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借酒消愁愁更愁
自那日吵了架,耶律樺憤而拂袖離去,兩人便不歡而散。
每日上朝歸來,他只是煢煢孑立在木華閣的窗前,遠眺著怡然軒。那里住著個不管自己付出多少真心,都毫無感情的“大宋佳人”。可是自己,仍是忍不住想時時刻刻關注著她。
心上泛起陣陣酸楚,耶律樺不知道自己該怎么做,才能讓怡衣放下心中的芥蒂,才能信他,愛他。
這一路走來,難道她還未看到自己的真心嗎?自己到底......該怎么做呢?
每晚掌燈時分,怡衣的倩影便會在燭光的照映下,出現在雕花小窗的煙羅紗上。
雖然身影模糊,但仍能看出,她有時鋪開宣紙,手握狼毫,奮筆疾書的樣子,應該是在點墨繪畫或者描摹書法吧。有時端坐在窗前,一動不動,似乎是在靜思冥想。
偶爾小窗的煙羅紗上,映出有丫鬟們經過的身影,應該是進來研磨伺候,或者是端茶添水吧。
動如脫兔,靜若處子。
耶律樺眼里的怡衣,她的倩影,是一首流動的詩,是一曲飄揚的歌。無論動靜,都像是一幅美麗而憂傷的剪影。
“何......'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呵呵......'斜陽寒草帶重門,苔翠盈鋪雨后盆。玉是精神難比潔,雪為肌骨易銷魂。芳心一點嬌無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莫道縞仙能羽化,多情伴我詠黃昏。'古人詩......詩詞,美哉!呵呵......'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美哉啊!”
耶律樺猛地灌了一口酒,甘洌卻略帶辛辣。喝得太急,嗆得他忍不住劇烈咳嗽起來。地上的十多個空酒壇,正橫七豎八,一片凌亂,彌漫著滿屋酒氣。
“慕怡衣,你到底要我怎么做?我已經要......要正式娶你為勇毅王妃了。你......你為什么還不......不相信我?為什么?”
耶律樺醉醺醺地嘟囔著,打著酒嗝,臉上已泛起了暈紅,心中苦悶萬分。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來,本王......本王敬你一杯......”
他顫巍巍地向前伸出手,怡衣的身影似乎近在眼前。
木華閣與怡然軒只隔幾處山石,幾條游廊,相距不過半柱香時辰的路程,算不得遙遙,但可相望。
然而此時此刻,為什么讓人覺得是那么遙不可及,遙遠到他們之間仿佛隔了萬水千山。
這滿腹愁緒,剪不斷理還亂。
酒入愁腸,皆化成了點點相思淚。
......
老管家舒穆魯在門外重重地嘆了口氣,他從沒見過小主人這般痛苦過,滿是皺紋的臉上全是擔憂。
他推開門,想勸慰幾句,卻見耶律樺已酒醉得昏昏大睡。
小主人何曾如此這般痛苦過?
舒穆魯無奈地搖了搖頭。
眼光陡然落在了書架上。映入眼簾的是,耶律樺的滿墻書架、卷宗整整齊齊,天文地理,軍事兵法,奇聞逸事,包羅萬象。
但其中一本書卻攤開在書架上,稍顯凌亂,在整齊的書冊中顯得格格不入,甚是突兀。舒穆魯過去想整理一下,竟發現這是本有關首飾設計圖樣的書。
他腦中靈光一閃,暗自思索了一番,便步履蹣跚地向怡然軒走去。
......
慕怡衣端坐著,頗有種“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的憂傷氣質,正全神貫注地盯著耶律樺前些時日送來的各式奇趣珍玩,補品良藥出神。
面前的這塊沉香木料雕刻的山子,做工精巧別致,清幽高揚的木香絲絲入鼻,令人心曠神怡。
這尊銅點金靈兔硯滴,設計別具匠心,也非常實用。
還有高麗青花瓷盞托、黃楊木雕桃花紋水丞、銅錯金銀瑞獸鎮紙、胡文明制銅鎏金瑞獸筆筒、黑釉剪紙貼花荷葉紋膽瓶、青白釉木葉紋雙耳八方瓶......
怡衣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尊銅錯金銀瑞獸鎮紙,細細端詳起來。
只見這尊瑞獸鎮紙,器銅制,錯金銀,通體以圓雕為主,輔以淺浮雕等雕刻工藝塑造而成。
這瑞獸伏臥,回首作張望狀,神態前肢并攏,身體蜷曲成團,線條流暢自然。
通體以錯金銀技法,勾出獸身紋飾,打磨圓潤,造型古樸,未飾金銀位置生銅綠,更顯古樸之姿,金銀點綴則為其平添了華麗精美之感。
這精銅與金銀紋飾的結合,既柔化了青銅器的古拙感,也賦予金銀沉穩厚重、端莊凝然之感,二者互襯互成,別具興味。
好一尊做工精巧的銅錯金銀瑞獸鎮紙!
怡衣曾聽父親說過,金銀錯工藝始于春秋中晚期,盛行于戰國,并于西漢達到巔峰,主要用在青銅器的各種器皿,車馬器具及兵器等實用器物上的裝飾圖案。
其做法是在器物表面凹處的紋飾、銘文中嵌入金或銀等金屬,并加以打磨,令器物具有不同質料色澤對比之美感,瑰麗燦爛。
呵。
耶律樺送過來的奇趣珍玩,真是個個精巧,件件風流!足見他的一番良苦用心。
面前的這些補品良藥,燕窩、魚翅、人參、靈芝、熊掌、虎骨......
堆得像小山似的。
“明夏,把這些古玩都收起來吧。”怡衣放下這尊銅錯金銀瑞獸鎮紙,嘆了口氣,不再看,心里還在隱隱地生氣,“把補品都拿下去吧,和葉秋,忍冬等人都分了吧。”
“這......”明夏憂心忡忡。
她見怡衣連續幾日都是這般郁郁寡歡的樣子,不由有些心疼。
哎。
明明兩情相悅,為何又如此得黯然神傷呢,不應該彼此折磨的。
“小姐,其實您和王爺,可以打開心結,可以......”
“明夏,你不用勸我。我都知道的。”怡衣望向窗外明媚的春光,目光哀傷。
明夏隨怡衣的目光游離出去,此刻的窗外彩蝶飛舞,春光正好。
(注:
水丞,又稱“水中丞”,一般都稱為“水盂”。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工藝品。它是置于書案上,供磨墨用的盛水器,用于貯硯水。多屬扁圓形,有嘴的叫“水注”,無嘴的叫“水丞”。制作古樸雅致,為文房一重要器具。一般以玉石或陶瓷制成。
鎮紙,是中國古代傳統工藝品。指寫字作畫時用以壓紙的東西,常見的多為長方條形,因故也稱作鎮尺、壓尺。用銅、鐵或玉石等制成。最初的鎮紙是不固定形狀的。鎮紙的起源是由于古代文人時常會把小型的青銅器、玉器放在案頭上把玩欣賞,因為它們都有一定的分量,所以人們在玩賞的同時,也會順手用來壓紙或者是壓書,久而久之,發展成為一種文房用具——鎮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