對女孩。
父母二人是同鄉,老家在距離宜田百公里之外的云青鎮。雙胞胎出生后,爸爸給老家親友發電報。沈家爺爺板起了臉,只說了一句“兩個女孩子,沒得講頭”,失望溢于言表。而同在云青鎮的沈母娘家呂家,外婆和小姨喜上眉梢,三天后,二人坐著救生艇趕到了宜田市區,來幫忙照顧產婦和嬰兒。這之后,原本沒日沒夜潑灑而下的大雨漸漸小了、漸漸停了。兩姐妹小時候常聽外婆回憶,大雨停后,水退得很快,天空藍得晃眼睛。
此后六年,外婆留在宜田,憑一己之力照顧兩姐妹、照顧整個家。她天不亮就起床,燒爐子、熬粥,用粥漿做米糕。夜晚,一家人都睡了,她還在院子里的水池洗尿布。外婆勤勞溫厚、樸實純良,她用真實的愛意和付出照亮了一家人的生活,鋪就了兩姐妹的人生底色。
直到七十歲,外婆出現腦梗,腿腳不再便利,她選擇回到云青鎮,獨自生活。
若喬直接用袖子擦干了眼淚,說:“這么一說,我們學理科之后的成績,外婆還是別知道的好。”
“可我覺得外婆會在天上看著我們的。”依喬抽泣著說,“我們要爭氣,要拿回第一。”
依喬的話讓若喬覺得自己的心臟一陣發緊,連帶著腹部一起,將一股酸楚推向腦袋,讓她再次淚如泉涌——她常夢到外婆,溫暖、慈愛的微笑,干凈清香的布衣,勾著背、拄著杖,立在小院里的桂花樹下等兩姐妹回家——這一年,她常常懷疑自己,她不相信,回到云青,再也見不到外婆了。
但若喬知道不能再這樣哭下去了。她站起來,把依喬也拉了起來,說:“要爭氣,就不能再這樣哭了。下午一點半要上課,我們得快去洗臉、趕緊吃飯。”
(二)
依喬比若喬早出生兩分鐘,二人長得一模一樣。如今她們是宜田七中高三理科(5)班的同班同學。
中午,爸爸媽媽都不在家。若喬洗完臉,按照字條上媽媽的留言將飯菜一一加熱,又盛了兩碗飯,端到餐桌上。
依喬平復了心情,卻沒有胃口,坐在餐桌邊發呆。
若喬說:“媽媽留言叮囑你不要挑食,還要求我們一定要把洋蔥吃完——她再次強調洋蔥對腸道的好處。你知道我真的很怕吃洋蔥,所以,靠你了,加油!”若喬說著將肉末洋蔥端到了依喬面前,另有土豆燒肉和紫菜蛋花湯,這頓飯樸素簡單,卻又清新可口,若喬越吃越香,已看不出傷心痕跡。她抬頭夾菜,卻見依喬端著碗筷,像個木頭人似地坐著不動,便抬手在依喬面前揮了一揮,問:“你忘了外婆說過,‘吃飽飯、過大山’,你若相信她還在看著你,還不好好吃?”
中午十一點五十放學,下午一點半就要上課。午間十分緊張。
她放下碗筷,想和若喬細細解釋——她除了想外婆,還在想別的事。可抬頭一看,時鐘已經過了十二點半,決定忍一忍,點點頭說了一句“是,我吃”便強打精神,大口吃起來。
姐妹二人有著同樣敏銳的直覺和同樣笨拙的掩飾能力,多年來,她們看對方就像看自己。若喬斷定依喬有心事,是在思念外婆之外的心事。一種預感在她心頭盤桓——那個依喬需要花費心力和言語解釋的問題,也曾縈繞在她自己心頭,讓她為難過、動搖過。她甚至開始期待依喬接下來的行動,期待驗證自己的直覺,同時又對答案揭曉的那一瞬間感到害怕,仿佛那是平行空間里的自己也應該做出的選擇。
夏日正午,熱浪讓一切都安靜了下來。
兩姐妹的童年很長很簡單,純粹而真摯。她們不富裕,但也不慌亂;她們的物質世界存在匱乏,但是她們的精神家園卻相對豐滿。她們學習好、人緣好,輕松快樂。然而,十七歲,無憂無慮的童年沒入歲月的河流,跌跌撞撞的成長拉開序幕。這一年像是時間隧道里的一面窄門,簡單與成熟就此區隔。外婆的離開讓她們閃閃發亮的人生錦緞被時光撕開了一個口子。她們發現,原來重要的人會離開,重要的事要選擇。她們被某個無形的東西逼迫著去面對、去承認、去思考,開始直面外界的無常和內心的脆弱。她們發現,有些事,發生了就再也無法改變,失去了就再也無法擁有。她們也知道,十七歲,時間還很長,路還很遠,命運中的舍、予、得、失,像劇目一般,等著她們去體驗,更由她們去創造。

古都涼夏
2019年9月21日修改 2024年1月6日再次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