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頭主仆二人開開心心的裝了山泉水到處晃悠,那頭的朱芊芊卻是一頭栽進趙子修的懷里。說來也是巧合,趙子修此番路經百年縣其實是為了尋方丈凈塵要一味藥材,名喚“葡子”,是長在深山懸崖的一株草藥,于他有大用。既然是為了正事,紅塵邂逅在此刻就不算是好時候了。
“在下唐突,望姑娘見諒!”雖然是自己被撞了,不過基本的素養趙子修還是有的,只見他手拿折扇雙手抱拳,向朱芊芊致歉;當然啊,雖然他刻意隱下了惱怒,但語氣上多少也帶了一絲不耐。
“公子多禮了,是小女子冒犯了公子!”朱芊芊是想去后山找易香香的,回身叫丫鬟們快點跟上的時候沒注意側方來人,這才一個不小心撞上了趙子修。她觀眼前人態度溫和,舉止斯文,已經是生了幾分好感;再看其裝扮容貌,一襲玄色衣裳襯得華貴非常,烏黑的頭發套在一個精致的白玉發冠之中,一張臉俊得呀,真的煞是好看!朱芊芊觀賞著,不禁芳心就顫了三顫。
不過朱芊芊是什么人啊,富豪大宅里的嫡小姐,朱家不是什么簪纓世家,但也是有點家伙底子的,平時也多和京都里的大家小姐打交道,她有時候頗厭煩那些嬌蠻的千金。所以她雖然已經被眼前的佳公子迷了眼,但不是個不講理的主兒,本身也是自己的錯,于是馬上就行李道歉。
“姑娘也是要去后山?”趙子修見眼前的女子雖然只是蒲柳之姿,但態度端正,不似以往京都那些恨不得黏上他的姑娘,也就放下了惱怒;他看朱芊芊即將準備轉身的方向,大方問道。
趙子修不是萬花叢中過的豪門公子爺,所以問的完全是順口的客氣話,一本正經的全然不帶調戲。
“正是!跟隨長輩上山朝拜,小妹同丫鬟去了后山游玩,下山之際,家中長輩特遣我來尋。”一席話交待了自己為什么出現在這里,尺度和分寸都把握得剛剛好。朱芊芊看趙子修是個正派人自然也就沒有拿喬,她這樣大方的回復,為的就是等待對方下一句的同路邀約。
哪知趙子修并沒有邀請她同路而行,而是狀似恍然大悟地說道:“原來如此!在下也正要往后山而去,然而事情比較緊急,故先行一步!”他說完歉意地拱拱手。
趙子修原本是在去往大殿尋找凈塵方丈的,他猜想今天這樣的日子方丈應該會在大殿內侍奉佛祖,不想到了大殿里的小沙彌說方丈去了后山,他這才匆匆而來。
“公子請便。”朱芊芊微微愣了一下,卻也還是微笑的道別。當然,如果她知道自己這個在京都稍有名氣的胡氏之女,樣貌姿色在趙子修心里只是蒲柳之姿的話,那是根本不會生出剛剛那股期待的。
趙子修此番百年寺之行雖然沒有興師動眾,但一番貴氣卻讓朱芊芊曉得眼前人并非普通之輩,不過當下的情況是她即使對他有幾分好奇,也不好說什么來挽留。女孩子嘛,總有幾分矜持的。
趙子修抬步就往后山走去,不想之后再次遇到一團黃色的衣裳同一襲藍衣從身旁飛奔地擦肩而過;不久后他便聽到身后剛剛和自己撞了滿懷的姑娘的聲音:“香香你跑慢點,小心別摔倒了。”趙子修剛回身,女孩們正好轉身離去,他又一次沒看清黃衣小女孩的樣貌。
不知怎的,趙子修有種悵然若失的感覺;他笑著搖了搖頭同跟在身后地龐其說:“傳信給母妃,我已在百年寺尋到了“葡子”,這就快馬加鞭送回京都。”話語里的肯定和勢在必得都彰顯了他的霸氣。
龐其稱諾,利落的轉身離去,對主人的話絲毫沒有懷疑。趙子修啪的一聲打開折扇,搖著扇子繼續往后山而去。“葡子”是母妃治病需要的最后一味藥材,他經過通州時無意聽見一個藥材商說百年寺方丈手里有這么株藥,這才寧愿耽誤回京的時間也要折到這里來求藥。
沒錯,“母妃”二字已經暴露了身份,朱芊芊雖然只是個女孩子,但在京都那個富豪圈里生活了這么久,觀人的本事還是有幾分的,她清楚的知道自己不小心撞上的男子不是個簡單的人物。的確,趙子修一點也不簡單,趙乃國姓,此男子乃是當今圣上第四子,皇子趙子修,其母德妃乃是當年京都有名的才女,現今更是榮寵后宮;而趙子修為何為其尋藥?且等容后再表。
易香香這邊隨著朱芊芊一行人同林氏等人會和,一大幫子人晃悠悠的下山回了易府。晚飯時分朱玉林夫婦同易西夫婦告辭,言明叨擾良久,也該是離去的時候了。易西湖本想留老大哥再多住兩天,然而爽利的胡氏非常直接的表示不是覺得呆久了不好意思,而是住下去冬天就要來了,到時候天冷了回京路上多有不便,易西湖夫婦這才放行。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易西湖充分的發揮了這句詩詞的真意,拉著朱玉林的手難分難舍,頗顯的有點婆婆媽媽了。
朱玉林一家此次雖然是簡易出行來到了百年縣,可丫鬟仆從也帶了不少,此時一輛輛馬車停在易府正門,也是讓過路閑人停下來一探究竟。隨著圍觀的人漸漸多起來,林氏考慮到自家丈夫這百年縣官多少還是得有點官威的,便不得不制止了易大人的羅里吧嗦,朱夫人胡氏見狀,趕緊就拉自家夫君上了馬車。
“姐姐此去不知何時才能與妹妹再相見,妹妹可要好好照顧自己,女孩子要少吃冰,秋日里更是不可貪涼。”朱芊芊語重心長的同易香香說道。她家中雖然也有姐妹,不過都是庶出,總隔著那么一層;在易府和易香香這個小妹妹相處了這么些日子,雖然后者性子寡淡,又自顧自的貪玩,但多少也是有點感情的。
“謝謝姐姐關心,此去京都路途遙遠,您也一路保重。”易香香小大人模樣的說到,其實她自覺還是很給面子很有禮貌的。
朱芊芊笑著點點頭,抬步上了馬車;易洛川這邊也同朱家兄弟道別完畢,待他們登上馬車坐穩,一行人便浩浩蕩蕩順著清晨的微風而去。
朱家人的離開讓易府再度安靜了下了,可朱芊芊的離開卻并沒有讓易香香覺得無聊了,相反的她撒得更歡。之前為了照顧下朱芊芊的感受,她雖然照樣玩樂,但多多少少也是收了點性子的。而且院子里住了個外人,她還是有點不大自在。朱芊芊走后她就爽歪歪了,每天除了早上點卯一般的上課,搖頭晃腦得讀那么兩篇詩詞,剩下的時間都可以開心的鬧騰了。
百年縣離京都甚是遙遠,沒有京都的繁花似錦,但是民風淳樸,自從易西湖來了后,改革治理得僅僅有條,如今花團錦簇更是別有一番風味。
“妹妹,母親說你要她開家酒樓,怎么?家里廚子滿足不了你的胃了?”易洛川從母親的院子里出來,便來到了自家妹妹的小院,看易香香顫巍巍地正在自己的小院子里剪摘月季花,便接過了她手里的花剪。
“哪有,說得我多貪吃似的!只是前幾日去百年寺,發現那里的香火更是旺盛了,想來客商已經把百年寺的名氣傳了出去,之后經過通州的客商只要不趕急事,應該都會來百年縣走上一趟的。城中酒樓客棧數量不少,但有特色的卻不多,有美食特色的酒樓更是一家也無。我想讓母親開家酒樓,住宿為輔,專攻美食,一定能大賺一筆。”通州是通往京都的必經之地,古代人信佛重佛,百年寺現在的名氣足夠讓這些悠閑無聊的古人慕名而來,加上一些來此賞花賞景的文人墨客,客流量就完全不用擔心了。再者只要宣傳得當,酒樓搞出點美食特色的名堂,那可是一大噱頭呢!
“還特色,明明就是為了滿足自己。”易洛川剪下一朵月季花,遞給易香香。
“你要這么認為我也沒法子嘍,不過哥哥,以后我們有了自己的家酒樓,你可以帶上書院里的同窗去痛飲一番,豈不快哉?”易香香笑得甚至奸詐!
易洛川今年雖然也才九歲,但因為被胡氏寄予了厚望,七歲便被送進了百年縣的書院。自小就養得極為端正的他,對于妹妹口中“遛鳥喝酒”的暗示,自然是會回擊的!他伸手就給了易香香一個爆栗,后者痛呼出聲。
“休得胡說!母親說酒樓要我來管,你還是想想怎么說服我吧!”易洛川一本正經的說。
易香香聽哥哥說出這話,就知道有戲,遂笑瞇瞇的說:“哥哥你看,爹爹這幾年來可是為縣里操勞得快白了頭發,我們做子女的總要分擔下嘛!你放心,酒樓菜單我來幫你擬,你就管管人而已,不費事的。再說了,母親讓你來主持此事,一看就是自己分身乏術,也順便歷練下哥哥,哥哥怎么也得接了這挑戰啊對吧。”易香香一席話有收有放。
要不說男子的個人英雄主義最容易控制呢,“挑戰”二字自是讓易洛川眼前一亮。但他在妹妹面前還是擺著譜的,所以還是板著臉說:
“就你嘴貧,擬寫菜單?你能認識幾個字?”易洛川毫不留情地嘲笑妹妹。
“嘿,哥哥你小瞧人,我不會寫我還不會說嘛!妙琴會幫我寫的!”易香香嘟嘟嘴,一臉的不滿。
最終的結果自然是易香香勝出,易洛川知道自己這個妹妹對經商有興趣,只是礙于年齡小不好自己出面,既然母親都同意了,自然也愿意幫著掛了這個名頭。
其實認真說起來,易家除了易洛川,哪個對經商沒點興趣?不說易老太爺,那畢竟是過去式了,就易夫人林氏,那也是管著幾家鋪子的。她說沒空那是真沒空,一天天的,家里的事鋪子里的賬,還有來百年縣后置的莊子田地,哪個不用管。易西湖更不用說了,從易老太爺那里得了傳授,把生意頭腦都用在了百年縣的治理上。
對的,易西湖任百年縣令這些年來,將自己的生意經融會貫通,穿插于縣城治理上,扶持商賈穩定經濟;他雖然是百年縣里的“地頭蛇”,但從不壓“強龍”,不僅與當地士紳官吏多有交好,更是連過路拜訪的客商都引進家門招待。古代商人都沒什么地位的,禮朝亦是,易西湖此舉在商人心里大大的加了一把分,所以百年縣做起商業改革的時候,完全是不費吹灰之力。
其實商業改革這個路子,還是易香香給的點子。易府小姐有多愛財,在百年縣那是已經人盡皆知了。逛書坊從不買大文豪的詩詞歌賦合集,而是讓自家丫鬟專挑話本子和奇人逸事,還有就是一些經商類書籍,買了讓小廝一把把扛回家。這些書放到現代就是什么“如何一夜暴富”啊,什么“白手起家鑄造商業帝國”之類的,不說其他,易香香此舉在最初始的時候,讓百年縣人民一度懷疑是不是縣令家克扣了大小姐的用度,把一個奶娃娃逼到了要操心怎么賺錢的地步。
其實奶娃娃易香香并不怎么看那些生意經,按常理來說她這個年紀是大字都不識幾個的;為了打發時間又不想被看穿自己識字速度驚人,連話本子她都是讓妙琴讀給她聽的;而買這些書的原因,只是她要營造一個自己從小就喜歡做生意的形象,為以后的斂財手段提供一個名正言順的路子。
所以當初易西湖為百年縣經濟愁煩的時候,易香香的“生意經”就自然而然的派上了用場。百年縣之前其實沒那么富裕的,雖然不至于揭不開鍋,但也僅僅是足夠溫飽而已。易西湖最初想改善經濟,但不得法門。雖然易老太爺當初也是個生意人,但畢竟在京都那個銷金窩,只要有點腦子,都能撈點錢的。易老太爺識人本事不錯,但你要是讓他改善一個縣城的經濟,還真沒這能力。易西湖就一七品官,手下除了師爺和捕快,連個幕僚都沒有,關于治理經濟這塊這可是一度讓易西湖發愁啊。
其實易香香最開始并沒想要給易西湖提什么點子,她那會兒來這個世界還不足三年,也不了解這里的經濟民情,并不敢瞎說。只是有一次易西湖抱著她逛園子的時候,易香香很驚異的用奶聲奶氣的聲音說道:“這園子里的東西長得可是真的快,昨天才讓妙琴灑的種子,這就發了芽!”
易西湖一看還真是,百年縣的土壤肥沃,大抵是因為地質和天氣的關系,連糧食都比鄰縣的長得快,為什么不種點其他的什么呢?當天晚上用膳的時候他向易老太爺提及此事,易老太爺建議種花,畢竟是做香料的,對飼養花草他頗有心得。
易西湖在心里打了個譜,農耕不能放棄,糧食這個事兒還是得自給自足;但花也是可以種的,但是銷往哪里呢?百年縣雖然也有士紳官吏能欣賞消費花草這些個“奢侈品”,但大多數都是普通的鄉民,不會把錢花在觀賞事物上的;而花朵脆弱,外銷肯定不現實,所以這就又是個問題了。
“為什么不能讓他們自己來觀賞呢?哥哥書院里的一些大才子,就愛詠春贊冬的,我們就整片整片的種,春賞桃,秋賞菊,竹林里彈個琴,文人墨客不都愛干這事!”易香香說這話的時候正吃著李嬤嬤喂的甜湯,吐槽的語氣里多少帶著對多文人墨客的小嫌棄,引得林氏又沒忍住的翻了白眼。
不過易香香說的也不是沒有的事,易洛川所在的書院是百年縣最大的書院,真是有一些文人天天就吟詩作賦啥也不干。林氏知道有位李姓才子就在百年縣很有名,他有名不是因為詩作的好,也不是學問高,而是最喜歡歌頌竹子,見天的往竹林鉆。
還真別說,易西湖聽了易香香的童言,卻覺得可行,就這么干了!沒想到真的吸引了不少才子佳人特意出行百年縣賞花,亦不乏有遠一點地方來踏春的!這地方遠可就是又一關鍵字了,你來了當天不回去,又沒有個親戚可投宿的,賞完景得找個地方住吧?這樣一來,酒樓客棧的生意也好了起來;之后不知怎么地傳出百年寺的菩薩甚是靈驗,一來二去的,百年縣的經濟瞬間就被這樣的蝴蝶效應帶了起來。
從那以后,百年縣就成了一個有山有樹,有花有景的觀賞佳地,百年縣人民的錢包也噌噌噌的鼓起來,對縣令易西湖愈發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