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早朝時大臣們看到許久沒有消息的十二王爺突然出現,一個個都議論紛紛,心里各有猜測。
嚴御史走上殿前說道:“陛下,臣有本上奏。”
“愛卿有何要奏啊?”
“京城近日流言四起,民心不穩,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了。”
“是何事導致的?”
“恐怕與六王爺有關。”
“老六三月前就前往知南山平亂,此時怎么能讓京城的百姓人心惶惶?”皇帝的心中感到有些疑惑。
“陛下,流言所說之事就是與六王爺有關,與知南山平亂一事有關。”
“仔細與朕說清楚。”
嚴御史繼續說道:“一直以來朝廷收到的都是六王爺傳來的捷報,朝廷也是照實的以此來安撫民心的。
卻不曾想來自百姓間的消息與朝廷收到的奏報大相徑庭,導致部分百姓已經認定了我們在掩蓋事實。
據坊間傳聞,此次知南山平亂一開始確實是采取了安撫措施。
可是在沒有達到朝廷所要的結果后,朝廷的兵馬就馬上翻了臉。
他們殺了一批起義軍以儆效尤不說,甚至還殺了當地的普通老百姓。
此事在當地是引起了極大的民憤的,但是這些都沒有傳到京城來。
臣不確定是誰做的這個決策,臣只知道原定一兩個月就能回朝的行程,現在卻拖到了將近三個多月了,這頻頻捷報真的可信嗎?
現在的種種現象都嚴重的影響到了吾皇的聲譽和朝廷的威信,切不可忽視此事啊陛下。”
嚴御史身為兩朝老臣,一心為了盛朝。
他堅信一個國家的興盛與百姓民心是絕對分不開的,百姓是國家的根。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歷史上那么多泱泱大國,多的是前車之鑒。
而身為一國之君的皇帝自是比臣子更明白這個道理,謊報軍情濫殺無辜乃是大忌。
“京兆尹,京城謠言紛紛你可知曉?”此時皇帝的臉色已經變得很難看了。
京兆尹崔鳴快步走上前,恭聲答道:“陛下,嚴御史所說微臣是知道的,臣也試圖走訪安撫,卻收效甚微。”
“你既知道為何不上報?要不是今日嚴御史上奏,你還想遮掩到什么時候?一個個真是反了。”皇帝頓時感到怒不可遏。
“陛下息怒!”
惶恐不安的崔鳴跪到了地上繼續解釋道:“臣并不是想遮掩,臣是想著六王爺出兵在外,不管怎么樣先安撫好后方是肯定沒錯的。
在流言還沒有得到證實前一定不能亂,所以竭盡所能的在平息流言了,卻不想是臣愚鈍了,是臣自己浪費了臣的良苦用心,臣有罪。”
崔鳴也是無奈,這年頭京城的父母官可不是一般人能當的。
在這權貴云集的京城,他誰也惹不起,這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他說不準,他只能盡力的做好本職了,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這崔鳴也是個人才啊,他這一番話說的漂亮至極!
既打消了父皇的疑心,又表達了自己身為父母官對百姓的愛護之心,真真是感人肺腑!
如果這次的流言不是我們安排的,我都想替他求情了。”君無夜聽完崔鳴的說辭,側過身,低聲與無心表達著自己的贊美之情。
“此人可用。”君無心淡漠的給與評價。
“但是現在他還是給我們添了堵啊,我得給他記上一筆,以后收點利息回來。”君無夜無良的算計著正拼命降低自己存在感的京兆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