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完周訪,我剛回到王府,陳敏又匆匆來報。
“王爺,鮑靚來訪。”
“??!鮑靚都來了?真是雙喜臨門??!快快有請!快快有請!”
鮑靚可是傳說中將來會得道成仙的神仙中人?,F(xiàn)在還是凡人的他,也不知道好不好相處。
陳敏卻在心里嘀咕道:“怎么王爺比見著周訪來投還高興呢?”
不一會兒,一個壯年男子帶著一個婦人和一個小姑娘走上廳堂。
“在下鮑靚,小字太玄,參見王爺。這是在下妻張氏,小女鮑姑。”
他雖然一副仙風道骨的樣子,但看起來完全沒有高人的自傲,相反還很平易近人。
“民婦張氏、小女子鮑姑參見王爺!”兩個婦道人家也沒有絲毫拘束。
“三位免禮!我司馬景文能請來鮑兄一家,真乃瑯邪國之福??!”
“王爺過譽了,在下不敢當。”
“鮑兄千里迢迢而來,聽李四說,鮑兄神乎其神,一語就道出他來自徐州。”
“在下當時只是看他穿著的布料是徐州特產,故而猜測,不想一語中的。”
額!這么簡單,那個李四,出遠門都不換身衣服,真是該怎么說他呢。
“我聽他說鮑兄似乎對出仕為官興趣缺失!不知小王是否有幸請鮑兄在我瑯邪國出仕?”
“李四瞎說的。在下曾在荊州出任過武職,但在下實在對武事興趣缺失。如果無心出仕,在下就不來瑯邪國了?!?p> “呵呵,鮑兄真性情。不知鮑兄擅長什么?鮑兄不要見怪,我只是想給你安排你擅長的職位。”
鮑靚思考片刻后說道:“不知王爺對老子有何看法?”
“留下五千言道德經就西去的老子李耳?”
我說完拿出一本散發(fā)濃墨幽香的道德經遞給鮑靚。這是王府雕刻師剛弄出來的第一本雕版印刷書。
鮑靚拿著印制精美的道德經,仔細的看起來,并贊嘆不絕。
“王爺?shù)倪@本道德經抄寫得好精致!似乎從頭到尾都是一氣呵成?!?p> “這是印刷上去的,不是抄寫的,一天可以印制一千本?!?p> “啊!印制書如此神速,那以后讀書人可是有福嘍!”
說完鮑靚就覺得這次來瑯邪國,應該會不虛此行。
“不知王爺對這道德經有何看法?”鮑靚說著還揚了揚手中的書。
“道德經是老子的偉大著作,請恕本王愚鈍,對于老子所言的道,本王還不能理解透徹,所以第一版印刷書本王叫人就是雕刻的道德經。本王比較推崇: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p> “王爺崇尚上善若水?夫唯不爭,故無尤?”
“沒錯,本王希望天下人都善良似水,瑯邪國所有民眾都‘夫唯不爭,故無尤。’,但本王卻不能不爭。本王得為天下萬民爭出個天下太平,所以本王希望廣納四方英才,共襄盛舉。”
“好個為天下萬民爭出個天下太平!據在下所知,道家的主旨皆為導人向善,以致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之境。王爺相信道法自然之境嗎?”
“太難了,自然之道,吾輩尚只知皮毛。何以效法?就如常見的,我們往天空拋的物體,何以會落回地面?”
“這有何道理可言?不是自然而然的嗎?”
“非也,兄所言之自然只是我們看到的落回地面的結果,并未深解其中之意。兄可相信,我們所處之地,是一個球形,我們腳下幾萬里之外,有和我們同樣的站在地面的人。”
“何以他們不會掉下去?”
“你站在這里,會掉到天上去嗎?”
“當然不會。”鮑靚說完后,眉頭皺成一張千年古樹皮,溝壑縱橫。
“那是因為我們腳下的大地足夠大,就會擁有很大的一種力,這種力可以隔空束縛住其上的任何物體,就像我們用繩索束縛物體一樣。就算我們呼出的水氣,都逃不脫大地的束縛。我們燒水時,有水汽上升吧。但這個水汽不會無限的上升,到最后也逃離不了大地的束縛。還有,天上很冷,水汽上升到足夠冷的時候,就會重新變成水。當水聚集足夠多以后,就會越來越重,就會被大地之力拉回來。下雨就是這么來的?!?p> “王爺一下子說這么多,在下一時間實在是難以理解。王爺何以知曉天上很冷?”
“額!這個,鮑兄爬過高山嗎?很高很高的那種,比如百丈、千丈的?!?p> “以前年少時爬過泰山,對了,山頂比山腳寒冷。”
“對啊,千丈以上都看出來比下面冷,按此理。萬丈的高空,肯定比下面冷很多。”
“原來道理如此簡單,以前我怎么沒發(fā)現(xiàn)呢?”
“所以我們平時遇事多想想,自然之道無處不在,只要我們多觀察,多問問為什么,可以效法的自然之道實在是太多、太多了。所以本王才說很難實現(xiàn)道法自然?!?p> “既然很難實現(xiàn),那是道法自然錯了?”
“道法自然當然沒錯,只是我們前方的路還很漫長,有時候還很坎坷。對了,鮑兄煉丹之時,有沒有見過琉璃?其上五彩絢麗。”
“王爺說的是這個?”鮑靚說著拿出一串琉璃手串遞給我。
“就是這個,可惜五彩的不好用,如果鮑兄能做出無色透明的,本王就可以打造出證明我們是站在球上的東西。”
無色琉璃就是玻璃了,制作難度不高,燒制溫度較高,就看運氣了。
“無色透明的琉璃需要什么東西制作?”
“石英、堿面、長石和石灰石,混在一起煉制。具體怎么煉制本王就不知道了,可能和你們煉制丹藥差不多吧。鮑兄可以試試?!?p> “在下也可以順便煉制一些丹藥給王爺,能令王爺延年益壽,長生不老?!?p> “是嗎?如果是純草藥的丹藥,本王可以試試,如果有很多石頭或者金鐵的,那就算了。”
“王爺也懂煉丹之術?”
“不懂啊,不過王府有個喜歡煉丹之術的。鮑兄何以如此說?”
“在下煉丹只放草藥,極少放藥石或金鐵。說實話,在下對藥石和金鐵的藥效始終持懷疑態(tài)度。因為前人對藥石和金鐵的藥效始終語焉不詳,而且非常難以煉制?!?p> “鮑兄能有如此想法,實在是令本王佩服。用審視的目光去看待前人的言論,才能讓我們做得比前人更好。不知鮑兄對道教熟悉嗎?”
“在下少時在龍山中遇見過一個仙人,不知名姓,我的煉丹術就是跟那個仙人學的。在下也可以算作道家子弟吧。”
“本王想讓鮑兄在我瑯邪國發(fā)展道教,作為瑯邪國教,不知鮑兄意下如何?”
“瑯邪國以道教為國教,是我道教之幸,我鮑靚之幸?!?p> “那好,本王封鮑兄為我瑯邪國國師。專門負責在國內建立道教,并使之發(fā)揚光大。本王先給你錢百萬,作為啟動資金。”
“在下謝王爺!屬下遵命!”
“來人,準備酒宴,本王要為鮑兄,瑯邪國國師賀!”
“王爺有什么喜事可賀啊?”
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我們的葛大仙師來了。
歷史上葛洪在揚州的丹陽師承鮑靚后,鮑靚見他沉穩(wěn)好學,不慕名利,把他收做女婿,也成就了以后葛大仙師的威名。
今生葛洪已經在我的影響下,走上了一條全新的道路。但此時的我不知道宿命的安排,會不會把他重新拉到得道成仙的路上去。