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臣恭送父皇!”
“處理好這事情,你也早點休息?!?p> 吳嘉慶目送父親吳乾隆離開,嘴角露出一個苦笑來,他哪里不知道這個太上皇老子的心思,估計是想彌補賈家。
畢竟這些年賈家兩府越來越落寞,好不容易出現一個出色之人,雖然是一個分家的庶子,但那也是賈家人。
單單說之前賈府某些人在賈環考試中使用的小手段,太上皇招見他這個皇帝那暴怒謾罵就能看出來他的心思。
從殿試開始到現在,太上皇吳乾隆就和皇帝吳嘉慶在一起,皇帝吳嘉慶感覺他比會試中考試的人更壓抑。
身為有權有勢的皇帝吳嘉慶在他老子面前都不敢出大氣,小心的伺候著。
以期太上皇吳乾隆不再責罰他,皇帝吳嘉慶早點完成殿試早點解脫。
皇帝做到吳嘉慶實在要多憋屈就多憋屈,大情的歷史上都沒有幾個,放眼整個華夏浩瀚歷史中那也屈指可數的。
誰讓皇帝吳嘉慶沒有得到太上皇吳乾隆全部權利和力量,所以只能忍讓。
吳嘉慶明白父親吳乾隆的意思,只是一時半會不想順他的意思。
這不是叛逆,只是最后的倔強。
現在不是時機,賈環雖然是一個人才沒錯,但是按照太上皇的潛在說法培養起來,那不是給敵人增加實力了?
雖然這不得不為之,皇帝吳嘉慶也想做一次無謂的抵抗,或者找一個好的臺階下,多少挽回一些面子來……
皇帝吳嘉慶心里打定主意后,他自然沒有落筆填寫科舉前十名的名單。
吳嘉慶擺駕去某個嬪妃那休息了。
四月一十六日,深夜。
皇宮邊緣有一宮殿名——軍機處。
連成玦與同僚們在軍機處值班,期間還有賈環等前十名都通過了會試的。
這些考生明日就要金鑾殿面圣定這次殿試名次,幫著處理完很多事情。
這是每次殿試名次公布前,百官給前十名考生的考研,看他們處理能力。
到時候“圣人”給他們分崗位官位的時候,百官能夠提一點意見。
因為夜太深,凡是人自然犯困。
連成玦和官員們先后離開,然后各自去休息,并且沒有指定其他人值班。
其他考生見狀長呼出一口氣,大家紛紛說自己想回住所準備休息,大家都想明天以更好的精神狀態面圣。
賈環感覺這中間的事情沒有那么簡單,感覺自己不該看到眼前的困難。
在眾人說讓賈環一人值班,眾人都在夸獎賈環,夸的賈環都一點飄飄然。
眾人說的意思:“大家你的書法最不好,但是你的文采也是大家中最棒的。
這次最有希望奪魁成狀元,我們的書法都比你好,而且你賈環出身高貴。
我們都不作非分之想了。
你看就幫我們代勞一下吧!”
賈環看九人留下工作量不多,他一個人要幫忙一下也不難,明天面圣自然沒有那么簡單,誰知道還有什么考驗。
大情國官場中,確有偏重書法的現象,賈環是九人中是唯一的貴族子弟。
這九位未來的同僚都如此講,沒有多做反駁賈環也就答應他們的要求。
畢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還是要有幾個朋友,不能在這種小事得罪人。
雖然賈環不在意這些,可是未來這些人萬一位置比他高,賈環未來在落寞的時候,被這些人給予致命一擊。
賈環吃一點小虧,這次幫眾人一次說不定能得到眾人的友誼。
就算沒有友誼,多少還能留好感!
眾人離開后,賈環獨自一人值班。
老話說的好——“吃虧是福!”
事實也是這樣,不知道過了多久。
夜越深,人越困。
賈環終于忙碌完文件,慢慢整理好自己的書案,然后整理其他人的書案。
因為賈環有輕微強迫癥,反正值班要到天亮,賈環自己閑著也是閑著就開始整理文件,意外發現一個特別驚喜。
陜甘總督黃廷桂上了一道關于新疆屯田事宜的奏折下轉軍機處。
這份周折說來也沒有什么奇怪的,奇怪的是賈環在整理每個人文件的時候都發現這一份心疆屯田事宜的奏折下轉軍機處,這引起了賈環的注意。
“事出反常必有妖!”
賈環整理好其他人書案后,回到自己的位置拿起自己那份奏折。
賈環詳加研讀這一份關于心疆屯田事宜的奏折。翌日,金鑾殿。
精神萎靡的賈環和其他精神奕奕的考生,跟在文武百官最后一起上朝。
其中事情都很正常和簡單且平淡,太上皇吳乾隆和皇帝吳嘉慶出的一些題都很簡單,最后一題內容說出時…!
賈環眼神一亮暗道一聲:“果然”。
這一題是一道經史時務策題,是由眾多考官于考前一日在文華殿密擬。
緘封呈太上皇吳乾隆和皇帝吳嘉慶閱,昨晚書寫十分奏折暗中參入十位考生出來的文件,值班也算是一種考驗。
畢竟當官處理文件那個不是經常忙到深夜,關心民生處理要細致入微。
沒有耐力的人不符合好官員要求,取中了的人也只能分配在清水衙門。
這樣的人當官仕途走不會太遠,擔當重任的人自然要經歷各種考驗。
眾人先后提筆寫下各自的答案,對于這道時務策,賈環看過那新疆屯田事宜,賈環自然胸有成竹揮筆答案立就。
諸讀卷大臣在文華殿閱卷。
賈環的書法不太好,但立論高深,倍受讀卷大臣和太上皇吳乾隆和皇帝吳嘉慶的關注,眾人意思空前一致。
賈環卷子上的答案眾人極為欣賞。
別人不知道賈環所寫的是從白開心那個世界,“我大清”雍正朝建立的奏折制度,皇帝接到奏折文書后,幾乎全有批諭,這種批諭叫做“朱批諭旨”,批過之后的奏折叫做“朱批奏折”。
“朱批諭旨”就是皇帝本人對本奏折的答復意見?!爸炫嗾邸庇绍姍C處“錄副”后,原本發給具奏人。
以便具奏人依照皇帝的批示執行。
正常遇到奏折“留中”不發,便由軍機處知會該上奏人“奉旨留中”。
本不該出現在這,只因這是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